776编号一个成功的悬念式广告策划案例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46285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76编号一个成功的悬念式广告策划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776编号一个成功的悬念式广告策划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776编号一个成功的悬念式广告策划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776编号一个成功的悬念式广告策划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776编号一个成功的悬念式广告策划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76编号一个成功的悬念式广告策划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76编号一个成功的悬念式广告策划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成功的悬念式广告策划案例 一次投入 3 万多元的广告宣传,引发万人空巷,招来如潮人海,3 个半小时 5 万 7 千 多张门票脱销,防暴警察紧急出动,武警官兵紧急增援什么广告有如此威力?!且 听细细分说。 背景:现实不容乐观 这是座不大的城市,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也就五六十万。一座同样规模不大的动 物园悄然落地该城。 这里是文化荒漠,人们除了打牌、喝茶,似乎没有更多的文化追求与消费。 此前,这里已有一座野生动物园,其规模当时在国内数一数二。但并没有激发人 们的消费欲望。别说赚钱,连动物们的温饱都难解决,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一个规模不大的圈养动物园,如何能引发市民的关注?!

2、当我应朋友之托,受领动物园开园宣传策划时,说实话,心里也没底。 何况,动物园管理层也深知当地市场行情,准备低成本运作,开园宣传预算只有 区区 5 万元经费。 案例:一组悬念广告 引发传播风暴 如何以最小投入,创造最大广告效益?正在我苦苦思索时,一个念头突然闪现: 口头传播! 国人好奇心强,热衷传播小道消息。有人笑言:民间小道消息有时比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还要快。 口头传播是一种发散式传播,其传播速度和传播面以几何级增长,“一传十,十 传百”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形式不仅传播面广,还有一大好处:完全免费。同时,口 头传播因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与议论,其记忆冲击力比接收媒体信息强,传播效 益不可估量

3、。 要制造口头传播,就必须制造悬念、制造“故事”。因为普通广告没有悬念,自 然不会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议论,因此也就不可能形成口头传播。 何不利用人们这一特点,来做一次“免费”宣传呢? 当时,狮子王在国内热播不久,深受小朋友,甚至成年人喜爱。想到此,一 则充满故事情节的悬念式广告应运而生。 为确保达到预期宣传效果,我把“宝”都押在这一则广告上,取消了原定的其它 一切宣传计划。因为我相信定会引起轰动。 那时我还在机关上班,策划纯属客串,还不敢给单位知道。于是,我找来动物画 报,剪下狮子、大象、长颈鹿、熊猫等动物图片,拼成一组动物们跋山涉水的优美画 面,再由报社的业务员帮忙制作。 在媒体选择上,也没有

4、追求最大、最好,而是选择一家影响不大,但市民比较关 注的都市类报纸。一是它的读者群与动物园顾客群相近,再是广告费便宜。 动物园开园前 5 天,一则“据卫星监测,一只狮子王正率领一群动物进行大迁徙。 迁往何方,落脚何处?有关专家正在密切关注”的没有任何单位、地址的广告, 与市民见面了。 广告一亮相,就受到读者的热切关注。办公室、茶店,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 们纷纷猜测、议论此事。尽管广告下方已特别注明“纯属广告行为”,但大家似乎更 愿意相信这是事实。 这条广告在报纸同一版面的同一位置,一连刊登 4 天,主要内容完全相同,只是 迁徙目的地一天比一天明确。为引起读者共鸣,笔者还每天给动物们设置一个险

5、情 最后抛出一句:欲知动物们命运,请关注明天本报。 一连 4 天,洛阳纸贵,街头竟出现排队买报的人龙。不知本人就是“始作俑者” 的同事们,还一个劲给我推荐,邀我发表各种猜测和评论。隔壁办公室的同事,还为 动物们的结局打起赌来,我悄悄给一方“放水”,为此“蹭”了顿饭吃。 一时间,关于动物们的故事,出现了众多“民间版本”。有的说某地出现动物大 搬家,专家已发出警告,可能要有大地震了;还有的传,很多狮子、老虎纷纷从森林 里走出来,要往城里搬迁,当地公安、甚至解放军都出动了,在城外设防拦截和保 护 更有好事者,借题发挥,编撰了一个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或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遭受报应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一个

6、比一个精彩,神乎其神,越传越玄。 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周边县市也开始议论此事,报社每天都能接到问询电话。为 避免引发更大谣传,报社总编甚至要求我提前公开结果。 尽管一切发展都在我的预料和掌控之中,但这则广告能引发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 却是我始料不及的。 更玄的还在后面呢请听慢慢道来。 结果:三个半小时 5 万多张门票脱销 10 月 1 日上午 8 点,动物园准时开园迎宾。半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红火”迹 象,动物园老总脸色阴沉。 但就在此时,游客好像约好似的,一群一群涌来。原来安排的卖票验票窗口不够 用了,动物园所有员工,连动物园主管单位园林公司的干部职工,全部动员起来 卖票验票。 红火热闹的场

7、景,让动物园老总笑逐颜开。 但很快,情况急转直下。游客像汹涌的潮水一样黑压压一片一片涌来。动物园门 前有一条三四百米长,七八十米宽的大道,旁边还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全部塞满了人 流、车流。连主公路也排起了 1 公里多的长龙。 游客发疯似的,往售票窗口挤。那股疯狂劲,就像困难时期抢购商品一样,好像 门票不要钱似的,看了叫人心惊、叫人肉跳。 动物园门口,人们一个劲往里面冲,里面放养的似乎不是动物,而是任由人捡拾 的钞票。 真不知怎么啦,人们为动物竟变得如此疯狂! 时针指向上午 10 点,“险情”接连出现 我临时担当起应急“总指挥”。先是管财务的一个小女孩急匆匆跑来告诉我,门 票快卖完了,怎么办?我与

8、动物园老总立即商量对策,当即决定减少卖票窗口,并以 没有零钞等理由,拖延卖票时间。 一会动物园总管满头大汗,铁青着脸跑来报告,动物园内快挤暴了,连草地上都 挤满了人 半个小时后,门票脱销。门外有人开始炒票,10 元一张的票从 20 一直炒到 60 元。 说到门票,还有个小插曲。动物园最早打算印 3 万张门票,我力主印 12 万张。老 总还跟我开玩笑,说要包给我来卖。 因我一再坚持,最后他们“折中”印了 6 万张。为促销,还被我“大方”送出 2000 多张票。 买不到票的游客开始骚动,场面几乎失控。 动物园老总的脸由白转青 派出所来了,110 来了,局面仍无法控制防暴队紧急出动,武警官兵紧急增援

9、, 这才没有出现大的意外。 短短 3 个半小时,就卖出 5 万 7 千多张门票,真是个奇迹! 当天,不得不付加班费,请印刷厂紧急加印门票; 当天,为息众怒,动物园不得不开门迎宾,让买不到票的游客免费参观,估算至 少损失二十多万; 当天,聪明的小贩大发横财,矿泉水卖到 5 元 1 瓶,面包 8 元 1 个; 当天,数十位家长找不到孩子; 当天,很多游客光着脚丫回家,他们的鞋子被挤掉; 当天,我很得意,但更多的是惊叹和失落 整个广告投入 3 万 6 千多元,仅国庆 7 天假期,动物园门票直接收入 260 多万 (免费放进去的 2 万多人还不算),也就是说,该城一半多人口都来了。要不是第一 天的失控

10、,游客可能更多,因为很多人不敢去。 事后人们评判,文化大革命后,当地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人潮! 总结:准确运用“悬念” 才会引发关注 事后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游客都因为“道听途说”得到动物园开园信息,并引发 好奇心理,急于一探究竟。 通过这次成功的广告运作,我觉得悬念式广告,只有贴近百姓生活、甚至直接深 入百姓生活,才会引起受众关注,引起读者共鸣。因此,一则好的悬念式广告必须做 到以下几点: 一是内容必须让人感兴趣,才会引起关注。这则广告发布时机较好,正是动画巨 片狮子王热播不久。当时,藏羚羊被盗猎、大熊猫缺食物、丹顶鹤面临灭绝野 生动物的命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心。动物本身又充满着神秘色彩,保护野生

11、动物的话 题又是当时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这么一大群野生动物的命运自然会引发百 姓的广泛关注。 触景生情,尽管很多人明知这只不过是一次广告行为,但仍乐意借题发挥,以此 展开一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探讨与争论。很多人甚至把它想象成一个真实的故事,为 动物们如何摆脱人们的追杀,如何突破环境的威胁“献计献策”。 事实上,这则广告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人们不知不觉地把虚拟的广告与现实生活 中动物的命运接合起来,引发了一次全民性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讨论。 思考之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传播的内容与当时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相去甚 远,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目的。 二是要有故事情节,才能引

12、发读者共鸣。这则广告之所以出现“洛阳纸贵”的效 果,与每期广告的故事情节是密不可分的。为吸引读者关注,我给每期广告都设置了 猎人追杀、森林火灾、环境污染等“险情”。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让读者 们为之关心、为之着急。 故事情节之所以吸引人,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广告中设置的这些情节,几 乎是动物们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可能面对的真实情况,因此,它自然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大家由此及彼,由虚拟情景到现实生活,无不对动物们的命运产生忧虑与关注。 思考之二:引人入胜,才会引人探究。一则没有故事情节的广告,就好像一场没 有悬念的电影,最多博观众一笑。只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才会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共鸣。 三是

13、“悬念”设置要恰到好处,才能引发读者足够兴趣。有的悬念式广告无法引 起读者关注,一方面是没有悬念可言。所谓的“悬念”一看就明,连三岁小孩都“蒙 骗”了,自然就不会引起大家关注;有的则是无病呻吟,“悬念”过头,故弄玄虚, 让人看了大倒胃口。这样的“悬念”不仅不能达到目的,甚至还会弄巧成拙,叫读者 反感。 这则广告的悬念,与现实生活中动物的遭遇几乎一致,自然能引起读者的猜测与 关心。 思考之三:悬念要“顺其自然”,如果为了“悬念”而人为设置悬念,可能会适 得其反。 四是时间上要把握“火候”,才能吊足受众胃口。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好奇欲望 在接受该事物 3 至 5 次范围内达到最佳点。一个人的好奇心,

14、也即常说的“吊胃口” 是有一定限度的。“吊胃口”时间太短,不能激发好奇心理,达不到应有效果;“吊 胃口”时间太长会让受众失去兴趣和耐心,得不偿失。 以本次广告为例,前 3 期看似没有实质内容,是“浪费钱”,其实正是它一次比 一次递进、一层比一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的铺垫,才引起读者高度关注,才把受众 朝着既定设置的方向一步一步引向主题。正因为把受众的“胃口”吊足了,引发了强 烈的好奇心理,才达到了“万人空巷”、游客如潮的效果。 思考之四:物极必反,只有把握恰到好处的“悬念时间”,才会收到最好的悬念 效果。 希望结识更多的业界朋友,与高手们切磋与交流。更欢迎大家就此文发表您的意 见和看法。一并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传媒/媒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