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三顾茅庐》 (共34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6220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三顾茅庐》 (共3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三顾茅庐》 (共3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三顾茅庐》 (共3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三顾茅庐》 (共34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三顾茅庐》 (共34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三顾茅庐》 (共3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三顾茅庐》 (共34张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逻初中 高平丽,三 顾 茅 庐,1、疏通文义,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目标,本文选自 ,作者 , 时期。这是一部 体小说,以 的兴衰过程为线索,其中,著名的典故有( )( )( )等。,文学常识:,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清初 章回 蜀汉王朝 桃园三结义 七擒孟获 过五关斩六将,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

2、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作者简介,拜谒(y) 今番(fn) 叱(ch) 侥幸(jio) 岂可相强(qing) 犹然(yu) 纶巾(gun) 鹤氅(chng) 末胄(zhu) 愧赧(nn) 谬(mi) 倾颓(tu) 窃命(qi) 沔(min) 殆(di) 民殷(yn) 存恤(x) 箪食壶浆(dn) 鄙贱(b),检查预习,字音字形,叱:大声呵斥。 拜谒:拜访谒见。 犹然:仍然。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 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坐席靠近。屏,

3、使回 避。促,靠近。 倾颓:衰败。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 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检查预习,词语释义,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暗弱:昏庸懦弱。 存恤:爱惜,体恤。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 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 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顿,立刻;茅塞,比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检查预习,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三顾茅庐,整体感知:,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1)体现在语言上: 张飞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

5、,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合作探究,(2)体现在动作态度上: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睡觉,所以尽量放轻脚步,缓缓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合作探究,圈点勾画描写刘备的内容,说说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气度宽宏、有耐心、志向远大、忧国忧民、谦虚、不耻下问。,合作探究,作者塑造刘备的形象采用了哪些方法?,合作探究,语

6、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张飞、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人物简介,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诸葛亮的出场属于

7、铺垫渲染。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 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合作探究,诸葛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诸葛亮采用了什么方法?,合作探究,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烘托(司马德操、徐元直、刘备等人的评价)。,你认为使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是虽逢其时、未逢其主的权宜之计。,合作探究,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

8、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背景介绍,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合作探究,文中对关羽主要运用了

9、哪种描写?体现关羽怎样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 关羽比张飞稳重得多,他听到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认为太过,对几次远访诸葛亮也很有意见,但是他不像张飞那样鲁莽。刘备第三次要去卧龙岗,他和张飞一致反对,但他的话却委婉得多,不像张飞那样直爽。他虽然对诸葛亮的昼眠也不耐烦,但张飞大怒要去放火的时候,他却能“再三劝住”,这些都表现关羽的稳重、顾全大局。,合作探究,刘备三顾茅庐,几经波折才见到诸葛亮,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本文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刘备第三次拜谒孔明,好不容易遇到他在家里,没想到他还在睡觉,刘备只好继续等候。见孔明翻身以为是醒了,没想到他又侧身睡着了,起来后更衣又花掉“半晌”。这

10、样千呼万唤孔明才露出真容。曲折的故事,处处设置悬念,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合作探究,三 顾 茅 庐,拜访前: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拜访成功:诸葛亮三分天下,为刘备谋兴邦定国,拜访后: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曹操占尽天时,不能与之争锋 孙权占尽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 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板书设计,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并答应出山相助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合作探究,主 旨,(1)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对人物典型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备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等上“半晌”“一

11、个时辰”“又半晌”,而且态度谦恭;张飞则粗犷、豪放,性格莽撞,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等话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则是一个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从他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写作特色,(2)语言精练畅达,平白如话。 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个创举,和过去纯文言小说晦涩难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写作特色,(3)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以烘托陪衬的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本文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烘云托月手法的运用,且用法变化多端,有正衬,也有反衬。文中徐庶和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

12、都是正衬;张飞的粗犷、急躁,其实质也是从反面衬托刘备谦恭有礼,写作特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只因刘备有了这样的优良特征,才能收获孔明的结草衔环以报,才能建立起一方霸业。我们今后要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也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课堂小结,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刘玄德三顾茅庐始得相见 下联:_,诸葛亮审时度势三分天下,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三国演义:文白相杂。 水浒传:高度口语化。,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在整部小说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1)它描写了小说中最

13、重要的人物诸葛亮的第一次出场。突出了诸葛亮出众的才华,也揭示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也为表现诸葛亮倾尽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铺垫。 (2)用浓笔渲染了刘备渴求贤才之心,表现了作者对刘备为代表的汉室的认同和赞扬,也表现了作者的正统思想。 (3)在小说中有重要地位,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诸葛亮出山后,为蜀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拓展延伸,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坡大败夏侯惇;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这些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 ,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关羽,拓展延伸,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 、败走华容道。,推荐书目,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