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462019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区域地理景观格局是区域地理过程的产物。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由构造运动、大气环流及土地利用的共同作用形成,突出表现为地貌格局、水热格局、植被土壤格局与城乡格局的镶嵌与交织。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组成的三大自然区域以及由东部沿海带、中部带和西部带组成的三大经济区域,是中国最大尺度的地理景观格局。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的演变在地球内外动力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下,经历了海陆变迁和自然地带更替、区域开发中心的转移、城乡格局调整等。 中国地理

2、景观格局是中国区域开发布局与国土整治规划的重要依据。,本章前言,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青藏高原隆起(uplif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 三大阶梯(staircase terrain,three stairs) 土地利用与覆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三大自然区域(three natural areas) 三大经济地带 (three economic regions ) 景观地带性 ( landscape zonality ) 景观演变 ( landscape de

3、velopment ),关键词,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逻辑框架,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第一节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第二节 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 第三节 自然地带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第五节 地理景观格局演变,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一、土地利用,二、土地覆盖,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四、土地利用/覆盖与碳储量,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LUCC,land use/cover c

4、hange),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一、土地利用,(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牧草地: 26214.38104 hm2, 林 地: 23574.11104 hm2, 耕 地: 12208.27104 hm2, 其他农用地:2553.09104 hm2; 园 地: 1154.90104 hm2,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01.51104 hm2; 水利设施用地: 3

5、59.87104 hm2; 交通运输用地: 230.85104 hm2; 未利用地: 26185.03 104 hm2。,2005年国土资源部数据,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218亿公顷,比上年度末净减少30.68万公顷。人均面积仅1.4亩。,耕地,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林地,全国森林面积变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第

6、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林地,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2004-2008年),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 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 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0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 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一)土地利用

7、的数量结构,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林地,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林地,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中国土地利用图,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耕地,总体特征: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藏东南边缘一线以东和以南地区;这一区域占土地总面积的45%,而其耕地却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8.6%。,从气候区上看,耕地分布在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400mm等降水线以东的地区

8、; 从地势上看,主要分布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在第二阶梯上只有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绿洲,分布比较集中; 从行政区上看,黑龙江、四川、河南、山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区耕地面积较大。,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耕地,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水浇地主要在北方各省(区),以华北平原面积最大,其次是汾渭平原、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北疆绿洲; 雨养旱地分布较广,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面积最大。,耕地中的水田(约占耕地的25%左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9、,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三角等地最为集中,少数分布在宁夏平原、辽河平原 旱地分为水浇地和雨养旱地:,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林地,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中国森林分布图(除去农作物的风云2号图),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区与南方山地丘陵区。,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林地,从气候带看,林地大部分分布在中温带、寒温带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集中于大兴安岭-吕梁山-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以东,此线以西、内蒙古中部-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中游一线,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10、,从地势上看,有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以东地区为灌木林集中分布区。,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草地分布于中西部,寒温带与中温带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大致在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一线以西。 从地势上看,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原、天山山脉和塔里木盆地等周围地区。少部分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草地,(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分布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干旱、半干旱区多、湿润、半湿润区少,西北部集中、东南部分散的特点。,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居

11、民点及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中国城市建成区(2000年),(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的分布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也与耕地的分布趋势一致。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以25-40N之间最为集中。分布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于海拔高度小于500m的丘陵、平原地区。 城市分布密度最高的省:江苏、浙江、山东,超过3个/万平方公里;城市分布密度较高的省:广东、海南、河南、辽宁;分布密度小雨0.5个/万平方公里的省:云南

12、、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 具有 “东密西疏”的水平分异规律和“低密高疏”的垂直分异规律。 东部沿海集中分布着特大和大城市,中部地带大中城市分布均衡,西部地带则以小城市占优势。,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其他用地,难利用的沙漠、戈壁、盐碱地、沼泽、裸土、裸岩、石砾地、寒漠、冻原等和其他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西北温带和暖温带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二、土地覆盖,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一)土地覆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二)土地覆盖的生产力,中

13、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土地覆盖是陆地表面的自然状态,植被和土壤是其主要的组成要素。 中国土地覆盖类型多样:,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一)土地覆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土地覆盖类型,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落叶针叶林 混交林 典型草原(草地) 荒漠草原(草地),一年一熟农地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地 一年三熟农地 草甸沼泽 灌丛 半灌木荒漠 沙漠 城市 水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土地覆盖类型的宏观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呈现为森林、农地与森林、草地和灌丛、半灌木与沙漠覆盖的递变。 以大兴安岭

14、-吕梁山-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以东的土地覆盖的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该线以西的土地覆盖的植被覆盖度较低,土地覆盖空间分布,(一)土地覆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中国植被类型净第一性生产力,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从NPP平均水平看:森林植被、农业植被、灌丛、草地、荒漠依次减小。 从年NPP总量看:中国灌丛植被( 26.14%)、农业栽培植物(24.13%)和森林(24.12%)、草原(9.12%)、荒漠(3.52%)依次减小。,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代表,NPP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二)土地覆盖的生产力,界定

15、,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二)土地覆盖的生产力,中国陆地植被NPP分布基本趋势是东南高、西北低,与植被的分布密切相关。 NPP高值区分布在西南、华南南部和台湾; NPP偏高值区分布在年降水12001600 mm的长江下游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南岭山地以北地区。 NPP中值区分布在年降水4001200 mm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太行山以东、长江流域中游、四川大部、西藏的东南部地区以及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山地。 NPP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年降水400 mm以下的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的大部,以及陕、甘、宁、晋的部分地区。,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空间分布,中国地理教

16、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一)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三)土地覆盖变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一)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耕地数量呈现波动的变化,林地数量波动中增加,中国各类土地所占比重的时间推移,居民工矿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一)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中国土地利用结构(1949年),中国土地利用结构(2000年),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一)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耕地减少主要是向居民点等建设用地转变,主要发生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地区; 耕地与林草地、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