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学案鲁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456330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学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学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学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学案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学案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学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学案鲁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1.以热点事件为载体,利用各种统计图表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对策。考查频度较低,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2.多以各种气候资料统计图表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规律、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的热点,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一、全球气候变化读近150多年来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特点:气温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图中A是近150多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主要原因: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

2、增加。图中B是近150多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3)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农业生产有利影响: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影响水循环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4)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积极应对:科学预测,

3、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深度思考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是气温升高,但是,是否全球的每个地区的气温都升高呢?提示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上升。二、世界气候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读气候分布模式图(北半球),回答问题。(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3)海陆分布: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4)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人类活动:通

4、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高温(2)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

5、的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长严寒,夏短凉爽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少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纬度

6、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全年酷寒,降水少【深度思考2】南、北半球的气候类型分布完全对称吗?提示由于海陆分布不同,南北半球的气候类型分布并不完全对称,南半球甚至缺失某些气候类型,如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只在北半球有分布。考点一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

7、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2018郑州外国语学校月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每年的6月5日设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2015年的活动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据此回答(1)(2)题。(1)下列不属于“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的是()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C.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D.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削减工业生产(2)为响应“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在食品消费过程中应提倡消费()A.简包装食品 B.深加工食品C.反季节蔬菜 D.国外进口食品解析

8、第(1)题,A、B、C三项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都属于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并非所有工业生产过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并且发展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生产是必需的,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削减工业生产是不正确的。第(2)题,在食品消费过程中应提倡消费简包装食品,因为过度包装会造成浪费。答案(1)D(2)A四角度识记全球变暖的措施(1)减少排放: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2)增加吸收:植树造林,减少破坏。(3)调整应对: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防护堤坝。(4)政策干预: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考法一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9、2017天津文综,10)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解析读图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趋缓,陆地表面增温速度加快,但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因此,地球表面增温趋缓。火山喷发频率增加,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而是呈波动上升趋势。故本题选B。答案B2.(

10、2017天津文综,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故A选项错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故B选项错误。全球变暖,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故C选项错误。全球变暖,活动层厚度变大,建筑基础稳

11、定性变差。故D选项正确。答案D考法二全球变暖状况及原因分析3.(2015海南地理,1314)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第(2

12、)题,北半球与南半球相比,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答案(1)A(2)B4.(2016浙江文综,1)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解析结合图中云杉主要分布区

13、及冰盖范围的变化可判断,甲时期的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确;由此可知C、D项错误。答案B考点二气候类型判读1.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具体影响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产生气温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大气环流不同地区所在的气压带、风带位置或季风环流不同,降水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地面状况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地表性质、洋流等因素,通过影响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状况,来影响气温与降水,进而影响气候人类活动

14、通过影响下垫面、大气物理化学特征,促使某区域大气热量与水分等产生差异,影响局地小气候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首先结合气候类型的模式图,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角度记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其次将地理位置与大气环流因素紧密结合理解不同气候的特征及成因,并进一步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1.(2018湖南娄底联考)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图中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解析根据经纬网及海陆轮廓可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两地均为地中海气候。答案A2.读下列气候资料,回答(1)(2)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20.123.027.630.230.730.329.229.129.128.224.920.8降水(mm)113035601422884113492881432617(1)该气候资料所反映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