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456329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区域图或地理事物分布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带、植被类型及地域分异规律。考查频度较高。以选择题为主,2017年出现综合题一、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MN方向)成因: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表现: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更替,如在大陆西岸,从赤道向南北两极,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等,各自然带均呈东西方向延伸。典型地区: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OP方向)成因:同纬度地带,降

2、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表现: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更替,如在OP沿线地区,从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各自然带均呈南北方向延伸。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深度思考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提示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2.垂直分异规律(1)成因: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变化。(2)表现:大致随等高线延伸,垂直方向更替。(3)典型地区:纬度低、海拔高的山地。【深度思考2】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3、3.地方性分异规律(1)成因: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2)表现: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二、主要陆地自然带1.空间分异的制约因素:热量和水分。2.主要类型分布植被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森林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冰原带等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旱生植物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深度思考3】同一种气候类型只能形成同一个自然带吗?提示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三、自然地理环境

4、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考点一水平(纬度、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点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对应关系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2)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

5、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森林,200400 mm为草原,在200 mm以下为荒漠)。2.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阅读下列材料,回

6、答问题。材料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解析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主要有两大特点:大分水岭东侧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整体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变化,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类题通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

7、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法一通过景观图判断水平地域分异特征1.(2017课标全国,1、3)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8、.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常绿灌木是按当地同一标准栽种的绿化树木,而杂树才是当地的自然树种。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B。第(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答案(1)B(2)A考法二通过遥感图判断自然带的类型2.(2013课标,6)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

9、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回答下题。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解析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答案C3.(2015安徽文综,23)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示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答案A考法三通过区域图分析自

10、然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4.(2013课标,8)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题。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图中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且处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对樟树生长不利,而且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排除地。B项正确。答案B5.2017北京文综,41(1),10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

11、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题。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解析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根据图文中的信息:东非、10S15S、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等可判断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1月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多,植物繁茂;7月为干季,受信风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少,草木枯黄。答案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

12、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3)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4)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3.分析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1)雪线的分布(2)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项目影响因素过程原理雪线纬度(温度)山地降水坡度、坡向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等纬度越低(高)

13、,0 温度出现高度越大(小),雪线越高(低)。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变化林线纬度坡向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中的位置风、土壤状况等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充足(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

14、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 D.荒漠(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 B.热量C.海拔 D.土壤解析第(1)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带。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答案(1)B(2)A类题通法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两个关键(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易错提醒】具体山地要具体分析其水、热的综合状况,判断是热量起了主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