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校区)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449709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西校区)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西校区)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西校区)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西校区)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西校区)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西校区)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西校区)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1.1.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 去超市购物 B. 参加庆“七一”文艺演出C. 集宁区选举人大代表 D. 某商城搞产品促销活动【答案】B【解析】【详解】文化活动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活动而言的,B项属于文化活动;A项属于经济活动;C项属于政治活动;D项属于经济活动;正确选项为B。【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 态的部分。2. 山东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

2、尔文学奖。莫言扎根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农村是他写作的主战场。其“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用狂欢式的语言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嬗变。这启示我们( )A. 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 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C. 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 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莫言扎根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农村是他写作的主战场。其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用狂欢式的语言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嬗变”,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3、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与根本动力,故B、C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且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D项中“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作与社会实践的关系。3.3.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一方面体现在人们为了参与政治

4、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体现在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以推行强权政治,项符合题意;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点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4.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5、纪念日的决定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活动以史为鉴能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活动,且这种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项符合题意;以史为鉴有利于记住历史,维护和平,但不能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项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文化对

6、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5.5.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A. 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B. 文化

7、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D.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答案】C【解析】英国人和阿拉伯人与朋友交往方式上的不同,说明了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点睛】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方面。6.6.“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这一名言,激励无数身处逆境的人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前途。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A. 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

8、.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案】C【解析】“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这一名言,激励无数身处逆境的人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前途。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导人们前进的旗帜,并由此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未体现,排除。【点睛】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领略到”、“境界”等标志词。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到“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

9、奋了”等标志词。7.7.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 B. C. D. 【答案】B【解析】承载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古村落必须保护,因为古村落是人类留下的文化遗产,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项符合题意;项说法与事实不符;保护好古村落并不是对传统文化全盘承袭,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0、。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8.8.小苹果不仅风靡全国,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更在2014年全美音乐大奖评选中一举斩获“年度国际最佳流行音乐奖”。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 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C. 世界各国文化具有一致性D. 中华文化具备特有的包容性【答案】A【解析】【详解】小苹果不仅风靡全国

11、,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民族文化也能风靡世界的原因,B项与题意不符;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共性,不等于各国文化具有一致性,C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

12、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9.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有正确的态度,不能片面地只看一个方面。那么,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为 ()A. 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全部吸收B. 传统文化是包袱,应全部抛弃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 对传统文化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C观点符合题意,A、B

13、观点均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观点错误,应该是对待传统文化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故答案应选C。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点评: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是文化生活的常考且非常重要的考点,对于传统文化的特征、作用、态度等考生一定要重点注意,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起阻碍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0.1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

14、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 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 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B符合题意入选;A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特点,故排除;通俗性不是文化发展的方向,C说法错误,故排除;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1.

15、11.教育部在北京、江苏、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今后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江苏省已确定了8个市作为试点。这说明()A. 继承传统文化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 B. 传统文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C. 弘扬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D.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题目中,教育部在北京、江苏、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今后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江苏省已确定了8个市作为试点。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继承传统文化与地质流行文化之间无关。B选项错误,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选项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2.12.2012年为双闰年,长达384天的农历龙年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十三立春(2012年2月4日)和腊月二十四瑞次立春(2013年2月4日),民间素有“两头春,家嫁娶”的说法,选择在今年结婚的新人特别多,从而带旺了各地的婚庆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