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47865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各区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各区2020届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2020东城期末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母亲河.幸福河”网络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并整理的介绍黄河的文字。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炎黄儿女的母亲河。在中华5000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城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间就长达3000多年。【甲】黄河又因其水少沙多、时空分布不均,素来以“善淤、善决、善徒”而著称。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乙】黄河又被称为“中华民族之忧患”。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专

2、程离京黄河。面对这条母亲河,他心潮澎湃,【丙】忧思难抚,千叮咛万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岁岁安澜,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生动现实!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他远眺黄河,豪情满怀,在次日的上发出号召:“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谱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篇章。(1)在文中【甲水乙北丙】三处分别填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甲】而且【乙】于是【丙】也 B、【甲】 而且【乙】因此【丙】却(2)在文中横线处填人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3、分) A.视察 坐谈会 B.视查 坐谈会C.视察 座谈会 D.视查 座谈会2.下面是同学们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部分朗诵词,依次给朗诵词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新中国已经破晓:你听, 黄河在咆哮,扬子江在呼号:你看, 在广袤的土地上, 四万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A、咆哮xio广袤mo B、咆哮xiao 广袤mo C、咆哮xio 广 袤mo D、咆哮xio 广袤mo3.初三(1)班就“黄河与传统文化”专题进行合作探究。下面是位同学搜集并 整理的有关黄河流域汉字书法的部分图文资料。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1)在下面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

4、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黄河流域的书法在唐代终于迎来黄金时代。唐初有“四大书法家”【甲】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中唐有突破古法的颜真卿,晚唐有自成一家的柳公权。此后各个朝代名家辈出,各领风骚【乙】北宋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宋徽宗赵信、文 彦博、欧阳修等也都有很高的书法造诣;金元两代名家注重向前贤学习,金代王庭筠米芾,元代赵孟频学李邕,倪瓚学黄庭坚等,全都成就斐然;明末清初以“草篆书”见的傅山和清代独创“六分半书”的郑板桥,皆为世所称。A. 【甲】冒号 【乙】冒号 B. 【甲】破折号 【乙】冒号B. 【甲】冒号 【乙】破折号 D. 【甲】破折号 【乙】破折号(2)对

5、下面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峄山刻石(李斯) 礼器碑(汉代) 麻姑仙坛记(颜真卿) 书赞(赵孟頫)A. 峄山刻石的字体属于篆书,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长,庄严美丽。B. 礼器碑的字体属于隶书,布局疏朗,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中正典雅。C. 麻姑仙坛记的字体属于楷书,厚重泡满,笔画连绵,挺拔雄秀,可作楷模。D. 书赞的字体属于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行云流水,潇洒飘逸。4. 学校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查阅黄河的资料时,对“出河溜”中“溜”的读音不能确定。请你根据他们网上搜索的资料,帮助他们明确读音并说明理由。(2分)【资料一】什么是“出河溜”黄河之水在它流程的最后,仍顽强

6、搏击,蔚为壮观。很有气势。滚滚浊流汇入大海,由于淡水比重小,就在海面上弥漫开来。每当洪水季节,黄河水劈开万顷碧波,直冲深海,金黄的“水舌”伸在湛蓝的海面上,轮廓十分清晰,最远时可达几十公里,这就叫“出河溜”。这股出河溜冲入大海时涛声大作,轰轰作响,宛如雷鸣,仿佛黄河以此宣告结束它的万里征程。(黄河网,有改动)溜li 迅急的水流:大溜。急溜。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房顶上流下的水:檐溜。 承溜。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水溜。 量词,指行(hng)列,排:一溜三间房。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溜儿的果木树很多。【资料二】溜li 滑行,(往下)滑:溜冰。光滑,平滑,无阻碍:溜圆。溜光。趁人不见走开:溜走。

7、溜号。同“熘”。 溜 溜 (汉辞网)答: 5.学校举行黄河知识竞赛,主持人要求参赛选手答出含有“黄河”的诗句。有同学答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并进一步指出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 (人名)的行路难。(1分)6.一位同学写了一副对联总结这次学习活动的感受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从古至今, 同甘苦;国家战略, ,万里华夏 A.民族摇篮炎黄一脉自西向东共铸就 B.复兴大计炎黄一脉自西向东共担当C.复兴大计炎黄一脉由上到下共铸就 D.民族摇旅炎黄一脉由上到下共担当1. (1)【答案】 D【解析】本题是对于关联词的考查,难度

8、中等。主要看要填入关联词的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甲】词上下文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填入“然而”; 【忆】词上下文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应填入“因此”;【丙】词上下文直接是并列关系,所以应填入“也”。故本题选D。(2)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于词语理解的考查,难度较低。“视察”指察看,审察,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察”强调了解问题,发现问题:“查”强调检验、核实、验证。“座谈会”是由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非结构化的自然方式对-小群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固定用法。故本题选C。2. 【答案】 A 【解析】本题是对字音的考查,难度较低。咆哮【xiao】, 广袤【mao】。故本题选A。3. (

9、1)【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标点符号的考查,难度较低。【甲】处,后面“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是对前面“四大书法家”的解释说明,所以此处应用破折号。【乙】处标.点有提示下文的作用,且带有总结性语句,所以应用破折号。故本题选D。(3)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于传统文化中书法字体赏析的考查,难度较低。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的楷书,不能评价为“笔画连绵”。故本题选C。4. 【答案】应读为黄河溜【li】。原文中说“洪水季节,黄河水劈开万顷碧波,直冲深海”,因其宏大的气势,此处应取其【迅急的水流】的意思,所以应该读liu。【解析】本题是对于词语意思的考查,难度中等。考生研读并理解【资料二】中给出

10、的对于“溜”字两个读音的解释即可做对。5. 【答案】李白【解析】本题是对于文学常识的考查,难度较低。考生了解行路难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即可做对。6. 【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于对联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根据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首先用仄起平收的原则,即可排除AC选项。再用词性相对的原则,“国家战略”应对“民族.摇篮”,便可知此题选D。2020西城期末2020海淀期末一、基础运用(共14分)小说单元的学习,引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年级为此开展了以“探文学初心,增文化自信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陈彦的获奖感言。阅读文段,完成(1)(2题

11、。(4分)自17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我在文学和戏剧文学的道路上,已经(b) 涉了40年。这个奖是对我40年奋斗历程的一个肯定,让我满怀激情与喜悦,也充满了焦灼与感奋。我出生的山乡小县镇安,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股文学热湖,青年人几乎个个都在做着热辣辣的文学梦。我就是那时被襄挟进去,40年,再没有停止过丈量、勘测人性与生命温度的脚步。我要感谢我的戏剧,感谢让我阅历了几十年的中国戏曲。这让我最终在写作主角时,有了一种流淌与喷涌的感觉,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功课便能信手拈来。我个人的写作体验反复告诫自己,必须写最熟悉的生活,写那些呼之欲出、欲罢不能的生命记忆,这个最靠得住。主角不是戏剧小舞台的行当主角

12、,而是饱蘸着社会大舞台演进的各色人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千年秦腔史,本身就包含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自然会产生出前所未有之战栗、阵痛、持守与蜕变。我要感谢陕西那块厚土,养育了厚重大气的秦文化,也养育了前赴后继、延绵不(ju) 的作家群。我是从那块土地上走出来的作家,面对前贤,我们不能不敬畏他们的高度,并努力承接过他们的衣钵,继续奋力向前!(1)上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裹挟(xi) 信手拈(nin)来 拔涉 延绵不绝B.裹挟(ji) 信手拈(nin)来 拔涉 延绵不决C.裹挟(xi) 信手拈(nin)来 跋涉

13、延绵不绝D.裹挟(ji) 信手拈(nin)来 跋涉 延绵不决(2)根据陈彦的获奖感言,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他创作的源泉。要求用上关联词“不仅而且”。(2分)答: 2.活动中,同学们追溯新中国70年来文学创作的历程,探寻作家创作初心的共性。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4分)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从70年文艺实绩来看,如果不是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厚根基,深入生活,同人民的感情、思想和心愿结合在一起,老舍就不会有龙须沟茶馆这样感人肺腑的剧作;如果不扎根人民、扎根乡里,周立波就不会创作出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这样优秀的长篇小说;如果不是“不管漂泊到何处,心永远贴着黄土地”,对家乡人民爱得真挚、彻底、持久,路遥怎能展现出平凡的世界里那种时代巨变中年轻人的进取精神? 。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才会增强攀登文艺高峰的信心和勇气。(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文段后所拟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周立波扎根黑土地,暴风骤雨给翻身农民画像, ; 寄情大运河, 为英雄儿女代言,唱响民族抗战的赞歌。A.谱写时代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