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 (共36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47861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 (共36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 (共36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 (共36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 (共36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 (共36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 (共36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1 (共36张PPT)(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部编本人教版 纪实作品的阅读,关于书名 关于作者 创作背景 本书介绍了哪些共产党人? 他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探讨了哪些革命问题?,初读知多少?, 确定阅读范围,围绕阅读内容播报演讲,自选角度,依据文本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小组合作,确立小专题,提炼文本,并搜集相关资料,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二次精读,中国共产党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 他们身上最打动人心的品质是什么? 他们用生命去维护的信仰和理想是什么? 选取最典型红军代表人物罗列主要事迹,并分析他的人物性格。 探索为什么毛泽东坚信中国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 为什么必须要进行长征?长征的路线和意义? 爱国统一战线靠

2、什么促成?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话题,1937年10月,西行漫记(直译应为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18日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题目解说,书。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

3、军将领的情况。,1931年9月,斯诺以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的身份在上海结识了宋庆龄,他们在一家巧克力店里从午间畅谈到晚餐时分,不久后斯诺第一次受邀前往位于法租界的莫利爱路两层楼寓所(今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拜访。据宋庆龄年谱记载,斯诺渴望到中国共产党的陕北根据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专程到上海拜访宋庆龄请求帮助,“以便到红军地区以后起,创作背景,码作为一个中立者的待遇”。也是在这年春天,经宋庆龄的努力沟通,斯诺和外籍医生马海德都得到了确认口信。宋庆龄年谱上说,当时宋庆龄曾对马海德说:“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道的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实地考察边区的情况,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我看你和斯诺一块儿去吧!”

4、,1936年春夏之交,宋庆龄促成斯诺与马海德前往陕北,安排接头和护送的就是“红星”中提到的“王牧师”(真名董健吾)。于是,后来读者们能够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开篇中读到,(宋庆龄)用隐形墨水准备了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以及得到北平朋友的帮助等。,在延安,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

5、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主题思想,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

6、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主要内容,通过这段经历,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片段一: 从1924年春至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之前,毛泽东往返在广州和上海之间,同时在共产党中央和国民党中央工作,因为在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决议,“

7、参加国民党,和它合作,并组织联合战线以反对北洋军阀。”毛泽东在湖南的农民工作中对于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提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片段赏析,激进的土地政策和积极地组织农民。”“即实行广泛的土地分配。”但毛泽东的建议没有得到陈独秀的支持,可以说是反对的,因为在中共的“五大”上,甚至没有讨论一下毛泽东的建议。陈独秀主导的思路是将“地主”定为拥有五百亩以上的人。毛泽东认为这“是全然不适合和不切实际的,而且忽视了中国土地经济的特质”,“陈独秀是中国党的彻头彻尾的独裁者,他甚至不同中央委员会商量就做出重大的决定。”,赏析: 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工作中,毛泽东先后担任过国民党的宣传部部长,第六届

8、农民运动的所长和第五任农民部部长,还有主编国民党的刊物政治周刊。毛泽东在革命实践活动中,总是有着自己的独立判断,并要经过实践考查,所以他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这是毛泽东能够形成独立思想并正确引导中国革命的可贵品质。,片段二: 众所周知,1927年4月开始,国共的合作彻底的决裂。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开除陈独秀出中央政治局。之后,毛泽东被派往湖南组织“秋收起义”。在组织秋收起义过程中,毛泽东经常要行走在安源矿工和农民自卫队之间,有一次毛泽东被地方的民团所捕获,“他们命令将我押解到民团总部,要在,那里杀死我。不过,我曾向一个同志借了几十块

9、钱,我想用它贿赂护送兵来放掉我。那些士兵都是雇佣来的兵,他们并没有兴趣看我被杀,所以他们同意释放我。但是那个押送我的副官不肯答应,因此我决定还是逃走,但是一直到我距民团总部二百码的地方才有机会。在这个地点,我挣脱了,跑到田野里去。我逃到一块高地,在一个池塘的上面,四周,都是很长的草,我就躲在那里一直到日落。士兵们追赶我并且强迫几个农民一同搜寻。好几次,他们走到很近的地方,有一两次近得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可是不知怎样地没有发现我,虽然有七八次我抛却希望,觉得一定再要被捕了。最后,到了日暮的时候,他们不搜寻了。”,赏析: 任何人都会有遇到危险的时候,毛泽东也不例外。这个故事情节和他的心理活动启发我

10、们,没有价值地死去是不可行的,此时应想尽一切办法保全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必须做出努力。同时,我们也明白,伟人也同平常人一样,有着正常的喜怒哀乐,伟人也是从平常人中锻炼出来的。,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纪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断言,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中考真题,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答案:B,2.名著阅

11、读。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项,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或谈谈阅读感悟。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B尼摩船长血搏章鱼(海底两万里) C周进哭贡院(儒林外史) D毛泽东选择当图书佐理员(红星照耀中国) (1)我选_,_ (2)我选_,_,示例:D,【示例】在师范毕业之后,毛泽东面临选择,当时许多同学都计划要到法国工读,新民学会当时对这些同学给予帮助,但毛泽东选择留在国内,“他认为我对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为在中国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在北平他找到原来在师范学校的教员杨怀中,他正在北大做教授,,杨怀中把毛泽东介绍到了北大图书馆,当时的馆长是李大钊。毛泽东做图书佐理员,月薪8块大洋

12、,而李大钊则是120块大洋。当时的北大是自由思想的桥头堡,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在这里积极地参与哲学研究会和新闻研究会,还听大学的课程,在北大非常活跃地参加各种政治的活动。,3.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相关内容,说说毛泽东是怎样看到劳工运动的力量的。,【示例】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在国内和国外的其他地方也建立了许多类似的组织。“到了一九二二年五月,湖南支部已经在矿工、铁路工人、公务人员、印刷工人及造币厂工人中组织了二十个以上的工会,当时我是支部的书记。”(红星照耀中,国第65页)当时统治湖南的军阀是赵恒惕,他下令杀害了两名工人的领袖,引起了工人的反抗,毛泽东领导了这次“反赵运动”。在这期间,毛泽东竭力推动工会的运动,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和工会的被承认,大多数的罢工是成功的,毛泽东看到了劳工运动的空前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