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编号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447624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0编号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50编号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50编号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50编号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50编号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0编号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0编号儿童保健教育知识讲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 一、母乳喂养优点一、母乳喂养优点 1、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死亡率,国内外资料表明,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其死亡 率不同,人乳喂养者显著低于其他方式喂养。 2、降低婴儿患病率,如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患腹泻,是因为人乳中各营养 素的含量及比例适合于婴儿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又不会受到 污染的缘故。 3、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人乳是最适合婴儿营养需用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又 能使乳儿少患传染病,故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 4、增进母婴感情交流,使婴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婴儿情感发育。 5、其他,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能促使胎粪排出,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有利于减 轻

2、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资料表明,母乳喂养还能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 可能性。 二、辅食添加二、辅食添加 1.辅助食品 是除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 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食物。 2.、添加目的 为完全断离母乳作准备。 (1)产后 6 个月以后的母乳营养已不能满足婴儿成长,如铁营养素。 (2)婴儿消化功能逐步成熟。 (3)促进婴儿咀嚼、吞咽功能及味觉发育。 3、 添加时间 取决于婴儿消化道发育成熟程度以及婴儿生长所需, 一般婴儿 46 个月龄应逐步添加其他食物,过早添加易增加婴儿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会, 延迟添加会使婴儿错过咀嚼、吞咽功能和味觉发育的敏感期(46 月)

3、,使以 后进食其他成人食物困难、营养摄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 2 4、添加食物的选择原则 第一种辅助食物的选择,应是婴儿易于吸收、不易产生 过敏、可补充一定量的铁营养素的食物,强化铁米粉为首选,其次是根、块茎、 蔬菜和不易产生过敏的水果如香蕉、苹果,动物性食物应延迟到 6 个月以后,以 减少食物过敏的机会。 5、添加方法 (1)用勺 有利于咀嚼与吞咽功能发育。 (2)一种到多种 先习惯一种食物,再引入另一种食物,引入新食物时暂停用其 他辅食, 以便观察婴儿对引入食物的反应。 引入食物品越多越利于婴儿味觉发育。 (3) 从少量到多量 先每日一到二匙, 至婴儿会吞咽不吐, 习惯味道后逐渐加量, 7

4、8 月后可替代 12 次母乳或配方乳。 (4)从细到粗、从稀到稠 46 个月龄半流质,79 个月龄后小块固体食物。 6、 杯与奶瓶使用 应训练婴儿 7 个月后用杯饮奶与水, 有益于口腔和心理行为健 康,婴儿一岁后应完全断离奶瓶。 7、自己进食 812 月龄始让婴儿学习抓握食物,有利于眼手协调和独立能力、 自信心的发展。 三、生长监测三、生长监测 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定期连续的测量,并将测量值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中,观察 分析其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目的是早期发现生长缓慢现象,及时分 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使小儿充分生长。 1、定期、连续、准确测量个体儿童体重 新生儿出生时要测量出生

5、体重,一岁内 测 5 次(1、3、5、8、12 月龄),12 岁测 3 次(16、20、24 月龄),23 岁 测 2 次(30、36 月龄),每次测量时间最好在小儿出生日期。 2、在生长发育图中描记小儿的体重曲线 每次测量小儿体重后在生长发育图横 坐标上找出小儿本次测量体重的月龄,在纵坐标上找出体重测量值,在月龄上方 与体重值相交的空格内画一圆点, 再画一条线将本次圆点与前次画的圆点连接成 线。 3、评价小儿的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 4、根据监测儿童体重曲线的变化的形式及变化原因,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 3 定期健康检查 是儿童保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

6、检查达到如下目的: 1、了解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喂养、护理、教养和环境等,有无不利于小 儿生长和发育的因素,设法预以消除。 2、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给予矫治。 3、了解并督促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 4、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 因此,定期健康检查对保护儿童健康、预防疾病、监测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 小时、3 天、7 天、15 天、28 天各检 查一次,一岁内每 3 个月检查一次,13 岁每 6 个月检查一次,36 岁每年检 查一次。检查内容有问诊、体格测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四、免疫程序的实施四、免疫程序的实施 严

7、格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达 到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发生,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儿童免疫程序为: 免疫年龄 制品名称 出生 卡介苗(初种) 2 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初服) 3 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一针) 4 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二针) 5 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三针) 4 8 个月 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 1.52 岁 百白破混合制剂(加强针) 4 岁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 7 岁 卡介苗(复种) 麻疹减毒活疫苗(复种

8、) 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 12 岁 卡介苗(复种 农村) 除计划免疫的四种疫苗外,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还可实施下列预防接种: 1、 乙型脑炎疫苗 初种年龄为 1 岁,共注射 2 针,间隔 7-10 天,2、3 岁各加强 一针。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每年 10-11 月份为 6 月以上小儿接种, 皮下注射 1 针 为基础免疫,第二年再注射一次作为加强免疫。 3、 乙肝疫苗 (1)、对于 HBsAg、HBeAg 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 6 小时内和 1 月龄时, 各接种 1 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3、6 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 (2)、对 HBsAg 阴性的母亲,新生儿按

9、 0、1、6 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3)、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普遍接种乙肝疫苗,2 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 可以免验接种,2 岁以上者均需筛查 HBsAg、抗-HBs、抗-HBc,如果三项均为阴 性(包括低滴度抗-HBs 者)应视为易感者,按 0、1、6 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五、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五、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 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 者多为 6 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

10、疹溃破后,可经衣 物、用具等传播。 5 1.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 1021 天。发病初期 12 天多有低热,随 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 天 左右变为水疱,34 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 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 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1. 症状 潜伏期约 1021 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 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 12 天内开始出皮

11、疹, 从面部、 颈部开始, 24 小时内遍及全身。 手掌、 足底没有皮疹。 皮疹一般在 3 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 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1症状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 39以上,伴有 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 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 34 天后逐 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 12 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12、,主要经 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 2 岁以上儿童。 1症状 潜伏期为 1421 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 45 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 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6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 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1.症状 潜伏期为 1-3 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 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 热、精

13、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 有发热,体温 3840,热程多为 27 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 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 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 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 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 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 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 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

14、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园期间,我们坚持做到 餐前及副食前洗干净手,每天对幼儿的毛巾用 84 浸泡,幼儿的餐具、水杯统一 用红外线消毒高温消毒,桌椅每天餐前用 84 消毒液擦拭,幼儿的床、门、水龙 头等幼儿接触到的地方每天用 84 消毒液擦拭,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及时到医院 检查。 (七)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 812 日,一般 10 天左右可 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 3 天:出疹前 3 天出 现 38 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 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 3 天:病程第 4-5 天体温升高达 40 度左右,红 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 3 天:出疹 3-4 天后,体温逐 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 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 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 6 个 月5 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 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