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编号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428611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7.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36编号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1436编号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1436编号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1436编号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1436编号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36编号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36编号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海市*院 2016年9月,婴幼儿保健知识讲座,目 录,一、定期健康体检 二、营养与喂养 三、婴幼儿口腔保健 四、儿童用药的误区 五、婴幼儿常见病判断和处理,是婴幼儿保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检查达到如下目的: 1、了解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喂养、护理、教养和环境等,有无不利于小儿生长和发育的因素,设法予以消除。 2、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给予矫治。 3、了解并督促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 4、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一、定期健康体检,因此,定期健康检查对保护儿童健康、预防疾病、监测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3天、7天、15

2、天、28天各检查一次,一岁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13岁每6个月检查一次,36岁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内容有问诊、体格测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婴幼儿健康检查的内容,体格发育是否正常 运动发育是否与年龄相符 视、听觉是否正常 情感、性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婴幼儿健康检查的内容,体格发育是否正常 身长、体重、头围等指标是否正常。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在2岁前应追上正常儿童,否则易矮小。 运动发育是否与年龄相符 2月头抬离床;3月俯卧抬头约45度;4月抬头达90度,翻身; 56月会主动抓物, 6月坐片刻,78月会爬,9月能扶站,1岁会走,2岁会跳。,婴幼儿健康检查的内容,听、视觉是否正常 3个月时能

3、注视颜色鲜艳的物体, 3月头眼协调好, 6个月时双眼能较好地协调运动转头向声源;6月会咿呀学语,1011月会学话。多听音乐、儿歌,多与孩子交流。 情感(EQ)、性格、适应能力如何 3月会笑,能认母亲;6月唤其名有反应,怕陌生人; 89月会指认周围物体;1岁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二、营养与喂养,坚持母乳喂养 合理人工喂养 按时添加辅食 合理均衡饮食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好处 妈妈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 乳量充足的判断,营养全面,能满足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需要; 含免疫物质,预防小儿疾病; 小儿容易消化、吸收、利用; 增进母子交流,有利于小儿心理发育; 经济、方便、卫生; 利

4、于母亲子宫复原,避孕; 保护母亲健康,减少乳腺 癌和卵巢癌的发生。,母乳喂养的好处:,乳汁充足的保证: 母亲身体健康、营养丰富、睡眠充足、 心情舒畅是保证乳汁充足、成分良好的 前提。 不生气、精神不焦虑、急燥。 乳量充足的判断: 吃奶:听到吞咽声,吃奶后满足,可安静入睡; 排泄:每日小便6次以上; 精神:婴儿睡醒后眼睛明亮,反应机敏; 体重增长:每月增重500克以上。,喂养的次数:新生儿初期主张2-3小时一次,然后慢慢过渡到按需哺乳 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并在添加辅 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个月以上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婴幼儿的喂养喂养规则,人工喂养的指征 人工喂养的奶量 人工喂养应注意的问题,

5、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指征,母亲有以下情况可考虑人工喂养: 母亲患有乳腺疾病:乳腺炎或乳腺脓肿等。 不宜喂母乳:精神病、肾脏病、心脏病、 糖尿病患者和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 不能哺喂母乳:接受抗代谢药物、化疗药物或某些特 殊药物治疗期间;吸毒;患艾滋病、乙肝大三阳、活 动性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现患者。 母乳不足。,人工喂养的奶量,年龄 次/天 量/次(ml) 总量/天(ml) 0-1月 8 60 480 1-2月 7 90 630 2-4月 6 120 720 4-6月 6 150 900,1、用具的选择。奶瓶最好是选择玻璃或树 脂的。奶嘴孔一定要适合宝宝,每个宝宝 的吸吮能力不同,对奶嘴孔的要求也不

6、同, 但一定要从小到大来尝试,一般参考奶嘴说明就可以了。一般宝宝 喝奶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奶嘴孔太小,宝宝会特别累 ,喝奶时间过长,会导致宝宝厌奶。奶嘴孔过大,容易发生呛奶的 现象。 2、奶粉的选择。对于宝宝来说,喝什么奶粉是很重要的,但是,别人喝着好的奶粉却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宝宝,所以还是要尝试,但是,如果宝宝尝试一种品牌的奶粉没有什么异常,消化也不错,就不要轻易换其他牌子的奶粉。如果宝宝喝奶粉有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试着调整奶粉的浓度,还不行的话就要换其他牌子的奶粉了。,人工喂养应注意的问题,3、冲调奶粉的时候,要注意温度和冲调方法。要先把水倒入奶瓶,调整好温度,然后再倒入奶粉。一

7、般要根据奶粉说明上的比例来冲调,冲调奶粉的水一般要在45度到50度之间,给宝宝喝之前要用手腕内侧试温度,可以滴几滴奶到手腕内侧,只要觉得热乎但是又不烫就可以给宝宝喝了。摇奶粉的时候不要上下摇晃,这样容易产生气泡,正确的做法是按照同一个方向摇,一定要多摇一会儿,把奶粉摇匀,否则容易有疙瘩,如果堵塞奶嘴孔的话,可能会导致宝宝喝不到奶粉或者由于宝宝用力吸使得奶粉突然进入宝宝口中引起呛咳。 4、每次喝完奶粉要给宝宝喝几口水漱漱口,因为奶粉的含糖量比母乳要高很多,容易引起龋齿,但是刚喝完奶不要给宝宝喝过多的水,会影响消化。,人工喂养应注意的问题,在辅食的添加初级阶段,培养一种健康的进食态度,比吃的什么,

8、吃了多少来的更加的重要!,辅食添加,辅食添加的意义,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满足婴儿生长发育 的需要; 锻炼功能:锻炼咀嚼吞咽能力、胃肠道 消化吸收功能等; 为培养良好进食,均衡膳食打好基础, 防止日后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各种食物的色、香、味、形等接触可刺 激感知觉发展,从而促进智力发育; 为断奶作准备:添加辅食是心理断奶的 开始,逐渐减少对母亲的依赖,促进孩 子心理逐渐成熟。,辅食添加 让我们慢慢来,人生中前6个月最完美的口粮母乳,过量的添加辅食只会给尚未成熟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引起过敏等不适反应,过早添加辅食同时会导致宝宝减少吸允母乳的次数,从而影响母乳的产量,宝宝辅食添加信号,宝宝体重是否

9、足够? 宝宝是否具有想吃东西的行为? 宝宝是否有吃不饱的表现? 宝宝伸舌反射是否消退?,添加辅食的时间 取决于婴儿消化道发育成熟程度以及婴儿生长所需,一般婴儿46个月龄应逐步添加其他食物,过早添加易增加婴儿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会,延迟添加会使婴儿错过咀嚼、吞咽功能和味觉发育的敏感期(46月),使以后进食其他成人食物困难、营养摄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添加食物的选择原则 第一阶段食物:4-6月龄应首选能满足生长需要,易吸收、不易产生过敏的谷类食物,强化铁米粉为首选,米粉可用奶液调配;其次是根茎类蔬菜和不易产生过敏的水果,主要是训练婴儿的味觉。 第二阶段食物:7-9月龄逐渐引入肉类、鱼类等动物性

10、食物和豆制品。,辅食添加方法 1、用勺有利于咀嚼与吞咽功能发育。 2、一种到多种 先选一种与宝宝月龄相宜的食物,3-7天后如宝宝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引入另一种食物,不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增加好几种。引入新食物时暂停用其他辅食,以便观察婴儿对引入食物的反应。引入食物品越多越利于婴儿味觉发育。 3、从少量到多量 先每日一到二匙,至婴儿会吞咽不吐,习惯味道后逐渐加量,78月后可替代12次母乳或配方乳。 4、从细到粗、从稀到稠 按照液体(如米糊、菜水、果汁等)泥糊(如浓米糊、菜泥、肉泥、蛋黄等)固体(如软饭、烂面条等)的顺序添加。 5、杯与奶瓶使用 应训练婴儿7个月后用杯饮奶与水,有益于口腔和心理行

11、为健康,婴儿一岁后应完全断离奶瓶。 6、自己进食 812月龄始让婴儿学习抓握食物,有利于眼手协调和独立能力、自信心的发展。,辅食添加 注意事项,1.遇到不适要立刻停止添加。宝宝吃了新添的食品后,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出现腹泻或便里有较多粘液的情况,要立即暂停添加该食品,等宝宝恢复正常后重新少量添加。 2.吃流质或泥状食品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会使宝宝错过发展咀嚼能力的关键期,可能导致宝宝在咀嚼食物方面产生障碍。 3.不可很快让辅食替代乳类。,三、婴幼儿期口腔保健,1.保持口腔清洁 手指拂擦法 :准备凉开水,一小段医用纱布,套在指头略浸湿 出牙前:帮宝宝来回擦牙龈和腭部 出牙后:还要擦长出的牙

12、齿 一天一次,晚上临睡前,婴儿期口腔保健,2.预防虫牙,(1)别把细菌传播给孩子:爱的行为(亲吻,把 食物嚼碎喂孩子,用自己的嘴试温度)导致孩 子长虫牙的机会大大增加。 (2)哺乳:提倡母乳喂养,规律定时, 正确的喂养姿势,不要含奶嘴睡觉。 在每次喂食后再喂些温开水, 相当于漱口。,时间:第一颗牙长出后6个月内,3.首次口腔检查,幼儿口腔保健,1.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多吃粗糙、高纤维食物,进食后清洁口腔, 尽量在临睡前不吃甜点; 2.纠正幼儿口腔不良习惯:吮指、 咬唇、吐舌等; 3.预防乳牙外伤: 加强监护, 防止跌撞,4.慎用水果味的牙膏:儿童牙膏有水果口味, 约1/4的儿童直接把牙膏吞吃,

13、牙膏只需挤豌豆大小,家长 应注意加以教育和预防。 5.儿童忌长期使用药物牙膏 杀灭口腔中有益菌,6.定期带宝宝做口腔检查,1岁以后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要与医护人员良好沟通,预防口腔疾病,四、儿童用药的误区,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一、滥用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父母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儿童用药的误区,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婴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

14、就发热,而其它症状不显,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发热成了孩子有病的信号。因此,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热一上来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掩盖了病情,给诊断造成困难,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时才被确诊。 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儿童用药的误区,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 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

15、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高热惊厥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可适当采用物理降温法, 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儿童用药的误区,二、滥用抗生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抗生素。如果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

16、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儿童用药的误区,三、一病多药 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维生素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 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 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 述危险。,儿童用药的误区,四、体弱与补药 时下给孩子服补药的现象比比皆是。父母此举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其发育,但因缺乏医学知识,结果事与愿违,补出了毛病。曾有报道,9名婴幼儿服用人参后都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另一名儿童服用大剂量人参后发生抽风、昏迷,最后丧命。 专家的建议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补品, 5岁以上的体弱儿可酌服,但应在医生指导下 进行,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保健/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