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25166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高考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高考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高考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高考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突破 考点1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型1人物形象考点闸释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 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解题攻略提问方式 1. 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3. 请简要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答题模板1.概括式 特点1+特点2+特点3. (要求直接答出形象特点,概括形象要准确全面)2.分析式 概括特点+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不仅要求答出形象特点,还要进行分析,分析形象要具体实在)解题思路1.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从诗句中描

2、写的人、事、物、情、理、志等方面,去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说来,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志趣追求、精神品质等,同时辅以侧面描写,以景物烘托人物心理,以他人衬托主人公的特点。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标题等;要注悠分析 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的特征和典型意义。知识清单一常见人物形象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比。3.羁

3、人、游子:主要写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4.官女:主要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其丈夫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7.征人: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的慷慨激昂,也有的怨恨不平、反战思归。 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 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兴衰例题示范(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送子由使契

4、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官。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 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摸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参考译文】这些年我寄居他乡总是与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哪里会因为你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不要怕驿站的骏马傲风斗雪,你尽管快马加鞭吧,要让自诩一代天骄的契丹认识一下天朝的才俊。身处沙漠之地你定会

5、回望皇宫上方的那轮明月,也定将越过千山万水梦见杭州风光旖旎的春天。单于要是询问你的家世,回复时可要小心谨慎啊,要像李揆那样不说自己是大宋最杰出之人解析“那因远适更沾巾”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洁巾”,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解题思路1.本题的答题范围是“首联”;题干一共有两问,第一问是性格特点,第二问是分析。答题时一定要答出这两问。2.首联写的是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这表明了诗人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

6、苏辙已是天各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当堂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九日水阁宋韩琦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菊花配螃蟹的习俗。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12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作的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

7、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B.此时作者年事已高,他从心底里服老,尾联的两句“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这样的心理写照C.诗中“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两句有着严格的对仗,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 , 淡”对“香”。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首联和颔联进行分析。(6分) 题型2 景物形象考点阐释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 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

8、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意象类和意境类。解题攻略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模板本诗(词)描写了景物,描绘出了一幅画面或景象,营造了氛围(渲染了气氛或烘托了心境)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解题思路 1. 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

9、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知识清单 意境特点 1.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2.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淸 3.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4.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5.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例题示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

10、,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参考译文】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朝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在沧海垂钓而罢竿了。阅读批注“万里”“九龙盘”表现

11、其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豁”指割裂,写出江水泛滥中国的情景,“飞迅湍”表现江水的波涛汹涌讯疾奔流。首联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颔联具体描绘江水的浩瀚与奔腾解题思路1.要明确描写的意象长江。2.要从描写角度和方法、诗人情感等方面确定意象的特征万里”“九龙盘”写出了长江万流的恢宏博大,“豁”“飞”写出了长的水势浩瀚。3.组织语言概括。对于形象作用用意的分析要从结构、主题情感两方面着手。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随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登锦城散花楼李白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央绣户

12、,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菲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注】第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珠特 飞梯:高梯。双流:四川成都双流县。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通过对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的描写,极力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B.“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两句色彩对比明显,脍炙人口,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金碧辉煌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C.诗人综合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等各种手法写景状物,读来诗意盎然,极具感染力。 D.作者在这首诗中以大量笔墨描写散花楼的壮美景观,充分蓄势、铺垫,抒发自己登楼跳的愉悦之情2.这首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哪些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6分) 题型3 事物形象考点阐释 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对 这种事物形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作者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这类诗歌最典型的是咏物抒情 诗,如虞世南的蝉,借所咏高洁不群的“蝉”,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所咏之“蝉”便是诗人的化身。解题攻略提问方式1.这首诗为什么要写物?作者想借物抒发什么样的情怀?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这首诗中的物具有什么品格?答题模板诗中描写了的形象,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