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21:诗歌鉴赏(二)-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23713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训练21:诗歌鉴赏(二)-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项训练21:诗歌鉴赏(二)-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项训练21:诗歌鉴赏(二)-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项训练21:诗歌鉴赏(二)-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项训练21:诗歌鉴赏(二)-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项训练21:诗歌鉴赏(二)-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训练21:诗歌鉴赏(二)-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项训练二十一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夏日 寇准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夏意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1)两首诗都写夏日,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1)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

2、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山 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关山月 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注释】星旗:星名。 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云阵:军队。(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5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3、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秦楼月 向子諲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

4、,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1)“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2)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点绛唇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注乱鸦啼:暗喻小人的飞短流长。(1)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2)词人为什么“闲却传杯手”?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1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西归绝句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

6、,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青 玉 案曹 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谩:徒然、空自。(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附答案1、(1)寇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轻寒;苏诗的显著

7、特点是凉爽,充满生机。(2)寇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情;苏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舒爽愉悦之情。2、(1).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1分)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2)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

8、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3、(1)“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目前。“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2)前两句以“

9、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4、(1)思念家乡亲人。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5、(1)“月黄昏”为两诗营造气氛、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黄昏的月光中,暗淡朦

10、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2)可以有三种答案:“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犹有”二字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两者各有其妙。6(1)柳永雨霖铃中表现的是离别的愁苦,而本词中表现的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故国之思。(2)“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

11、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3分)“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7、(1)诗人由外及内、由远及近、由动到静,描绘了一幅新月悬空,山衔北斗、夜寒江近、梅影横窗人不寐的景象。(2)词人“闲却传杯手”是因为 “归兴浓于酒”。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飞短流长的仕途心生厌倦,渴望退隐归家,乐守田园的思想感情。8(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日奉召回京,感叹之余,满怀欣喜。途中收到朋友来信,此又一喜。(2)展现了一幅洋溢着作者欢快心情的清新美好画面:诗人满怀喜悦,临水展读友人书信,正值岸上满山桃花盛开

12、,嫣红灿烂,此情此景,生动明快,别具情趣。作用: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的美好,自然生动地表达作者激动、舒畅之情。或:以欢快之境写喜悦之情,寓情于景。9、(1)“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2)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10、(1)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2)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