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写作话题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23641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个写作话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个写作话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个写作话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个写作话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个写作话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个写作话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个写作话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月写作最热话题20个 | 拿来就用:标题、主题阐述、经典事例段、论证严谨段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1.善于化危为机,把经济发展的“快进键”按到底【主题阐说】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爆发,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这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一次大磨难、大危机。我们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正视危机、重视危机,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主动作为。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危与机是并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我们敢于逆境奋进、抓住机遇,就能化危机为转机,从逆境中获得强大的成长力量!【经典事例段】坚韧而又富于智慧的中国人,面对生活里的“麻烦”不会怨天

2、尤人,总会选择准确识变、辩证面对。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反过来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疫情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这充分提醒我们,“失之东隅”之后有可能“收之桑榆”,“危机”可以向着“生机”不断转化。疫情扩散风险也好,经济下行压力也罢,信心不垮希望就在,斗志坚毅胜利可期。(语文匠点评:论述如何“化危为机”。准确识变、辩证面对。)【论证严谨段】“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履险如夷、化危为机

3、不可能自动实现,靠的是主动应变、奋力攻坚,靠的是善于找到化危为机的对策、路径和办法。我们需要继续向改革要动力,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在逆境中强身健体,助力经济加快恢复活力。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而且并没有改变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在抢抓机遇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语文匠点评:主动应变、奋力攻坚,善于找到对策、路径和办法。)2.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主题阐说】半世编“小”杂志,一生守大情怀。2020年4月2日,为捍卫语言文字纯洁性而奋斗了一生的著名语言学家、咬文嚼字创办人

4、郝铭鉴先生在上海仙逝。先生曾说,“刊物虽小,但语文规范化兹事体大。我们办的是小丛刊,但需要的是大眼光”。汉字的发展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先生乘鹤而去,汉字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里。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先生对后人的期望,我们千万不可辜负。【经典事例段】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留下多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佳话。“文学藉文字表

5、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朱光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语文匠点评: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论证严谨段】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

6、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语文匠点评: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可以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3.科学素养也是“免疫力”【主题阐说】科学素养是指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思想,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处理社会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当疫情突然袭来时,各种防疫谣言、骗局粉墨登场,一些不法商家趁机打劫,“借疫生财”。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纷至沓来,“虚拟币”“量子波动速读”等让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反映出广大民众的科学素养仍有待提升。只有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才能不断增强“免疫力”,防止上当受骗。【经典事例段】近些年来,高科技日

7、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各种“伪科技”产品也鱼目混珠。比如,科技热词“区块链”被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炒作,以“虚拟币”之名行“传销币”之实;一些保健品企业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培训机构的“量子波动速读”骗局,也忽悠了不少家长在信息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高,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看文章别被“标题党”牵着走,遇到新信息不妨多方求证、避免踏进陷阱。当科学素养的“免疫力”不断增强,伪科学的“病毒”自然式微。长此以往,更多人便能涵养起科学理性的思维定力。(语文匠点评:需要对新事

8、物、新概念秉持一份冷静甄别的理性意识,涵养一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精神,不断增强科学素养的“免疫力”。)【论证严谨段】近年来,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快速提高,但在不同人群中还存在不平衡现象,需要进一步厚植求真务实、善辨真伪的科普土壤。突如其来的疫情,映照出一些人科学素养的不足,却也无比真实地告诉大家,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我们看到,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些专家以“硬核大白话”收获一众粉丝,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一些网站推出系列科普防护知识,通过接地气的问答方式,帮大家敲开了新冠病毒的“坚硬外壳”;一些应用程序发布“实时疫情”,基于数据产品的分析解读,让大家面

9、对疫情多了些笃定。事实证明,多开动脑筋、多创新思路,科普也可以有另一种打开方式。(语文匠点评: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多开动脑筋、多创新思路,科普也可以有另一种打开方式。)4.无声的关爱 满满的感动【主题阐说】疫魔无情,人间有爱。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涌现出许许多多不留痕迹的善行义举,体现出无数无私大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平凡人物,堪称人们身边的凡人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生而平凡却人格熠熠,不事张扬却能量满满。平凡中见伟大、朴实中显崇高、细微中见真情。无名,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无声,但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温暖整个社会,让道德的

10、光芒力透时代,照亮人心,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成长的印记,他们是民族挺立的脊梁。【经典事例段】“刻画工夫初亦苦,终然芒角了无痕。”其实,如果能放下对“痕迹”的执念,拾起对本质的追求,就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清代姚元之编著的竹叶亭杂记记载,有个人画技一流,常常以水作画,等到纸干了,“但存魂而已”。作画如此,其他事情亦然。只要用心做了,又何必在意甚至刻意留下“痕迹”给别人看呢?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于戈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居于荒岛,“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藏身于深山他们当时所处的是偏僻荒凉的地方,所沉醉的是无人所见的事业。但这些为大众所不知、看似不着痕迹的付出,却描绘出最浓

11、墨重彩、恢弘壮丽的画卷。(语文匠点评:只有放下对“痕迹”的执念,拾起对本质的追求,才能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论证严谨段】“了无痕”,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事实证明,那些苦心孤诣想靠“留痕”达成一己之私的,往往事与愿违,“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些返璞归真、肯下一番“无痕”功夫的,最终却能超越庸常,赢得尊重与认可。有句歌词写得好,“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只要敢立下“坐冷板凳”的志向、甘于做“地平线下”的工作,燃旺胸中的一团火、深挖事业的一眼泉,那么即使功不在我,也必定功不唐捐;即使默默无闻,也终将收获充盈的人生。(语文匠点评:“了无痕”,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5.疫期阅读共战“疫

12、”,不孤“读”【主题阐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经典作品总是能够常读常新,不断引发我们的思考。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文学巨匠们苦心经营的鸿篇巨制却总是被束之高阁,人们更习惯碎片化的浅层阅读。疫情发生之后,大家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而抹平人们心头的焦虑,带领人们“跳出问题”找到答案的仍旧是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也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我们应借此契机,呼吁更多的读者去关注经典作品蕴含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从而更加重视经典阅读。【经典事例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市场经历了从“书荒”到“书海”的变迁。近年来,我国每年出版新书数十万册,国民阅读的主

13、题也从“有书读”变为“读好书”,如何选好书成了阅读的头等大事。然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常常让人对“大部头”图书望而生畏,红楼梦百年孤独等书常年盘踞“怎么也读不完的书”榜首。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经典阅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回归。武汉方舱医院里的“读书哥”获得无数人点赞,因专业权威而走红的医生张文宏也在采访中表示“在焦虑的状态下,看书是非常好的调剂之一”。百忙之中他坚持阅读了鼠疫血疫等瘟疫主题经典图书。疫期读书、阅读经典成为当下许多人重要的生活方式。(语文匠点评:特殊时期,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经典阅读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成为许多人重要的生活方式。)【论证严谨段】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

14、是一部阅读史,只有阅读经典,我们才能抵达精神的高原。心理学认为,重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跳出问题的思维能力。乍看来,诸如红楼梦百年孤独这样的中外经典图书,并不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指南,许多人因它们缺乏实用性和娱乐性而将其束之高阁。但当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无数人被迫隔离在家时,当我们需要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时,只有经典图书能够带我们“跳出问题”找到答案,因为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如鼠疫中写道:“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真情。”我们在疫情之中看到了许多的人间真情,人性的光芒带我们走出苦难,而经典作品则带我们回归常识,

15、凝聚共识,走向崇高。(语文匠点评:只有阅读经典,我们才能回归常识、凝聚共识,走向崇高,抵达精神的高原。)6.武汉已“归队”,让我们一道“努力奔跑”【主题阐说】76天!这注定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特殊时光。1800多个小时!这座城里的近千万人书写了令世界惊叹的英雄史诗。2020年1月23日,为隔离凶猛的新冠病毒,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牺牲自己、隔离自己,毅然按下“暂停键”,“封城”76天后,武汉迎来了城门重开的这一天。大病初愈的武汉,人们仍在坚守;已经“归队”的武汉,更需要人们的善待和呵护。在这段艰难复苏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奔跑,迎接胜利的曙光!【经典事例段】犹记自除夕夜起,全国

16、34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火速驰援,悬壶入荆楚,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武汉以外地市,运送爱心物资的货车从四面八方向武汉聚集无数眼神在凝望、无数力量在汇集、无数暖流在涌动。这场战斗,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参与。世卫组织访华专家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说:“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语文匠点评:精准概括,铺排式举例。)【论证严谨段】据3月6日科学杂志的研究表明,1月23日开始的武汉出行禁令,延缓了国内病毒传播3到5天;截至2月中旬,减少了近80国际传播。3月31日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再次证明,武汉“封城”避免了70万新增病例出现。我们不能忘记,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才有了全国本土疫情传播的基本阻断。同时,对于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