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院指导-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421738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出院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生儿出院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生儿出院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生儿出院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生儿出院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出院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出院指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ICU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感染。改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首先引人注意的常见症状为不吃、不哭、不动和黄疸迅速加深,常出现呕吐及轻度腹泻,体温升高或不升,严重者可出现出血、腹胀、惊厥、神志不清、呼吸暂停和休克。诊治及时可以治愈,重症有死亡的危险,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死亡率更高,辛存者多留有后遗症。病因新生儿本身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抵抗力差,细菌易入侵;葡萄球菌、大肠肝菌为主;多 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临床症状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后出现者称为迟发型败血症。早期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

2、、体温异常等,后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和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少数发展为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胆红素脑病。常见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治疗要点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要足,一般10-14天。出院指导1、保持婴儿口腔、皮肤、臀部及脐部的清洁。2、不能针刺、挑割和擦伤婴儿的皮肤和黏膜,不能用手挤压皮肤脓包。3、勤换尿布,预防尿布疹。避免尿液污染未愈合的脐部。包裹脐带的敷料必需无菌。4、接触婴儿前洗手,护理时动作轻柔。减少探视,避免患病者护理婴儿。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过冷或过热。5、若婴儿出院后发生脓疱疹或脐炎,在加强

3、护理的同时还需局部用药,用3%双氧水或5%聚维酮碘消毒患处,每天2次。新生儿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病因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使用污染的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产道感染。临床症状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略高于粘膜表面,粗糙无关,最常见于颊粘膜,其次是舌、齿龈、上腭,甚至蔓延到咽部。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片,形似乳凝块,不易拭去。重症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治疗要点1、保持口腔清洁2、局部用药 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

4、3此。出院指导1、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母亲均应洗手、洗乳头。人工喂养者,对用过的奶嘴、奶瓶,应先用4%的苏打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后清洗,煮沸消毒后备用。2、患儿的洗漱用具(脸盆、毛巾、漱杯等)和食具应单独使用,用水煮沸消毒15分钟。宜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同时多喂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3、要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应去医院;若发现口腔粘膜上有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亦应送医院治疗,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新生儿脐炎脐带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之道。出生后,在脐带根部结

5、扎,剪断。一般生后7-10天脐带残端脱落。新生儿脐炎是指新生儿脐部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并带有臭味或脐窝周围皮肤发红的。病因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断脐时,或断脐后,消毒处理不严,护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脐部发炎。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细菌感染等。临床症状 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这是脐带发炎的最早表现。以后脐周围皮肤发生红肿,脐窝有浆液脓性分泌物,带臭味,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败血症,病情危重会引起腹膜炎,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不

6、吃奶,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等。慢性脐炎时局形成脐部肉芽肿,为一小樱红色肿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经久不愈。治疗要点1轻症者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脐部,再涂以75酒精,每日3次。 2脐部化脓,蜂窝组织炎或出现全身症状者可用青霉素、新青霉索、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药。可切开排脓。 3肉芽肿形成者可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后,敷以油膏,每日更换敷料,直到愈合为止。如肉芽肿较大,可作手术切除。 出院指导1、 教育家长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正确操作,不用脐粉,避免异物刺激,形成脐部肉芽肿。清洗脐部可用3%过氧化氢、2%碘酊或75%乙醇溶液消毒处理,每日23次,仅消毒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

7、清洗消毒。有创面是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2、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闹时,要检查尿布有无潮湿,及时更换。3、 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签吸干脐窝水分,并用75%乙醇消毒,保持局部干燥。4、 若发现脐部有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来医院就诊。5、 监测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吃奶、体重及各种反射等,若有异常,及时就医。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 of newborn)为一综合征,主要由寒冷损伤引起,故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cold injury syndrome),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表现为低

8、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多见于早产儿和寒冷的季节,也可发生在严重的败血症过程中,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以寒冷、早产、窒息、感染的新生儿为常见,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病因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综色脂肪是新生儿体内特有的组织,它的代谢是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急需产热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饥饿时的能量来源是白色脂肪。如小儿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散热过多,棕色脂肪容易耗尽,体温即会下降。新生儿严重感染 时体温也会不升。这些情况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变硬,同时低温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易发生水肿,结果产生硬肿。临床症状本症多发生在冬春

9、季节,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初期体温降低,吮奶差或拒乳、哭声弱等症状。体温不升,在35以下,重症低于30,体核温度(肛温)可能低于体表温度(腋温),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肿,皮肤呈浅红或暗红色,严重循环不良者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患儿皮肤硬肿程度可分为三度,轻度只表现为皮肤稍硬、稍肿;中度表现为皮肤弹性消失,摸上去像生面团,用手指可压出凹陷;重度则表现为硬橡皮一样,而且皮肤变成紫红色,表面发亮。硬肿首先出现在小腿、面颊和肩部,以后大腿外侧、臀部、上肢也受累,甚至累及全身。有时只硬不肿,则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范围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重型硬肿症可

10、发生休克、肺出血和DIC。 治疗要点一般疗法:采用复温、输液,维生素E、抗菌素,部分应用激素、能量、碱性液等。1、复温 是治疗的首要措施。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2、支持疗法 3、合理用药出院指导1、向家长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指导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及合理喂养,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或使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2、 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注意奶瓶奶具的消毒。3、 指导家长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勤换尿裤,定时开窗通风,预防感染。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

11、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导致呼吸道和肺泡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炎症,由于胎儿缺氧,出生后常伴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多系统损害。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多见。【病因】Apgar评分6分,胎粪吸入鼻咽及气管内,分娩时羊水中混有胎粪,患儿皮肤、脐窝和指甲床有胎粪痕迹,气管内吸引物可见胎粪。【临床症状】多数患儿在生后数小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60次/分)、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呻吟、三凹征、胸廓饱满、发绀。严重者常有意识障碍、颅压增高、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低血钙症和肺出血等表现。【治疗要点】1、 尽快清除吸入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 给氧,保暖,对症处理。维持PaO2在60-80mm

12、Hg。及时纠正酸中毒,维持血糖与血钙正常;并发脑水肿、肺水肿或心力衰竭者,应限制液体量。必要时机械通气。【出院指导】1、 要保持居室环境安静、舒适,通风良好。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鼓励患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2、 指导患儿休息,要经常翻身及更换体位,教会家长帮助患儿有效咳嗽,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3、 教会家属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和神志变化的方法,如呼吸突然加快、面色苍白或发绀、鼻翼煽动,为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y

13、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胎龄37周者60分)、发绀、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呼气呻吟。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特点。严重时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如出生12小时后出现呼吸窘迫,一般不考虑本病。体格检查可见胸廓扁平,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细湿罗音。一般生后第2、3天病情严重,由于3天后PS的合成和分泌自然增加,45天达正常水乳故3天后病情将明显好转。并发颅内出血及肺炎者病程较长。 治疗要点 目的是保证通换气功能正常,待自身PS产生增加,RDS得以恢复。机械通气和PS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1一般治疗 保温监测生命征。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纠正酸中毒关闭动脉导管抗生素:根据肺内继发感染的病菌(细菌培养和药敏)应用相应抗生素治疗。 2氧疗(oxygentherapy)和辅助通气 (1)吸氧:根据发绀程度选用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因早产儿易发生氧中毒,故以维 持Pa025070mmHg(6793kPa)和TcSq 8592为宜。 (2)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及常频机械通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