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420204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第六章 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水分的来源和类型,水分的有效性与水分测定、表示方法,土壤水分运动状况。土壤空气与热状况以及水、气、热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 (一)土壤水的类型划分 土壤能保持水分是由于土粒表面的吸附力以及毛管孔隙的毛管力。根据水分被土壤保持的力,将水分划为不同类型。 1. 吸湿水 :土粒通过吸附力吸附空气中水汽分子所保持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1)特点: 吸附力很强,对水汽分子的吸附可达 31 至 10000 个大气压,因而水的密度增大,可达 1.5g/cm 3 ,无溶解能力,不

2、移动,通常是在 105 C 110 C 条件下烘干除去。对植物无效。 (2)只含有吸湿水的土壤称为风干土;除去吸湿水的绝对干土称为烘干土。 风干土重 烘干土重 = 1+ 吸湿水 % 风干土重 = 烘干土重( 1+ 吸湿水 % ) (3)影响因素:土壤吸湿水含量受土壤质地的影响,粘质土吸附力强,保持的吸湿水多,砂质土则吸湿水含量低。 吸湿水含量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空气相对湿度高,吸湿水含量也高,反之则吸湿水含量低。 2 、膜状水 :土粒吸附力所保持的液态水,在土粒周围形成连续水膜,称为膜状水。 (1)特点 :保持的力较吸湿水低, 6.25 31 大气压,水的密度较吸湿水小,仍粘滞而无溶解性;移动

3、缓慢,由水膜厚的地方往水膜薄的地方移动,速度仅 0.2 0.4 毫米 / 小时。膜状水对植物有效性低,部分有效。 3. 毛管水:存在于毛管孔隙中为弯月面力所保持的水分称为毛管水。毛管水又分为两类: 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有联系,随毛管上升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与地下水无联系,由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象悬在土壤中一样,故称毛管悬着水。 4. 重力水 :受重力作用可以从土壤中排出的水分称为重力水,主要存在于通气孔隙中。 (二)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中某种水分类型的最大含量,随土壤性质而定,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数值,故称水分常数。 1. 吸湿系数 :吸湿水的最大含量称为吸湿系数,也称最大吸湿量

4、。 吸湿水的含量受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因此测定吸湿系数是在空气相对湿度 98%( 或 99%) 条件下,让土壤充分吸湿 ( 通常为一周时间 ) ,达到稳定后在 105 C 110 C 条件下烘干测定得到吸湿系数。 土壤质地愈粘重,吸湿系数愈大。 2. 凋萎系数 :植物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土壤凋萎系数的大小,通常用吸湿系数的 1.5 2.0 倍来衡量。质地愈粘重,凋萎系数愈大。 3. 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是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它是反映土壤保水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计算土壤灌溉水量时以田间持水量为指标,既节约用水,又避免超过田间持水量的水分作为重力水下渗后抬高地下

5、水位。 4. 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有联系,受地下水压的影响,因此毛管持水量通常大于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是计算土壤毛管孔隙度的依据。 5. 饱和持水量 :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时的含水量称为饱和持水量。 (三)土壤水的有效性 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 有效水的围是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的水分。 二、土壤水含量的表示方法 1. 重量百分数 ( 水 w %) :土壤样品水分重量( Mw )占干重( M s)的百分数。 Mw 水 w %= 100 M s 计算土壤

6、含水量时,是以干土重为计算基础,这样才能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 2. 容积百分数 ( 水 v %) :土壤所含水分的容积总量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 容积百分数是根据土壤容重计算出来的,即: 水 v%= 水 w% 土壤容重 根据水分的容积百分数可算出土壤中空气含量并进而算出土壤固、液、气三相的比例。 3. 水层厚度(水 mm ) :即在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水分的厚度毫米数。计算公式为:水 mm= 水 v% 土层厚度 用水层厚度(水 mm )来表示土壤含水量的优点在于与气象资料和作物耗水量所用的水分表示方法一致,便于互相比较和互相换算。 例:容重为 1.2 克 / 立方厘米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 10%

7、 ,田间持水量为 30% ,降雨 10mm ,若全部入渗,可使多深土层达田间持水量? 解:先将土壤含水量水 w% 换算为水 v% 初始含水量 水 v%=10% 1.2=12% 田间持水量 水 v%=30% 1.2=36% 因水 mm= 水 v% 土层厚度 故土层厚度 = 水 mm/ 水 v%=10/(0.36-0.12) =41.7 ( mm ) 4. 水贮量 ( 方 / 亩 ) :1 亩地土壤水贮量 ( 方 / 亩 ) 的计算公式为: 方 / 亩 =2/3 水 mm 公式来源为:方 / 亩 = 水 mm 1/1000 10000/15=2/3 水 mm 这种水分表示方法的作用在于与灌溉水量的

8、表示方法一致,便于计算库容和灌水量。 例:一容重为 1 克 / 立方厘米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 12% ,田间持水量为 30% ,要使 30 厘米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 80% ,需灌水多少(方 / 亩)? 解:田间持水量的 80% 为: 30% 80%=24% 30 厘米土层含水达田间持水量 80% 时 水 mm= ( 0.24-0.12 ) 1 300=36(mm) 2/3 36=24( 方 / 亩 ) 5. 相对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自然含水量占某种水分常数的百分数。一般是以田间持水量为基数,土壤自然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为相对含水量。 通常相对含水量的 60% 至 80% ,

9、是适宜一般农作物以及微生物活动的水分条件。 三、水分含量的测定 1. 经典烘干法 在 105 110 条件下,烘至恒重,为烘干土重,以此为基础计算水分重(蒸发损失量)的百分比( % )。 此法费事,不便定位测定。改进快速法 红外线烘干法、微波炉烘干法、酒精烘干法、酒精烧失法等。 2. 中子法 简便、较精确。但只能用于较深土层水分测定,不能用于土表薄层土。有机质中的氢也会影响 H 2 O 的测定结果。 3.TDR 法(时域反射仪法) 四、 土壤水的能态 (一)土水势及其分势 1. 土水势 土壤水的自由能与标准状态水自由能的差值称为土水势。标准状态水是指:纯水,即无溶质;自由水,即无束缚力; 1

10、个大气压;一定高度和温度。以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为零,土壤水的自由能与其比较的差值一般为负值。差值大,表明水不活跃,能量低;差值小,表明土壤水与自由水接近,活跃,能量高。 2. 土水势分势 使土壤水的自由能发生变化的各种力,就构成了土水势的分势,主要有: 基模势 m 基模势也称基质势,是由土粒吸附力和毛管力所产生的。在土壤水不饱和的情况下,非盐碱化土壤的土水势以基模势为主。 溶质势 s 溶质势又称渗透势,是由溶质对水的吸附所产生的。土壤水不是纯水,其中有溶质,而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与溶质之间可产生静电吸附,产生溶质势。 重力势 g 由重力作用产生的水势。如果土壤水在参照面之上,则重力势为正,反之,

11、重力势为负。 压力势 p 标准状态水的压力为 1 个大气压,但在土壤中的水所受到的压力,在局部地方就不一定为 1 个大气压。 如果土壤中有水柱或水层,就有一定的静水压;悬浮于水中的物质也会产生一定的荷载压。若存在上述状况则 p 为正值。 土水势是这些分势的总和,即 t= m+ s+ g+ p (二)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承受一定吸附力情况下的能态,但不能简单理解为土壤对水的吸力。 水吸力只相当于土水势的基膜势和溶质势,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基膜势和溶质势一般为负值,使用不方便,故将其取为正数,定义为吸力( S ),分别称为基质吸力和溶质吸力。 在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中,不考虑 s ,故一般所说的水

12、吸力是指基质吸力,其值与 m 相等,符号相反。溶质吸力只在根系吸水(有半透膜存在)时才表现出来。 (三)水分能量的表示方法 土水势或水吸力的表示方法,以使用水柱高度的厘米数来表示最简便,最易理解。 pF :水柱高度厘米数的对数。 1 大气压 (atm)=1033cm 水柱 =p F 3.0 1bar=1000mbar 标准压力单位为帕 (Pa) ,常用百帕 (hPa), 兆帕 (MPa=10 6 Pa)=10bar 1 Pa=1.02 10 -2 cm 水柱, 1bar=1020cm 水柱 1bar=1020cm 水柱 =10 5 Pa=10 3 hPa=10 -1 MPa 1mbar=1hP

13、a=1.02cm 水柱 (四)土水势的测定方法 力计,又名负压计或湿度计,测定水不饱和土壤的基质势或基质吸力。力计适用围 800/850hPa 以下,超过此围,就有空气进入土管而失效。 旱地作物可吸水的吸力围多在 1000hPa 以下,故力计有一定实用价值。 压力膜法:根据土壤在不同压力下排水的原理测定,可测水吸力 120bar 。 五、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土壤水的能量指标(水吸力)与数量指标(含水量)的关系曲线。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其水吸力增大,基质势降低,植物根系吸水难度增大,水分有效性降低。土壤水吸力( S )与含水量 的经验公式: S= a b 或 S=a( / s

14、) b S=A ( s - ) n / m 式中: S 水吸力( P a ); 含水量( % ); s 饱和含水量( % ), a 、 b 、 A 、 n 、 m 为相应的经验常数。 (一)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 1. 土壤质地 假定土壤水吸力为 300cm (水柱高),各种质地的对应土壤的含水量(容积 % )约为:细砂土 8% ,砂壤土 15% ,壤土 34% ,粘土 42% 。 2. 土壤结构和紧实度(容重) 在同一吸力值下,容重愈大的土壤,含水量愈高。 3. 温度 影响水的粘滞性和表面力。土温升高,水的基质势增大,有效性提高。 4. 水分滞后现象 土壤吸湿(水)过程中,水吸力随含水量

15、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快。土壤脱湿 ( 水 ) 过程中,水吸力随含水量减少而增大的速度较慢。同一土壤的两种水分特征曲线不重合。砂质土的滞后现象比粘质土更明显。 (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应用 1. 用于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之间的换算 不同土壤的水吸力相同,水分有效性相同,但含水量不同,因而有效水的数量不同。 2. 用于各级孔径、孔隙及其容积( V , % )的计算 D=3/T 3. 计算水容量(又称比水容) 指水吸力变化 1 个单位土壤吸入或释出的水量 (ml/barg) ,即水分特征曲线的斜率( d /ds ),可作为土壤供水能力的指标。 六、 土壤水的运动 第一阶段是在下渗过程中被土粒和毛管吸收,直到饱和为止,这一阶段叫渗吸,实际上是水分的不饱和流动;此后如果水分继续增加,水分将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这一阶段叫渗透(渗漏),即土壤水的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