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2020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思想情感综合训练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19794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停课不停学”2020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思想情感综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停课不停学”2020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思想情感综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停课不停学”2020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思想情感综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停课不停学”2020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思想情感综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停课不停学”2020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思想情感综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停课不停学”2020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思想情感综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停课不停学”2020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思想情感综合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停课不停学”2020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思想情感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注】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到滁州任上半年,治理地方大有成效。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

2、终回故乡嵩山。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宏伟气势。B. 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C. 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暗示自己心境,含蓄深沉。D. 这首词思路层次分明,步步深入,风格豪放,表现出作者胸有天下的襟怀气度。2. 前人评价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词中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参考

3、答案:1. B 解析:B项,“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错,词人在楼上远眺,一是寄希望于南宋朝廷,二是面对中原感到痛心不已,虽然东南可以苟安一时,但是不可以忘记北伐中原的大业。故选B。2. 这首词豪放雄伟,情感起伏跌宕:欣慰之情。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人民安乐,作者感到欣慰。悲痛之情。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自信之情。看楼下车马如流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和平安宁。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34题。(本题共2小题,9分)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

4、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玉楼春欧阳修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注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词的字数都不足58字,属于词中的小令;由上、下两片构成,又属于双调。B欧阳词首句中的“尊前”,意为尊重友人,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而对方已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C苏词写到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词作寄寓了作者不绝如缕的

5、思念之情。D在苏词中,面对难以排解的苦闷,作者认识到,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于是作者决定暂且抓紧时机,借吟诗饮酒以自娱吧!4请指出两词在情感变化上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6分)答案:3BB项“尊前”理解错误,“尊前”即“樽前”。4(1)都是由快乐到愁苦,再到超脱(在春日里却生发出无限的惆怅,结尾又跳出愁绪,自我调节)。(2)苏词上片眺望春色烟雨,满城大好风光,下片触景伤情,“咨嗟”思乡。最后以诗酒自娱,自我排遣,告诉自己时光易逝,要及时把握时机,珍惜眼前的时光,尽力去做能做的事,不负光阴。(3)欧阳词开篇对着欢宴美人,想到的却是“归期”便“惨咽”“肠寸结”,后又以“看尽洛城花”“容易

6、别”冲淡现实中的苦别。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56题。(本题共2小题,9分)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蜺: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天心:指君主的心意。“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B. 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壮怀。C. 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

7、声美妙动人。D. 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6. 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5、C 题中C项,“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分析不当,“过人声”不是指诗人的放歌有多么美好,而是说他的慷慨及忧国忧民之情较之一般诗人更为深广。故选C。6、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与苦闷。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本题共2小题,9分)旅中送迁

8、客吴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写其被贬遭际。B颔联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色彩很鲜明,所用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气氛。C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案:7C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格调不同。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担忧与不舍,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开篇就是大气的风景铺垫,有离别的叹息,

9、有劝勉,感情丰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千古名句。8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南方荒蛮之地,“落日青山路”,此去路途遥远,为朋友担心。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人可以倾吐平生心事。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了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910题。(本题共2小题,9分)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蟠木:弯曲的树。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白居易

10、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 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 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10. 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分)【答案】9、A A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故选A。10、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

11、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

12、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1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1.D(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 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

13、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12.悲秋之情。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伤逝之情。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怀人之情。欧公早逝,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314题。(本题共2小题,9分)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杜甫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13.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无地”即地尽处,近天是天边

14、头,极言戍边之地的偏远。B. 颔联想象友人将渡过人烟断绝的茫茫沙漠,行军环境之恶劣溢于言表。C. 颈联暗用李广难封之典故,用友人口吻,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情绪。D. 标题交代写作背景和缘由,阳关、沙碛等意象营造出浓厚战争氛围。14. 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3、C 本题中,C项,“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情绪错误,“封侯不计年”是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14、前两联写友人远行从军路途中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颈联写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既然你好武,就不要埋怨命运使你远戍边塞;为了实现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边地冬季天寒地冻,一片苍茫,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迷失了道路。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