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着相修行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417983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才能不着相修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才能不着相修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才能不着相修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才能不着相修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才能不着相修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才能不着相修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才能不着相修行(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如何才能不着相修行 许多人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以为烧香拜佛、诵经、念佛、持咒以及参禅、研教等即是信佛,却不能深入明白个中之理,盲目地行。像这种不解佛理,迷于其中,就是盲修瞎练;一旦逆境现前,灾祸临身,或者诸事不顺时,就会对佛菩萨产生怀疑,动摇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信念,甚至还会毁谤三宝,造无边的罪业。这些都是因为不明佛法的真谛所引发的后遗症。所以古德说:【只贵只见正,不贵只行履】。佛在经中开示我们世人要修造伽蓝,铸写形象,还有烧香、散花,或者燃灯、绕塔,以及持斋、礼拜等等,做种种的佛事功德。但世人不明白如来真实之义,一昧地迷心外求,着相修行,最后修行皆误入了歧途,成了邪魔外道,实在

2、令人扼腕,叹惜! 一般来说,所谓的着相修行,若非着了事相、即是着了理相。换句话说,理与事不能兼顾,相互的排斥、互不相容。然而修行必须理与事并重,既不能【执理废事】,也不可【着事而昧理】,两者必须圆融无碍,行于中道。否则,修行若执着于理而疏于行,就容易着了空相;或者一昧地着重于行而昧于理,即成了盲修瞎炼,故两者都不是行于正道,都误入了歧途。修行必须理事圆融,不可偏废。 修行从理论上来说,虽然必须理、事兼修,不能有所偏废,但事实上,许多人很难有这种正知正见,能够依法修行。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着相修行的多,不是着于理,就是执着于事,所以修行较难成就。若是两者相较,与其着理修行,还不如着事修行来得好些。

3、 古德说:【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着空如芥子许】。这句的意思明白地告诉我们后世的学人,修行的道理若不明白,还情有可原,但是只要以真诚的心去修行,如虔敬地诵经、持斋、念佛、拜佛,打从心底信佛无妄语,而能认真地修善断恶,持戒布施,就决定能够转凡成圣、离苦得乐,成就菩提觉道。这总比那些自以为对佛法了解,却似懂而非懂的半吊子:要好得多了。在那些人的观念里,以为佛法说空,则一切真的皆以为是空,真的是无凡、也无圣,甚至连因果也是空,所以佛也不念了,经也不诵了,做事也显得意兴阑珊不积极了。 学佛的目的,本来在帮助我们能离苦得乐,使生活能过得自在无碍、无忧无虑,更有意义些;可是没想到,学佛之后,对于减少烦恼、

4、离苦得乐,似乎并没有什么帮助,在做人处事上也依然不能自在,非但不能提升自己的德行,反而变得更加消极了。那是因为误解万法皆空的本意。既然万法皆空,努力与不努力,到头来所有的结果都还是空的;与其如此,还不如悠悠哉哉,得过且过就好了,凡事何必那么认真。所以立身处世开始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坏事做尽,恶业盈身,最后结果发觉【因果】还是不空。到那时已经后悔莫及了。所以祖师大德说:宁可相信佛语,有因果、有六道轮回,有极乐世界;只要好好地修行念佛,持斋修心,就能往生成佛。切不可不明教理而着了空相,以为真的什么都没有,以致放荡形骸,造作无间的罪业,最后因业感果,才发觉因果不空,到那时,为时已晚。所

5、以说:【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着空如芥子许】。 佛所说法往往都是意在言外,讲的都是弦外之音。我们若从字里行间去推敲揣测佛的意思,就是依文解义。古德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佛法之所以深妙难解,就是因为佛法寓教于艺术,非有善知识为我们开导解说不可。纵有善知识的解说,还得有善根福德的人才能慧解,所以说道在心悟。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菩萨为众生开示佛法,众生能不能悟入,还在于个人的悟性。六祖惠能大师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所以修行悟道是否能开悟证果,关键还在于个人自己。若要达此目的,首先至少要能理解佛法经教的义理,才能着手修行。经曰:【悟后起修】。若不能确实理解佛的经教,如何着手

6、修行?即便修行,也是盲修瞎练,终无是处。 经文中所提的修造【伽蓝】,伽蓝乃是梵文,中译即【清净地】的意思。修造伽蓝,并非要众生多盖塔庙,兴建道场,才是广修供养,其真实的意义是要众生能永除三毒,常净六根,使身口意三业能清净无染,不造恶业,而且还要能广修一切善法,同时心中又不着修善断恶之想。如此身心才能湛然,外洁净,方为修造伽蓝的真实之义。 而所谓的【铸写形象】,亦非要世人为佛菩萨广立彩绘或泥塑木雕之像,以供世人瞻仰、膜拜或信奉。其主要的意义是要使一切的众生能修一切觉行,以俾上求佛道而已。塑像拜佛只是一种方便,无非是藉着佛菩萨的形像来提醒自己能学佛的心行,能够做到见贤思齐罢了。 修觉行,其意义是要

7、凡夫世人能明了一切法【缘起性空】之理;也就是一切相无非是缘聚缘散的现象而已,其体是空寂虚无,了不可得的,故不可执着四大五蕴假合之幻身以为是自己,误以为外尘的境界相是实际存在的,因而念念不舍,汲汲追求,以致衍生无尽的惑业烦恼,因业而感果,最后受报于三界六道之中不能出离。如果我们这一念心明白了,知道铸写形像只是藉着所塑造的如来真容妙相,作为时时提醒自己的一种方便:了解自己本具的真如佛性与佛本来无二、没有分别,只因一时的迷寐而为妄想、分别、执着等惑业所蒙蔽,致使真如佛性不能显现,故而造业受报,才有无尽的生死苦恼。我们若能一念觉悟,而能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能断一切恶,修一切的善法,帮助一

8、切含灵的众生都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并以菩萨六度波罗蜜为依归,作为我们这一生立身处世,修身断恶的一种行持的根本,藉以洗炼自性本具的真如佛性,确实地能够依教奉行,作如来的第一弟子,遵守佛的教诲,那么如来的真容妙相自然就能成就。这才是真正铸写形像的真实意义。 由此可知,经中所写的,或古德所说的铸写佛菩萨的真容妙相,其意义无非是在开启吾人在的佛性而已。每当见到佛菩萨之微妙常住的色身时,便要懂得能回头作自我反省与检讨的工作,不忘常随佛学,以佛的心愿解行作为我们立身处世、修身进德的标准;时时能以众生的利益为念,并能放下我执,无一己之私欲,以成就利人无我的情操。若能有此虚空之量,包容万有,放下分别取舍之念

9、;那么只这一念心广大无边,慈悲喜舍、平等不二,即能与道相应。 五尘供养皆是表法。 我们在经文中常看到【烧香】、【散花】与【燃灯】,所以世人就拿着香,捧着花去佛前散花供养,或到寺院道场去点灯以求福、求慧,祈求全家平安、福寿、最好能够财源广进,事事如意。殊不知,佛所说的这些,都是有形之相,而其所含藏在背后的义理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的。但是世人就是如此的愚昧无知,以为烧香就是拿着香在佛前拜,一枝香还不够,至少要三枝,最好是愈多愈好,如此才显得对佛菩萨的虔诚,才能得佛菩萨的青睐与加持。无怪乎,许多的寺院道场香火鼎盛,熏得是眼睛直流泪,无法挣开,而且还猛打喷嚏。诸如这些,都是世人对佛法懵懂无知,完

10、全依文解义所至,故而修行皆迷心外求,着相而修。 所谓着相修行者,不是昧于事,就是偏于理,往往理与事不能圆融。修了一辈子,有的甚至还不知道佛是什么?法是什么?越修则烦恼越多,习气、毛病丝毫未改,贪嗔痴慢仍然不减,所以不能离苦得乐,得佛法的受用。故而所修之法皆非正道,诚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修行走错了方向,当然所得的果报就不离开三途恶道的命运。 【烧香】者,非谓世间有相之香,而是指正法之香;也就是说,烧香只是意喻薰除臭秽无明之恶业,令恶业消除,藉着烧有形之香用来比喻薰除自己的无明恶业;用智慧之火,烧无价之珍香,藉以祛除宿世的习气毛病而已。可惜,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故而执着于形象外表以为燃

11、香即是供养十方诸佛,便能得福,完全落于盲信,走上迷信的歧途上去,不解佛所说的因缘果报真实之理,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召】。人生在世,这一生的果报与际遇,虽说是冥冥中注定的,其实都是自作自受的结果,一切都由自己业力所感得的,丝毫怨不得人。 烧香者,是以有为来比喻无为之法。所谓香者,是指正法之香,其香有五种:一、戒香:即劝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远离迷邪染一切身口意的恶业,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时时保持这一念心的清净无染。 二、定香:经曰:【摄心为戒,因戒而生定】。这是劝导我们世人于一切时、一切处,都在正定之中,心如如不动,不为外尘境界所污染,以致心随境转,因而随波逐流。 三、慧香:于自己心中能常

12、起关照,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当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时,能都摄六根,不为物转,不受境迁;明了一切法,无非缘起性空的现象,了不可得。此时,心清清净净,但又灵明觉知,明明白白。 四、解脱香:即能通达、明了一切法缘起空性,了不可得;一切相都是有而非有,包括自己的身体在也是空无的,只是四大五蕴假合之幻身而已。因缘所生之法,皆是虚妄。既然,身是五蕴假合之体,何来的束缚!故束缚也是虚妄不实,只因无明妄动而有之妄想耳! 五、解脱知见香:行者若能一念觉悟,而能反观觉照,明了身是四大五蕴假合之幻身,身既是幻,又何来身以外一切万法的存在呢?身既不存,则身外之一切境界相亦皆是幻,无非也是缘起性空之相,无有实

13、法可得。 至此,明了身心世界悉皆虚妄,是必竟空、无所有、不可得的现象,故而能于一切万法无所住。若能明了此五种香才是世间最珍贵的无上之香。 由是可知,所谓烧香者,只是假借燃烧世间檀薰陆质碍之香,用以比喻能消除自己心无明臭秽之气,使我们现前这一念心能保持觉正净,如如不动,不为外尘境缘所污染,以致心随境转,如是才能达到自在解脱的涅磐境界。 再说【散花】者,亦非一般世人所理解的:以为折伤草木,剪折花卉来佛前作供养即谓之散花,便能得福。若作如是想者,即完全错解如来真实之义。 佛法深妙,意在言外,若无人解说,虽智莫解。大乘佛法讲求的是【心地】法门,一切法唯心,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不二,惟是一心

14、】。既然佛法言心,则一切事的善恶、真伪、正邪,就决定在自己当下这一念心的迷与悟而已。若一念心迷,则起惑造业,因业而感果,故而受报在三界六道之中,有无尽的生死苦恼。若一念心悟,知法是幻,皆缘起性空,了不可得,便能放下万缘,没有分别、执着。若能远离了分别、执着,则心自然就清净无染,便能安住在正定、正念之中;随缘即作,作而无作。故散花的真实意思,即是饶益有情,利益一切的众生,普遍地为一切的众生演说正法,让世人能够明白宇宙人生的真实现象,进而才能断恶修善,了脱生死的烦恼。 花是因的意思,意喻【因地法行】、【修因证果】;散花是为众生种下菩提金刚之种,等待因缘成熟时,就能开花结果,圆成佛道。所以散花是散功

15、德之花,为众生说法,劝其能执持净戒,不令毁犯。若不能明白此理,而随意地攀折花草,甚至毁坏,如滥垦、滥觞,恣意破坏大自然生态的平衡以窃取的资源以为己用,如此毁净戒以伤物命,以期求得福报的做法,即与道背离,所谓欲益而反损,无有是处,非但不能召福,反而惹来祸殃。 而所谓【光明灯】者,即正觉心的意思。 一般的寺院、庵堂或庙宇都设有光明灯的服务,以方便信众修福。然信众不明其理,以为点了灯就能得佛菩萨的护佑,真能保健康长寿、能开智慧,从而远离愚痴?所以许多信众都趋之若鹜、络绎不绝,前去寺院庙宇点灯,以求消灾解厄、福寿绵长、智慧增长。可悲的事,这些人却不知其所以然的道理,为什么点灯可以消灾延寿、甚至开慧?只是一昧盲目地跟从,随着别人去做,所谓有样学样,依样画葫芦,完全落于迷信。 我们必须了解,佛法是教世人破迷开悟之法,希望世人都能明白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而不是要我们一昧地盲信,而不了解其中的义理;那不是真正的学佛,而是一种迷信的行为,这完全与佛法背道而驰了。佛法是不二之法,事中有理,理中有事,所谓【无理不成事,无事亦不成理】;理能透事,事能显理,这种理事不二、圆融无碍之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可惜,世人愚昧无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迷在其中,故而起惑造业。纵然修学觉悟之法,仍然不脱迷信,落入盲修瞎炼,反而去道日远,成了魔外。无怪乎,信佛的人多,但是真正开悟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