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格县的基本情况1.概述德格为藏族传说中格萨尔王的故里、康巴文化中心,与西藏拉萨和甘南拉卜楞寺地区一起并称藏区三大文化交流中心德格位于川藏边界,隔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相临,距州府康定 588公里,距离成都 958 公里,海拔 3270 米,人口约 8 万,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辖 1 镇 25 乡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东经 98°12′ -99 °41′,北纬 31°24′-32°43 ′之间,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藏自治区的江达县隔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全县总面积 11955.55 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为更庆镇德 格 县 境 属 青 藏 高 原 东 南 缘 , 横 断 山 系 沙 鲁 里 山 脉 , 北 部金 沙 江 峡 谷 地 带 地 形 复 杂 , 最 高 点 为 绒 麦 峨 扎 山 峰 , 海 拔6168 米 ; 最 低 点 是 和 白 玉 县 交 界 处 的 丁 都 桥 麦 曲 河 口 , 海 拔2980 米 ; 全 县 相 对 高 度 3588 米 , 全 境 以 雀 儿 山 为 标 致 , 将 全 县分 为 东 北 西 南 两 大 部 份 。
东 北 部 高 , 总 面 积 为 7410 平 方 公 里 ,河 谷 宽 扩 平 坦 , 土 壤 贫 瘠 , 古 夷 平 面 保 存 完 整 , 属 川 西 北 丘 状 高原 地 貌 ; 西 南 部 低 , 总 面 积 为 4545.55 平 方 公 里 , 为 河 谷 深 切 ,地 势 高 差 悬 殊 较 大 , 属 于 高 山 峡 谷 地 貌 , 境 内 有 冰 川 30 多 条 ,有 海 拔 5000 米 以 上 的 山 峰 30 座 河 流 以 雀 儿 山 为 分 水 岭 , 形 成东 部 的 雅 砻 江 水 系 , 主 要 河 流 有 雅 砻 江 水 系 的 巴 曲 、 玉 曲 等 到12 条 支 流 和 金 沙 江 水 系 的 色 曲 , 麦 曲 等 等 5 条 支 流 县 境 内 陆 干 燥 气 候 , 属 大 陆 性 季 风 高 原 型 气 候 , 空 气 干 燥 , 气 温较 低 , 长 冬 无 夏 , 春 秋 相 连 , 多 年 平 均 降 雨 611.7 毫 米 , 多 集 中在 6 至 9 月 , 年 平 均 气 温 东 北 部 0℃ 以 下 , 西 南 部 6.5℃ , 1 月 均 温- 18℃ , 7 月 均 温 14.5℃ , 无 霜 期 80 天 , 年 均 日 照 管 2051 小 时 。
[2]德 格 县 截 至 2011 年 , 全 县 辖 五 个 工 委 , 26 个 乡 ( 镇 ) , 114 个 行政 村 , 239 个 村 民 小 组 , 全 县 总 人 口 8 万 人 左 右 其 中 藏 族 占97.9% 系 藏 民 族 聚 居 的 偏 远 、 贫 穷 、 落 后 的 高 寒 山 区 行 政 区 划2000 年 , 德 格 县 辖 1 个 镇 、 25 个 乡 : 更 庆 镇 、 达 马 乡 、 普 马 乡 、岳 巴 乡 、 八 邦 乡 、 龚 垭 乡 、 白 垭 乡 、 汪 布 顶 乡 、 柯 洛 洞 乡 、 卡 松渡 乡 、 俄 南 乡 、 竹 庆 乡 、 俄 支 乡 、 马 尼 干 戈 乡 、 玉 隆 乡 、 错 阿 乡 、中 扎 柯 乡 、 上 然 姑 乡 、 窝 公 乡 、 温 拖 乡 、 年 古 乡 、 浪 多 乡 、 阿 须乡 、 打 滚 乡 、 亚 丁 乡 、 所 巴 乡 2011 年 , 德 格 县 辖 1 个 镇 ( 更 庆 ) 、 25 个 乡 ( 达 马 、 普 马 、岳 巴 、 八 邦 、 龚 垭 、 白 垭 、 俄 南 、 竹 庆 、 俄 支 、 玉 隆 、 错 阿 、 窝公 、 温 拖 、 年 古 、 浪 多 、 阿 须 、 打 滚 、 亚 丁 、 所 巴 、 中 扎 柯 、 上然 姑 、 汪 布 顶 、 柯 洛 洞 、 卡 松 渡 、 马 尼 干 戈 ) 。
2.交通川藏北线(317 国道)经过德格,从康定有班车发往该地10月份到 5 月份当地降雪,雀儿山一段路况较差夏季是雨季,川藏线有时会出现塌方和泥石流但一般而言,乘车去德格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如果从康定坐班车前往,一般在出发后第二日下午三点到达;如果从成都出发,则须先乘车到达康定目前,德格县境内通乡的公路已经全部完成,通村公路部分完成3.通信状况德格县目前电信网络覆盖率不高,乡政府级基本普及固定镇所在地、317 国道附近的基本可以正常使用,但许多村子通讯仍较困难特别是冬天通信特别困难4.语言交流政府所办学校均有能顺利进行交流的懂汉语的教师,极个别普通话能力较差,汉话中夹杂比较重的川音,但说得慢一些,一般都能顺利交流而地居偏远的藏人懂汉语的不多,入户调查时必须要有翻译政府所办学校的孩子、在县城所在地的,小学三年级就基本能用普通话进行正常对话;乡村级小学同龄孩子表达能力弱一些,但基本都能听懂三、德格的经济情况1. 地理与经济 德格县山多地少,大致以雀儿山为界,东部为纯牧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东部牧民的经济状况,因交通不便复 杂 的 地 质 地 层构 造 运 动 , 形 成 境 内 多 处 奇 险 景 区 , 冰 川 掘 蚀 形 成 的 新 路 海 、 木日 错 高 原 湖 泊 , 河 流 深 切 形 的 “一 线 天 ”; 四 季 冰 封 的 绒 麦 峨 扎 雪峰 和 大 小 冰 川 。
东 和 西部半农半牧区的农业种植的主要是青稞,平均亩产不到 300 斤,由于气候及种植技术、种植成本的原因,地区一年只有一季收成,每亩市场价格约 240 元人民币挖虫草是当地农牧民第二项,很大程度上也是更重要的收入来源,他们到别的县乡去缴纳高价的山价费,时间集中在每年五六月份,平均每户家庭每年可以有三四千元的虫草收入养殖方面,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草场不怎么理想,大多家庭拥有的牦牛并不多,几乎没有什么出栏出售的,当然,也有个别家庭加工成酥油外卖由于气候、饲料少等原因,几乎没有其他牲畜的养殖2.三通情况交通方面,通乡公路基本完成,通村公路近一半几乎完成但从路况和当地气候看,去往很多乡村仍多有不便,特别进入冬季后,一些乡村基本与外界隔绝;同时,牧区居民点间相隔很远,到达不便而绝大多数乡村间也没有班车,只有包车或骑马前往,所需时间从几小时到一两天不等照明方面,据介绍并结合在村实地温和阿须拖片区走访村民家所获得的信息,相当数量的乡村仍不通电,居民照明多使用蜡烛(一年平均约使用 800 只),有部分居民购买了太阳能蓄电池,但因功率较低、据观察,所产生的电能很难提供孩子看书学习的足够照明用水方面,当地的所有农田和牧场主要靠天降雨,基本没有有效的灌溉设施。
乡村居民饮用水主要靠引山泉或从远处水源背水3.就业机会当地没有大型工矿企业,县城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因受限于语言、文化、宗教、交通等多方因素,外出劳务输出数量极少未在政府机关了解到当地个体手工业情况,凭观察来看太发达、没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因此估计也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四、德格的教育情况1.学校与学生全县 1 镇 25 乡,共有政府管理的小学 42 所,其中 28 所是乡小,均为有一至六年级的完小,14 所为村小,另外还有若干所民间自己筹办的小学,如此次调查所涉及的年古、扎科、燃姑、温拖等小学全县有两所中学,均只设置初中部德格县中目前有 3 个年级,全部学生 406 名马尼干戈藏文中学,共有学生 258 余名两校学生初中毕业后如继续上学,须到康定、泸定、甘孜甚至成都就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双语教学,包括小学和中学;但在县城小学,调查发现藏语教学只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三年级后统一使用汉语教学甘孜州境内专门的藏语学校有三所:康定四川省藏校(中专)、新都桥藏文中学、马尼干戈藏文中学2.就学与失学目前德格县的适龄儿童就学率,据我们调查,综合各方信息,大约为 85%,而个别地区情况会更严重,也许不足 50%。
当然,教育是一项投资效果拖后显现的工程目前的就学率、就学情况,是三五前的工作体现,应该肯定的是,从现有的一二年级学生入学率来看,近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当地政府,都下了大力来保证入学、就学但由于观念不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等原因,与内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关于失学率,从县教育体育局获得最近三年升学资料,经比较发现,在小升初的过程中有一半的孩子失学,而在初升高的过程中,只要能坚持到初三,基本会尽全力上高中、职高或五年制大专,所以该阶段的失学率并不高;反而在初中三年的过程中,会因就学年龄较大、费用升高等原因而流失从德格初级中学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学生大量流失给学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源的严重不足以该中学为例,该校开学后,新初三年级学生只有 68 名,而全县去年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数为 330 人按普九的标准来计算,就 2012 年 3 月的入学情况来说,德格县26 个乡镇离县城越偏远的乡村,入学率月底,有的乡镇只有 21 个学生,绝大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入学率各根本达不到百分之五十导致这种情况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就是:1、孩子们的家庭极为贫困,孩子们不上学,在家里劳动帮着家人维持最根本的生活;2 地理环境、气候极为恶劣和较多的自然灾害的发生;3 农牧民家长的观念。
3. 学生花费(大致数据,需进一步核实)目前德格县普九工作尚未完成虽然在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用交纳学费,但镇上的小学每人每月要交纳 60 元的生活费,初中每人每学期大约要交纳一费制 157 元,再加上大约 60 元/月的生活费,共计每学期约四五百元的费用在乡小及政府管理的村小,每个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同时每人每月有 40 元伙食补助(直接补贴到学校开支中),但僧多粥少,学生管理较吃力由于语言、教育水平等原因,德格孩子上高中后,和康定、甘孜等地孩子相比,成绩一般不太好,而且是到外地读高中、各项费用也比较高4.就学率低与失学率高的原因至少在小学部分,“观念和贫困”应该是造成失学率的主要原因如果读书对孩子和家庭没有带来看得见的实际收益,上学吸引力小是很正常的而造成读书无用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育的内容相对藏区的孩子来说难度高、又缺少实用性;二来由于教育质量不高、就业机会少,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毕业后基本没有可能去有效地改变原有生活状况当然经济因素仍是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小升初与初升高阶段,表现尤为明显虽然国家已积极推进了许多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政策,但缺乏现金收入来源仍使供养孩子读书成为沉重负担。
另一方面,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孩子如果不读书,则将成为家里劳动力,特别是在挖虫草的季节,孩子所能给家庭带来的经济价值很大地理和交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东部的牧区,很多孩子不上学或者辍学是因为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路上花费时间过长,上学路途不够安全,这些也导致很多牧民不送孩子去乡级完小读书,而只愿就近选择比较近的村小(或寺庙办)里就读同样情况也偶尔存在于西部半农半牧区五、对三所学校的调查1 温托乡小学甘孜温拖乡位于德格县东北部,距离县城 243 公里全乡幅员面积 278.8 平方公里,海拔 3620 米全乡 664 户,3364 人绝对特贫困 224 户,1280 人贫困户人口占全乡百分之七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全乡百分之 70 的人口从没有吃过大米和面粉,就是每顿吃饱糌粑都成问题学生吃的是:黑稀饭混糌粑加点豆瓣这里有一所乡小学,两所村小学温拖乡小学校有 285 名学生,其中有 60 名孤儿;党批村小学有学生 58 个;仁古村小学有学生 86 个孩子们不得不帮助大人解决基本生计问题,辍学率比较高在校的老师和校长加起来一共有 12 名2.八里达乡八美爱心希望小学对该小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