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共66张)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14113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共66张)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共66张)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共66张)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共66张)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共66张)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共66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共66张)(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备考应注意的问题: 一、熟悉考纲 明确方向,阅读浅易的古代文言文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和词类活用。,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

2、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反思? 能力层次要求不高,,为什么没信心?,为什么会出现阅读困难?,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备考应注意的问题: 二、熟悉考情 把握节奏,(四)2017年2019年高考命题特点分析,命题特点命题特点 命题特点: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九篇中两篇选自后汉书,两篇选自宋史,一篇选自宋书,一篇选自晋书,三篇选自史记。 选文难度不大,突出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核心考查目的;选材上都是人物传记,有些历史人物在教材中多有出现,选文表现的都是人物的正面形象,都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突出人物恪尽职守、坚持正义、正直守节、不畏权贵、公私分明、锐意改革等高尚的精神品质。 命题上,不仅考查对

3、文言文的认读理解能力,对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评价的能力,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断句的能力,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从选材和命题上可见逐渐回归课本,守正出新。 题型固定,近三年一直是三道四选一的单选题,一道翻译题,共19分;翻译题重在考查实词、虚词、特殊用法、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能力。,反 思? 1.练习的材料会不会偏离?(浅易的,先秦以后的人物传记文为主) 2.是否熟悉文言语言表述的特点和人物传记的文体特点? 3.知识点(考点)有无进行思维建模? 4.有无回归教材去夯实知识点?,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 应注意的问题: 三、熟悉文体 明晰特点,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

4、点 (1)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传主或为文臣或为武将,多为朝廷命官,多有奇特才能,有不凡业绩,又贤良方正,道德品质堪称表率,是历史上具有正能量的人物。 (2)人物传记类文章行文的大体思路: 介绍人物个人情况(含祖上情况):字、号、出身、天赋、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举、荐、征、召、辟、授、除、为)(开头部分) 突出人物的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中间部分,注意时间词: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人物官职变化的词语: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谪、罢、黜) 交代人物的结局(影响、评价)。(多在文章结尾,部分穿插于全文中。) 乞骸骨(封、卒、谥),一、根据人物

5、传记文特点去阅读,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3)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敏学?清廉守节?勤政爱民?除暴安良?英勇抗敌?耿介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品格。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辨褒贬,明晓“春秋笔法”新坐标 (4)涉及到的实词、虚词、句子、文化常识越来越贴近教材。,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备考应注意的问题: 四、掌握考点,思维建模,考点一:文言实词 命题点1.通假字 命题

6、点2.一词多义 命题点3.古今异义 命题点4.偏义复词 命题点5.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词类之间的互为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意动用、为动用;数词活用等),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1.籍吏民,封府库。 册,造册登记,3.吾从而师之。 老师,以为老师),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 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名词活用的类型: 1.活用为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动词活用的类型: 1.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1.追亡逐北 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语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2.

7、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欲止不内 句中的“活”“从”“止”都是使动用法,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哀,为而哀,形容词活用类型: 1.活用为名词 2.用作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1.小学而大遗。 小,细小/小的方面 大,与“小”相对/大的方面,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完 /走到尽头,3.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弱”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弱小,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美丽,以为美丽),5.念悲其远也 触龙说赵太后 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数词用作动词 1、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数词“一”用作动词:看作一样) 2

8、、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数词“一”处在谓语的位置,用作动词:是一样的) 3、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数词“一”用作动词:统一),考点二:18个文言虚词(意义较虚,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特点: 1.从意义上看,是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或译,或不译) 2.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补语,有的起连接词语和句子的作用(如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性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3.注意有实义的虚词(

9、如:若、所、为、因、与、之)、复音虚词,考点三:常考的4种文言句式和固定句式 (一)四种基本句式:1.判断句 2. 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记特征和标志性的词语) (二)固定句式(凝固结构: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三维设计从不同语气和关系上做了分类),基本(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安:表处所,哪里;

10、什么地方),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

11、胡、何、曷、安、恶、焉】+动?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焉: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2)宾语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12、”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介+动 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 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

13、”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

14、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三、状语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以+宾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覆之以掌 (促织)译文:“用

15、手掌覆盖(蟋蟀)”,(2)格式:动+于(乎,相当“于”)+宾 能谤讥于市朝 (邹zou1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生乎吾前 (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3)格式:形+于+宾 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四、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16、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 僧之富者不能至(为学)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