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世上已无王国维只留词话在人间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409064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渠—世上已无王国维只留词话在人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问渠—世上已无王国维只留词话在人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问渠—世上已无王国维只留词话在人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问渠—世上已无王国维只留词话在人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问渠—世上已无王国维只留词话在人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渠—世上已无王国维只留词话在人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渠—世上已无王国维只留词话在人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渠只为您每天多读一点我们将不定期推送问渠系列阅读材料读书实乃人生一大幸事。一壶清茶,个把时辰,几本好书,清醒的幸福渗透在书页翻动的风里,沁入昏睡的心灵,于是整个世界便明亮了。世上已無王國維,只留詞話在人間1924年秋,清华学校正在筹办“国学研究院。”校长曹云祥希望聘请胡适进入国学院,担任其中一位导师。但胡适却拒绝了:“非第一等学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去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梁任公,就是搅动“戊戌变法”的梁启超;章太炎,更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王静安,就是最神秘的王国维。就这样,王国维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和陈寅恪、赵元任、梁启超并称为“

2、清华四大导师。”这所研究院有多牛?存在的4年中,毕业生仅仅70余人,但是质量非常之高,有50余人都成为中国人文学界的著名学者。王国维也因此桃李满天下。这位中国近代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著述四十余种,都是后人含义超越的学术经典。其中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影响力巨大。陈寅恪先生评论他:“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是他一生的写照。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位大师的留下的经典文字。01人生三境界王国维用古人的词句,点破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3、“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02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为“完全”的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前些年在网上走红的“史上最牛毕业证”,毕业证的主人叫李鸿

4、樾,“清华学校研究院”毕业,因毕业证书的导师栏里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等五位国学大师,而被网友惊呼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李鸿樾是浏阳人,曾在长郡中学、浏阳公学等校任教或任职)03人不可无知识人苟欲为完全之人物,不可无内界及外界之知识,而知识之程度之广狭,应时地不同。古代之知识至近代而觉其不足,闭关自守时之知识,至万国交通时而觉其不足。故居今之世者,不可无今世之知识。知识又分为理论与实际二种;溯其发达之次序,则实际之知识常先于理论之知识,然理论之知识发达后,又为实际之知识之根本也。一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博物学等,皆所谓理论之知识。至应用物理、化学于农工学,应用生理学

5、于医学,应用数学于测绘等,谓之实际之知识。理论之知识乃人人天性上所要求者,实际之知识则所以供社会之要求,而维持一生之生活。04道德关乎福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夫人之生也,为动作也,非为知识也。古今中外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无不以道德为中心点。盖人人至高之要求,在于福祉,而道德与福祉实有不可离之关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爱敬人者反是。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其效不可得而诬也。05有我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

6、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06人要有嗜好人心之活动亦夥(注:hu,“多”的意思)矣。食色之欲,所以保存个人及其种姓之生活者,实存于人心之根柢,而时时要求其满足。然满足此欲,固非易易也,于是或劳心,或劳力,戚戚睊睊,以求其生活之道。如此者,吾人谓之曰“工作”。工作之为一种积极的苦痛,吾人之所经验也。且人固不能终日从事于工作,岁有闲月,月有闲日,日有闲时,殊如生活之道不苦者。其工作愈简,其闲暇愈多,此时虽乏积极的苦痛,然以空虚之消极的苦痛代之,故苟足以供其心之活动者,虽无益于生活之事业,亦鹜而趋之。如此者,吾人

7、谓之曰“嗜好”。虽嗜好之高尚卑劣万有不齐,然其所以慰空虚之苦痛而与人心以活动者,其揆一也。07正真的学问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08于文学中求慰藉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

8、也。王国维学问广而深,从甲骨、考古到边疆地理,从蒙古史到词曲,都有超迈前人的造诣。梁启超称王国维的学术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绝学”,鲁迅除对他的老师章太炎甚为信服外,赞佩的人唯有王国维,说“谈到国学,他才可以算是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他是中国文化最后的坚守者,在那个人人都向“美丽自由”的西方世界看齐的年代,只有王国维在人群中逆行而上,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学问,一样很精彩。已经推送的部分篇目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那些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历史名人曹髦:一个皇帝的高贵选择陆游:“放不下”的放翁陶渊明:内心的宁静,就是最好的修行左宗棠:有远见的人,都愿意走笨路刘文典:比鲁迅骨头更硬的民国大师余华:总要彻底绝望一

9、次,才能重新再活一次束星北:中国的“爱因斯坦”和他的悲惨一生蒋勋:如果人生是一条路诗经:文明进步的精神结晶当代红楼梦文学巨作京华烟云孤独的人,才能与灵魂相遇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人生三层楼丨物质、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故乡,一个离开了才能拥有的地方第一章 触摸文脉 静闻联大弦歌引子试问,在那个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何以情怀激荡、弦诵不绝、赓续文脉,造就那个时代的绝唱,继而筑成中国教育史上无法逾越的“珠穆朗玛”的呢?走近这段光影,我们将深切感知:在国难当头之际,那批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前途凶恶、岐路迷茫、精神苦闷的历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和而不同的心灵境

10、界和不易素心的文人风骨!虽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他(她)们却依然把青春与信仰、热血与担当奉献给了西南那片热土,奉献给了民族解放的大业!西南联大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那些特立独行、放浪形骸、个性卓异的巨擘昆仑,与那些誓雪国耻、关念国运、追求民主、探寻光明、热爱自由的青年学子,共同谱写了动荡历史中的那个时代的强音!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大师云集清华园 文央网 英雄鼓角,惊雷激荡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 文央网 危局所迫,痛别京都 慌乱大逃亡 文央网 时局未靖,临时栖驻 联大的长沙岁月 文央网 遥遥长路,悲壮慷慨 联大西迁路上 文央网 边地求存,文脉承继 短暂的蒙自时光 文央网 踵继风雅,弦歌不绝 联大苦难中传薪火 文央网 风起云涌,热血丹心 联大的民主浪潮 文央网 精神永存,无问西东 追怀昨日的光影 文央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