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量应知应会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386299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量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量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量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量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量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量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量应知应会(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 可自由编辑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 可自由编辑 目录目录 一、强制性条 文1 一、强制性条 文1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 量应知应会三、 常用术语和 定 义 8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技术质 量应知应会三、 常用术语和 定 义 8 四、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的重 点12 四、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的重 点12 五、施工技术文件管 理28 五、施工技术文件管 理28 六、质量管理制 度31 六、质量管理制 度31 七、QC小组活 动35 七、QC小组活 动35 八、建质87号 文37 八、建质87号 文37 九、建筑业 10 项新技 术41 九、建筑业 10 项新技 术41 十、水泥、钢筋、砼

2、基础知 识45 十、水泥、钢筋、砼基础知 识45 一、强制性条文一、强制性条文 新规范所列强制性条文:道路 9 条,桥梁 13 条,排水 5 条。主要是涉及使 用功能、结构和操作安全的条目。 (一)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一)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1-2008)(CJJ1-2008) 1、3.0.7 施工中必须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 全技术交底教育与培训。作业前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向作业人员进行详尽的安 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 2、3.0.9 施工中,前一分项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严禁进行后一分项工程施工。 3、6.3.3 人机配合土方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

3、。机械作业时,配合作业人员 严禁处在机械作业和走行范围内。配合人员在机械走行范围内作业时,机械必须 停止作业。 4、6.3.10 挖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挖土时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禁 掏洞开挖。作业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稳定边坡。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 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 1 米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 2 米 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严禁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需要在 其一侧作业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规定。 挖掘机、起重机(含吊物、载物)等机械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 电压(kV)11035110220330500 沿垂直 方向 1.53.04.05

4、.06.07.08.5安全 距离 (m) 沿水平 方向 1.52.03.54.06.07.08.5 5、 8.1.2 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 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 5时施工。 6、 8.2.20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 50后, 方可开放交通。 7、10.7.6 在面层砼弯拉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 通。 8、11.1.9 铺砌面层完成后,必须封闭交通,并应湿润养护,当水泥砂浆达 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9、17.3.8 当面层砼弯拉强度未达到 1MPa 或抗压强度未达到 5MPa 时,必须 采取防止砼受冻的措施,严禁砼受冻。 (三)

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三)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2-2008)(CJJ2-2008) 1、2.0.5 施工单位应按合同规定的或经过审批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发生设 计变更及工程洽商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程序办理设计变更与工程洽商手续,并 形成文件。严禁按未批准的设计变更进行施工。 2、2.0.8 施工中必须建立技术与安全交底制度。作业前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必 须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与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 3、5.2.12 浇筑砼和砌筑前,应对模板、支架和拱架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 后方可施工。 4、6.1.2 钢筋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确认 合格后

6、方可使用。 5、6.1.5 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 HPB235 热轧光圆钢筋制作, 不得以其他钢筋替代。 6、8.4.3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7、10.1.7 基坑内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会同 设计、勘探单位实地验槽,确认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8、13.2.6 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 求。 9、13.4.4 桥墩两侧应对称拼装,保持平衡。平衡偏差应满足设计要求。 10、14.2.4 高强度螺栓终拧完毕必须当班检查。每栓群应抽查总数的 5%, 且不得少于 2 套。 抽查合格率不得小于 80%, 否则应

7、继续抽查, 直至合格率达到 80% 以上。对螺栓拧紧度不足者应补拧,对超拧者应更换、重新施拧并检查。 11、16.3.3 分段浇筑程序应对称于拱顶进行,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12、17.4.1 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主梁各个施工阶段的拉索索力、主梁标高、 塔梁内力以及索塔位移量等进行监测,并应及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设计单位,分 析确定下一施工阶段的拉索张拉量值和主梁线形、高程及索塔位移控制量值等, 直至合龙。 13、18.1.2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对成桥结构线形及内力进行监控,确保符 合设计要求。 (二)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二)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GB50

8、268-2008) 1、 1.0.3 给排水管道工程所用的原材料、 半成品、 成品等产品的品种、 规格、 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接触饮用水的产品必须符合有关 卫生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用的产品。 2、3.1.9 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 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 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订购合 同、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 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3.1.15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分项工程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

9、制,每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 进行检验; 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必须进行交接检验,所有隐蔽分项工程必须进行隐 蔽验收,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分项工程。 4、3.2.8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 (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5、9.1.11 污水、雨污水合流管道及湿陷土、膨胀土、流砂地区的雨水管道, 必须经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二、质量改进重点二、质量改进重点 (一)管线回填控制(一)管线回填控制 1、基本要求: (1)柔性(接口)管道采用砂石基础(有效支承角范围 2+30o) ,指天然 级配砂砾或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宜为连续级配

10、,条件不具备时也可用 5-10mm 范 围的碎石(石屑) 。 (2)沟槽回填材料采用(水泥)石屑粉,按 50%石屑+45%石粉+5%水泥配比 拌和,混合料湿拌均匀并符合最佳含水量要求。 (3)按回填分层需求量供料,机械倾倒在槽边上,人工按层厚下料。 (4)严禁倾填、干填、杂填、水冲填。 2、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点: (1)标尺层控法 沟渠回填时,墙面画层厚标尺(弹墨线) ;管道回填时,回填范围两端立标 尺控制; 标尺第一层为虚铺厚度,从第二层开始至顶层全部为压实厚度(如:轻型压 实机具一般虚铺厚度为 20cm,实厚按 15cm 控制) ; 旁站控制和质量检查采用“标尺层控法” ,保证回填层平整

11、、密实; 施工接茬制作规范的预留台阶(宜为 1:2) ,台阶应密实、完整,便于回填 搭接。 (2)钎探法 抽查或细节部位检查采用专用钢钎钎探,直接反映回填虚铺厚度,感知压实 效果。 钢钎一般为10 圆钢,长度 60-80cm,最小刻度 5cm,一端带尖,一端有抓 柄。 (二)浅层横穿管道安装、回填(二)浅层横穿管道安装、回填 1、基本要求: (1)管道应埋设在道路基层以下,一般在底基层完成后挖槽安管,管顶至 基层底覆土应大于 20cm。 (2)沟槽开挖应满足管道安装、回填要求,沟槽开挖时应人工跟进及时清 槽,保证沟槽线形直顺,槽底平整、密实,沟槽边坡稳定、完整。 (3)基层或面层摊铺前采用土工

12、格栅对横穿范围补强处理,格栅宽度应符 合要求 2、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点: (1)管道安装定位架 可采用 5cm 方木制作,管顶定位,每 10 米一道,回填至管顶 5cm 后取出。 (2)柔性材料回填 禁止采用砼包管,管周采用柔性材料分层回填密实,管体与回填材料形成整 体。 (三)现浇(预制)砼检查井(三)现浇(预制)砼检查井 1、基本要求: (1)先浇筑检查井再安装管道,管道与井壁连接应采用微膨胀砂浆填塞, 保证管周严密性。 (2)基坑开挖应考虑足够的操作空间;井室高度要按道路基层无障碍施工 的要求控制。 (3)砼应振捣充分,避免质量缺陷;成活时应井壁顶平。 2、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点: (

13、1)钢筋预成型 制作钢筋加工模具,钢筋骨架成型后整体安装,考虑管道预留口处的钢筋加 工长度及加强筋布设,不采用现场绑扎及成型后割断。 (2)定型模具、管道预留口 钢模板按 50cm 的高度模数,每节段分三块,内模设间断子母口连接,搬运 轻便、易于拆卸;预留管口安装可采用定型高强泡沫塑料板,制作专用顶推装置 拆卸,也可制作定型钢内模。 (3)整体浇筑 井内模采用悬吊或底托,基础与墙体整体浇筑,避免墙体根部渗漏现象。 (四)现浇钢筋砼电力沟(雨水箱涵)(四)现浇钢筋砼电力沟(雨水箱涵) 1、基本要求: (1)底板、墙体、顶板整体浇筑,注意砼坍落度和浇筑时间控制。 (2)综合考虑结构尺寸、模板尺寸模

14、数、预埋件位置等设计模板组合。顶 板底模有足够强度,避免其结构尺寸挠曲变形。 2、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点: (1)整体支架设计 采用“土”字筋作为支架立杆底托,水平连接应保证支架整体稳定性,防水 要求高时可考虑在“土”字筋中间加止水垫片。 (2)预埋件定位 电力沟预埋件采用内外螺母夹紧模板定位,防止施工过程中扰动变形。 (五)砼侧模(五)砼侧模 1、基本要求: (1)技术准备:结合结构层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需要确定侧模形式,一步 侧模为全结构层或上基层采用,水稳施工完成后安装立沿石,二步侧模为沥青采 用,安装立沿石后浇筑。 (2)现场准备:根据侧模形式,准备模板及支撑工具;推广应用机械成型 设备

15、。 (3)关键控制点:侧模顶面高程控制标准提高到5mm,浇筑完后及时复核、 修补。 (4)砼浇筑密实,成型尺寸完整、规范,顶面压光找平,每 10 米留置变形 缝;雨水斗位置可用砖砌预留。 2、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点: (1) 提高结构层高程、平整度控制精度:提供稳固的边缘限制和参照物,形 成硬质路肩,避免基层混合料碾压时产生横向推挤,保证压实效果;摊铺结构层 走滑靴控制高程。 (2)有效控制材料用量:限制基层摊铺宽度、厚度及材料用量,降低消耗, 控制成本。 (3) 提高施工效率:采用砼侧模作为控制道路基层成型的边缘限制,减少测 量放线、辅助操作的工作量。 (4) 节能降耗显著:先安装立沿石再摊

16、铺沥青,砼侧模作为立沿石基础,无 需开槽施工;不产生废弃物。 (5) 优化工艺流程:可以先安立沿石,并提高立沿石安装精度,保证沥青面 层整体平整度,消除路面积水现象,更容易达到线形美观、路面平整、行车舒适 的良好效果 (6) 配合绿化施工:砼侧模便于绿化带挖、填土,还可作为绿化栅栏安装的 基础。 (7) 保护道路结构:侧模形成一个阻水带,避免花坛浇水或雨水渗透引起的 立沿石下沉、路基破坏。 (六)水稳基层裂缝预控(六)水稳基层裂缝预控 1、基本要求: (1)水稳混合料拌合质量稳定,材料匀质;基层摊铺、碾压操作规范。 (2)对路基、基层范围内的施工接茬和横穿管线位置采取局部补强措施, 防止不均匀沉降变形造成的裂缝反射。 2、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点: (1)优化配合比 经分析强度高是要因,灰剂量应控制在 40.2%; 通过筛分结合现场原材料现状,对配合比进行优化,使之趋向于骨架密实型 结构。 (2)粉煤灰代替石粉 减少石粉总用量至 30%以内,并用 5%的合格粉煤灰代替石粉,提高混合料的 保水性,延长凝结时间,减少离析现象;其早期强度偏低,后期强度较好。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