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123(参考)

上传人:武汉****咨询 文档编号:145377719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123(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123(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123(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123(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123(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123(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大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123(参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拿答案20199.10207 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当政策涉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时,受益人是特定的群体,即该项公共政策只向一个或数个受益群体提供利益,而该利益的获得并不使其他特定群体损益。这类公共政策属于( )。A.分配性的政策B.调节性的政策C.自我调节性的政策D.再分配性的政策2.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的趋势线投射到公共政策执行后的某一时间点上,并将所得到的投影与公共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A.简单“前后”对比分析B.“投射实施后”对比分

2、析C.“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D.“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3.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事物、事件、关系和相互作用等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和推理,属于( )。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C.规范分析D.可行性分析4.通过逐步减少对公共政策的投入、减少公共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最终达到完全终止公共政策的目的,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B.分解C.合并D.缩减5.决策权与决策事务均集中于上级政策机关,下级机关只能依上级机关的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是( )。A.首长制B.合议制C.集权制D.分权制6.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A

3、.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史密斯模型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合议制B.合议 、 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8.1977年中国决定废止大学招生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统一考试制度属于( )A.风险型政策B.竞争型政策C.确定型政策D.不确定政策9.公共政策执行的正确程序是( )A.政策颁布实施准备政策宣传政策实验全面推行B.政策颁布政策宣传实施准备政策实验全面推行C.政策宣传政策颁布实施准备政策实验全面推行D.政策颁布政策实验政策宣传实施准备全面推行10.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A.招聘制度B.奖惩制度C.听证制度

4、D.考任制度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1.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12.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拿答案20199.10207 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

5、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 )范畴。A.事实分析B.价值分析C.规范分析D.利益分析2.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B.利益综合C.政策制定D.政策执行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A.替代式政策执行B.残缺式政策执行C.照搬式政策执行D.观望式政策执行4.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 )。A.政策均衡B.政策终结C.政策持续D.政策调整5.( )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A.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B.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C.政治领袖的政策意向D.社会公众的政策呼吁6.政策

6、宣传在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中属于( )A.核心概念B.次级概念C.主要概念D.边际概念7.终止由公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属于( )。A.功能的终结B.组织的终结C.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D.以上都不是8.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了一通,而未被转化为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属于公共政策失真表现中的( )。A.政策表面化B.政策替换C.政策缺损D.政策扩大化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所采取的试点评估法属于( )A.“前后”对比法B.“投射实施后”对比法C.“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D.“有无政策”对比法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B.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

7、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C.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D.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拿答案20199.10207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1.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 )A.党的政策B.行政决策C.立法决策D.人大决策12.属于公共政策问题认定范畴的有( )。A.公共政策规划B.公共政策议程建立C.公共政策合法化D.公共政策问题构建13.政策终结的方式有( )A.合并B.替代C.缩减D.分解14.公共政策规划是一个狭义的政策分析过程,其程序包括( )等步骤。A.政策目标的确定B.政策方案的设计C.政策方案的选择D.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15.公共政策

8、学的学科要素有(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16.公共政策的终结对象有( )。A.未实施的政策B.功能的终结C.组织的终结D.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拿答案20199.10207 20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平时作业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在政策分析方法中饱和抽样属于( )A.多角度分析法B.原因层次分析法C.类别分析法D.边界分析法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模型是( )A.理性主义模型B.混合扫描模型C.集团模型D.渐进主义模型3.公共政策评估主要是对( )所进行的评估。A.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B.公共政策制定

9、者C.公共政策输出D.公共政策效果4.评估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的趋势线投射到公共政策执行后的某一时间点上,并将所得到的投影与公共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A.简单“前后”对比分析B.“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C.“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D.“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5.政策执行模型中的“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也称( )A.互适模型B.循环模型C.综合模型D.博弈模型6.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A.招聘制度B.奖惩制度C.听证制度D.考任制度7.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

10、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A.阶段性政策周期B.功能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D.原因性政策周期8.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A.改进政策制定B.促进经济发展C.加快实现社会繁荣D.促进社会和谐9.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10.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拿答案20199.10207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1.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

11、括(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12.在进行政治可行性分析时,必须考虑的约束有( )。A.来自在受政策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中分配利益和成本时所必须考虑的约束B.来自于可利用的政治资源的约束C.来自时间的约束D.来自政治过程中的体制或制度对政策制定者的选择自由所强加的约束1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 )等环节。A.利益选择B.利益综合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14.下列哪些属于政策执行的途径( )。A.法律B.行政C.经济D.说服教育15.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16.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A.辩证性B.主观性和人为性C.关联性D.稳定性和可预期性17.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18.公共政策实施准备包括( )。A.思想准备B.物质准备C.计划准备D.组织准备拿答案20199.10207 电话159276.859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