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ppt课件-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374037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ppt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 古水中学 罗秀清,1说明文的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解说事物的状态、性质、 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 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2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一般来说,说明文说明的对象 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3说明文分类,(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根据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顺序,5.说明方法,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

2、事物特征。,6.说明文的语言,(1)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 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准确性是 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 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的文字表述,都要求准确无误。 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 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如“基本 上”、“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等,讲究 语言的周到严密。,(2)生动性。有些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可读性,需要作 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的运用及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 就

3、像虹”。,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准确概括要点,【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常见的题型有: 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 (4)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答题指导】,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特征。如死海不死。,(2)抓首句和中心句。有些说明文运用首句和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3)从分析材料入手。先逐段分析作

4、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方法,(1)浏览全篇,理解题意。事理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清晰明了。 开篇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提到说明对象的特点,并分析特点 形成的原因,最后顺势总结,或给人以启迪,或指出其影响。 题目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具有指向性。,(2)注意标志性词句,抓关键词语和句子。要善于分辨句子 之间的关系和语段的结构层次,进而明确文章语段的内容要点。 (3)信息再加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提炼、压缩、,完善,整合成文。,二、分析说明顺序与方法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考生感知文章、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以选择、

5、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或局部 的说明顺序,指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如:,(1)本文或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好处? (2)某些段落或语句的顺序能否调换?,(3)文中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画线句的表达作用。,【答题指导】 1说明顺序,(1)解题技巧: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2) 答题格式 : 本 文 使 用 了 _ 的说明顺序对 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第一空应填具体的 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 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 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2说明

6、方法,(1)解题技巧: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2)答题格式:这段(句)话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具 体直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科学准确等)地说明(突出、强调) 了_事物(说明内容)_的特点,使读者_。,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续表),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的把握,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常见的题型有:,(1)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句,并分析其,作用。,(2)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或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3)分析语句或语段说明语言的特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说明

7、语言的特点。,(4)指示代词具体指代的内容。,【答题指导】,1加点词语有何作用?,(1)解释词语(考虑限定词语的角度或修辞)。,(2)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2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或:为,什么用而不用) (1)表态:一般不能替换。,(2)分析词语含义,简单解释词语或换个说法。,(3)分析加点词语从哪个角度修饰限制中心语(或:考虑修,辞),注意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4)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5)分析换词后句子意思的改变,从而判断它不科学或不符 合实际,说明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8、准确性特点。,3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表态:不能去掉。,(2)解释词语或指出对说明内容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限制,说,明其原意。,(3)结合原句,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紧扣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说明的中心)。,(4)如果去掉该词,原句的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表达意思太绝对或与事实不符。,(5)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词句,,并体会。,(1)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找有准确数据的词句;找有,概数的词句;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2)说明其作用。,四、拓展、迁移,【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常见题型

9、有: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答题指导】,1结合文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首先,理解文中所介绍的科学原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其次,找出题干中所提到的生活现象对应其中的哪个原理或规 律。,答题时要着眼于整体感知,了解作品的内容要点,把握作 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体会文中所传达的科学精神,从作品 中领悟作者的科学

10、思想。,2答题注意事项,(1)做创新表述题时,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优缺点、,意义,语言表达要准确,层次要清晰。,(2)做举例阐述题时,要注意所举例子一定要有典型性和代表 性,要真实可信,符合事理。理由的阐述要准、要精,要点要全, 不能偏离题目的要求。,(3)做问题探究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其次要,抓住题干,有条不紊地回答。,(4)做推断题时,读懂文本是关键,同时思维要放开,视野要,开阔,观点表述要准确、全面。,(5)做建议或提出解决方法题时,要分析、理解所给材料,联,系实际,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作答。,五、选择题,【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如关 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概括、关键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 的体会、知识的迁移等。,【答题指导】,1代入法,此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极为有效。即将选项一一代入原 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 句的意思。,2归谬法,此法为常用方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适用于考,生对原文内容以及选项非常有把握的情况。,3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 4归类法,此法适用于前三项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一般来说,四个 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答案很 有可能就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