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69437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脊轩志 归有光,项脊轩志,作者介绍,课文朗读,理清思路,课堂检测,课文通读,写作特点,译文参考,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昆山(江苏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 出生于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但仕途坎坷,前后历8次会试。 嘉靖21年(1542)迁居嘉定(上海嘉定),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 60岁中进士,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后被大学士高拱推荐,任南京太仆寺丞,留在北京掌内阁制敕房参与撰修世宗实录,积劳成疾,66岁卒于任上。,归有光(1506-1571),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其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归纳归有光资料,归有光;1506-1571 字熙甫,号震

2、川。江苏昆山人,明代文学家。,世代书香;累世不第。家道中落;亲朋离析。 少年好学;仕途坎坷。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文学上;主张师法司马迁,韩愈,欧阳修等。,写作上;善于将深情寄托在日常琐事的描写中。,他的散文的特点是: 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项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3、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志前半段悼念母亲、祖母,补记及于其发妻魏氏。,明文第一,语音,轩 漉 葺 垣 迨 爨 妪 妣 闺 扉 呱 阖 笏 扃 牖,xun,l,q,yun,di,cun,y,b,gu,fi,g,h,h,jing,yu,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 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旧;原来的(古今异义) 阁子;小屋,方丈;一丈见方(古今异义),下;名作状,北向;向北,阳光,太阳,年久失修,颓然败坏,渗,透过。漉,漏下。,环看四周,地方,昏暗、光线不明。,练习题,分析课文,明确: 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

4、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 写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 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 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这样写既形象又具体,能够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 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把人物处境的狼狈、尴尬表现的栩栩如生。,1、 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 破、漏而又阴暗的? 表达作用是?,余稍为修葺,使(之)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 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 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使(它)不从上

5、往下漏。上;名作状,垣墙(于)周庭;垣墙周(于)庭。 垣;矮墙n。筑墙v. 垣墙;名作动 / 周;名作动。,栏楯;栏杆。,修理房屋,洞;意为空、深、明。这里应解释为“明亮”。,旧貌新颜,焕然一新,当;同“挡”。(一说;“对这”),随意。介词结构后置句。,胜;佳景,引申为光彩。,练习题,2、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明确: 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楯,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分析课文,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 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 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6、,借;归有光世代书香门第,家道中落但不至于子孙无书可读。借,古籍作“藉” ji,堆积、陈列。全句可理解为“陈列的书堆满书架”。另,中华书局出版的震川先生文集为“积书满架”,积,存也,存书摆满书架。,三五之夜;农历十五之夜(望)(生活闲适,景色优美),轻盈、舒缓的样子;美好的样子,珊珊可爱,生机盎然,半墙;一半?半截?,半明半暗,练习题,3、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特点?,明确: 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分析课文,“偃仰啸歌”,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 至于作者为什么一会儿又静

7、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冀有更大的收获。,分析课文,4、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以有声写无声,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诗句)一样,以有声反衬静字。而这种静是有灵气的幽静,而不是一片死寂,真可谓此时有声胜无声啊。,下文写白天书斋的幽静,用小鸟啄食来点染:到了夜晚,书斋的景物、境界则更幽美、更静谧。写明月,用半墙来烘托;写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摹;接着,由静而动,写清风徐徐吹拂,用影动来衬托,又以珊珊来渲染,既描绘出桂树的摇曳多姿,又表露出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这是一幅多么幽雅、美好的画面!,分

8、析课文,小结: 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 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大家庭分崩离析,家庭内外一片混乱,大家庭彻底解体,内外;在内,在外。名作状,西;向西吠。 名作状,为;动词。可翻译为,修筑。已;已而,然后。,名作动,承上启下,大家庭分崩离析,到处,分析课文,5、“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9、”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什么作用?,明确: 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 先泛写项脊轩外的变化,是可悲事之一。项脊轩外的院子本来南北相通,是一个院子,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各起炉灶之后,这院子就走不通了。诸父,伯父、叔父们。“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里里外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也到处都是,亦是可悲之事。,分析课文,6、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旧式大家庭的 四分五裂之状的?,明确: 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也不过用了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 乱不堪的情状

10、和盘托出了。,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 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 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 呱呱而泣;娘以指扣(于)门扉曰:儿寒乎?欲食 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末毕,余泣,妪亦泣。,借老妪之口,述思母之情,介词结构后置,去世祖母,名作动,已故母为妣,已故父为考,介词结构后置,而;同“尔”,你,姐姐,对她,归家三代女人的形象之一,某所,而母立于兹。 “儿寒乎?欲食乎?”,人生当有母,为人子不可或缺的是母爱。从老妪在轩中的绘声绘色的指指点点里,可窥母亲的温婉慈爱与贤良。母亲翩若惊鸿的迹踪和温情脉脉的话语,对于一个八岁失慈恩的少年

11、那真是刻骨铭心的痛。老妪语未竟,而作者早已潸然泪下,情何以堪。,母亲,余自束发读(于)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 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 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 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过;看望。,号;放声痛哭。先祖遗愿未能实现的遗憾。,顷之;不久。,“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可见先祖的遗愿。),若;你。,竟日;整日。,大类;很象,比;及。,阖;同合。,当;一定。,象笏;见教材。,上朝。名作动,有成效,成功,归纳;遗愿未就,功

12、业未成;,祖母对束发轩中的孙儿备至关怀,念念不忘的是光宗耀祖。亲情的与督责里,底蕴是真诚的赏识。祖母情发乎衷地款款过访、喃喃自语和切切劝勉,举手投足间全是对孙儿的至爱,更可以看作是母爱亲情的一种延续。,久不见若影大类女郎也 吾祖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牖;窗。,凡;共。,jing上闩、关门,以;凭借,得;能够。,殆;大概、几乎。,过去,闭门苦读,殆有神护,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 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13、吾妻 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 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 居。 庭有批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 盖矣。,既.之后,来归;嫁过来。归;妇女出嫁。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归宁;回娘家探亲。,制;规模,亲手。名作状。,继续,书案,转述。诸;众。,连词,表递进。一说;发语词。同“夫”。,耸立的样子。,盖;伞盖,在项脊轩日益衰颓里,妻子的来归是作者人生的一抹亮色。有妻伴读,迥异于独处时的冥然兀坐;或问或答,有教有学,其乐也融融;述诸小妹语见证了妻对阁子的牵挂,益显妻对作者的深情;妻死之年手植枇杷,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种收尾,言淡情浓

14、,余音袅袅,教人不禁掩卷叹息。 读此,勤学好问、情真意切的贤妻形象,已跃然纸上。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热情,有无限伤感溢于言外。在爱妻的补记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大悲喜,但随处都有曲折的人生情怀,和晶莹温润的情思如山谷清溪,静静流淌。,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发妻,补记无一字悲,无一笔伤,叠现前之“多可喜,亦多可悲”,其感伤人事处,全在字里行间,摇曳生姿,直可摄人心魄!作者于最轻笔处现最深情,含蓄而悠醇,欲辩已忘言 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怛

15、d)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中,因此,读他的文章,每每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余韵悠长,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修葺前:,又小又漏又暗,修葺后:,虽小而不漏不暗有景色,(启下),1、家庭分崩离析,2、悼念亡母,3、怀念祖母,补,1、回忆亡妻,2、借树忆妻,文章线索,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变迁兴废,一条是归有光的感情经验。所用材料看似琐碎而不相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作者生活的项脊轩。作者用一小轩把所见所闻所感的物境、人事有序地穿连起来,用自己的情感统摄它们,过滤而成绝响。清人梅曾亮评此篇:“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反思全文,本

16、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之一; (1)名为写轩,实为写情; 上半部分;围绕项脊轩的迁变,叙述或可悲喜的苦读与亲情。(祖母、母亲) 下半部分;围绕项脊轩的兴废,补记或可悲喜的生活与情殇。(妻子) (2)名为志轩,实为志人(归有光,归家三女性) 项脊轩与作者相伴数十载,其中有太多的人世变故。然作者并未一唱三叹,呜乎满纸。 1,早年归有光好学、晚年归有光孤寂。 2,然而他从不弃绝陋室,可见其甘于清贫思想; 3,甚至多次刻意修葺经营,可见其积极入世思想。 4,开篇着墨于对小轩的改造,使其至于“珊珊可爱”。其实这“可爱”基本上都是作者主观情致所营造,与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我们不难感受作者淡泊以明志的高洁情怀。,少年归有光的形象,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