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10――地球大气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69180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10――地球大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业气象学――10――地球大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业气象学――10――地球大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农业气象学――10――地球大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农业气象学――10――地球大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10――地球大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10――地球大气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地球大气,本 章 内 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铅直结构,大气的物理性质,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即干空气) 水汽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一、干洁大气,地球大气由三个部分组成:,干洁大气的定义及其成分变化:,定义:,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成分变化:,090km,主要成分和含量比例基本保持不变。,90km以上,氮稍有减少,氧稍有增多,氩和二氧化碳 明显减少,其中氧分子和氮分子开始离解 。,各种成分介绍:,各成分总体状况:,表2-1 干洁大气的成分(高度25km以下),氮气(N2):,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作用:是有机体的基

2、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氧气(O2):,作用:,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 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 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臭氧(O3):,时空变化:,时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空间变化:,水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垂直: 5560km,含量极少。 2025km,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 12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 从10km向上,逐渐增加; 近地面,含量很少;,这幅地图显示的是臭氧洞。1986年,南极的臭氧量仅是30年前的一半。 1988年,曾发现北半球上空臭氧层已比20年前要薄百分之三。这种变化足以

3、使皮肤癌的病例增加。,作用:,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制作用。,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二氧化碳(CO2):,来源:,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质的燃烧和分解、火山喷发作用等。,时空变化:,时间变化: a) 白天、晴天、夏季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 黑夜、阴天、冬季。 b) 工业革命前小于工业革命后。,空间变化:,水平:城市大于农村;,垂直: 020km,含量最高; 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 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模式图,二、水汽,来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海、

4、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空间:一般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时空变化:,作用:,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 出长波辐射,对大气起着“温室效应”。,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三、大气中的杂质,气溶胶粒子:,定义:,分类:液体质粒、固体质粒,固体质粒的来源:,有机质数量较少,大多为植物花粉、微生物和细菌等;,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尺度在10-4m到100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无机质数量较多,主要来源于:尘粒、烟粒、海洋中浪 花飞溅的盐粒,流星飞逝后留

5、下的灰烬,火山尘埃等。,作用:,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 失去的热量;,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分布:,空间,垂直:主要集中在3km以下的低层大气中。,水平:城市多,农村少;陆地多,海洋少;,时间:冬季多,夏季少;清晨和夜间多,午后少。,火山爆发、风吹扬沙和沙尘暴、雷击森林失火等。,来源:,自然过程形成。,人为过程造成。,工业和交通上煤炭、石油

6、、天然气的使用,农业上化肥、农药的喷施,生活上制冷采暖的排放与泄漏等。,二次污染物:,分类:,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出来的物质。,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互相作用或与大气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危 害,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一、大气的铅直分层,对流层:,厚度变化,空间:随纬度增加,厚度降低。,低纬地区:平均厚度为1718km; 中纬地区:平均为1012km; 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时间:夏季大于冬季。,特点:,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65。),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

7、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分层:,下层、中层、上层、对流层顶。,下层(摩擦层或行星边界层):0-2km,摩擦作用、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在接近地面约3050m高度以下的气层称为近地气 层,常有雾形成。,中层:2-6km,空气运动以对流为主;,有中云和直展云出现,由云滴增大成雨滴的过程 多在此层进行,因而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气层。,上层:6km至对流层顶,受地面影响更小,气温常在0以下,水汽含量少, 各种云均由冰晶或过冷却水滴组成。飞机飞行在此 气层常出现结冰现象。,在中、低纬度地带,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ms-1 的强风带,即所谓高空急流。,对流层顶:对流层与平

8、流层之间1-2km的过渡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甚至成为等温状态。,由低层上升而至的水汽和尘埃等多聚集在这里,使 能见度恶化。,平流层:对流层顶55km,25km以下,气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显著升高。,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 比较平稳,适宜于飞机航行。,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顶部气温可降至-83以下。,空气有强烈的垂直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中间层顶800km,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空气质点在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高能粒子作用下,产生

9、 电离现象。,散逸层:,这一层中的大气物质具有向星际空间散逸的特性,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二、大气上界,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大气上界的高度为1,0001,200km。,另一种是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作为标准,大气上界约在2,0003,000km高度处。,第二节 大气的物理性质,一、大气的质量,假定大气是均质的,以气温0时、45N(或45S)处、海平面上的大气密度0为标准( 0 =1.293kg.m-3),则此时大气厚度(Z0)经理论计算约为8,000m。于是单位截面积的大气柱中空气的质量为:,m0=0Zo=1.2938000=10344kg.m-2,假定条件下的大

10、气质量:,据此推算,地球表面大气的总质量大约有51015t。,z为Z高度处的大气密度; 0为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密度; Z0为均质大气的高度,Z为对应于要计算z的高度。,大气密度的计算公式:,(2-1),二、气象要素,定义:,表示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内容:,日射、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降水、蒸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天气现象:,在大气中或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的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大风、飑,常见天气现象:,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 冰雹、冰针,雾、轻雾、露、霜、雨淞、雾淞,吹雪、雪暴、龙卷、积雪、结冰,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霾、尘卷风,雷暴、闪电、极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