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第一章分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69175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理论―第一章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军事理论―第一章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军事理论―第一章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军事理论―第一章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军事理论―第一章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事理论―第一章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理论―第一章分析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军事教程,华商学院思政部,第一章 中国国防,第一节 国防概述 第二节 国防法规 第三节 国防建设 第四节 国防动员,第一节 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一)国防的概念: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现代国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二)国防基本要素,1、国防的主体 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国防的目的 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3、国防的手段 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外

2、交等手段。 4、国防的对象 侵略与反侵略和武装颠覆与反武装颠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我国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二、我国国防简史,一、秦国粉碎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 (一)先秦时期的国防 1、军事理论日臻成熟。 2、军队建设奠定了基础并得到发展。 3、征兵制度的建立。 4、修筑庞大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先后经历了27个世纪,全长5000里,它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以土为本的内陆型国防观的标志,(二)秦、汉以来的国防史,1、征服匈奴通西域。 2、吐蕃受封及对西藏的治理。 3、开发西南,建“海上丝绸之路。 4、巩固东北边陲

3、。 5、军事理论进一步发展。 (三)元末至前清时期的反侵略史 1、元末明初的反倭寇斗争。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抗俄斗争。,(四)晚清时期国防的衰落和近代国防意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进北京的60年间,由于列强的入侵和清王朝的腐败,中国进入了有国无防的时代。 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倚仗其船坚炮利,以4000余人的兵力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以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签订了11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没有一个主权属于中国的港口,中国人民倍受外敌凌辱。此时的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古代国防的兴衰,春秋末期时,崇尚武力,图强称霸 秦始皇时期,高

4、度集权,固国强边 唐王朝时代,扫灭强虏,万国归附 元王朝时代,疆域广大,威震欧亚 两晋南北朝,战乱四起,山河破碎 宋王朝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明代中后期,长城风化,忧患迭起 清王朝后期,政治腐朽,国防孱弱,(五)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的国防,开始了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属于人民的国防新纪元。 1、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军事理论 2、建设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3、建立了较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 4、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动员体制,启示,纵观我国历代王朝兴盛衰落的历史,我们可以说,凡是注重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崇尚武备,居安思危,民族就能团结和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国

5、家安宁富强,经济蓬勃发展。反之,则民族分裂,外族侵扰,民不聊生以致最终国破家亡。,第二节 国防法规,国防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用于调整国防体制、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技建设、战争动员体制、国防生产、全民防御和国防教育等方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国防政策的法律体现,是指导国防活动的行为准则,又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防法规的性质与作用,(一)国防法规的性质 国防法规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国防建设领域中的法律体现。国防法规与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一样,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中国的国防法规,除了具有无产阶级的根本性质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6、国防法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第二,国防法规具有较强的从属性。 第三,国防法规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性。,(二)国防法规的作用,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 顺利进行。 3.保证国防现代化顺利实现。,二、制定国防法规的等级权限与实施,从已经颁布的国防法规来看,基本可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规 2.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法规 4.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制定的法规,国防法规制定的原则:,1、依宪法为依据; 2、维护国防利益的原则; 3、国防法律从严的原则; 4、民主的原则; 5、协调统一的原则。,(二

7、)国防法规的实施,中国国防法规的实施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方式。 一是由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来解决具体问题,即国防法规的适用。 二是由全体公民用国防法规来规范自己的活动和行为,即国防法规的遵守。,三、主要国防法规简介,(一)我国国防法规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1997年3月14日,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国防法,该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国防的一致性 2.体现了中国国防的正义性 3.体现了中国国防的人民性 4.体现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协调性 5.体现了基本军事法律的综合性,(二)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该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8、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并于同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实施。 1.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 2.规范了学校国防教育的形式 3.明确了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4.强调了落实国防教育法的保障和违反国防教育法的制裁措施,(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我国兵役制度的特点 首先中国兵役制度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神圣的权利。 其次,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是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的需要。 再次,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后备兵源的建

9、设。,2.中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1)服现役 (2)服预备役 (3)学生军训 (4)为服兵役的公民承担一定的优抚义务,第三节 国防建设,一、国防建设概述 (一)国防建设概念 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国防建设包括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两个方面。国防建设受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国防战略、科学技术、地理和国际战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二)国防建设内容,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国防交通建设;战略物质准备;国防动员;国防工业建设;国防科技研究;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体育;国防法规建设;后备力量建设;军事科学和军事理论研

10、究;国家战略战术研究以及与国防相关的其他行业等方面的建设。,二、我国武装力量概况及国防体制,(一)武装力量概述 1、武装力量的含义和功能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执行对内对外政策的暴力工具。 2、武装力量与国家的关系 武装力量是随国家的形成而产生,随国家演变而发展。 武装力量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密切相关。 武装力量的发展与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发展密切相关。 在我国,一般认为在夏朝开始有了军队。,3、我国武装力量的发展历程,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积极探索建立共产党的武装组织。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了新型人民军队的理论和实践,并建立了全

11、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我国武装力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人民武装力量: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军、少年先锋队相结合。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人民武装力量: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自卫队相结合。 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人民武装力量: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 1985年后,形成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相结合。,(二)我国国防体制(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国防体制是国家防卫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以及领导体系的制度。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体制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 根据1982年宪法规定: 1、全国

12、人民代表大会 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二)我国国防体制(武装力量领导体制),3、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4、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统帅机构,领导并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机关、军兵种领导机关、军区领导机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的总

13、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负责体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机关、军兵种领导机关、军区领导机关,是根据战略方针、作战任务、军队的现代化程度和国家的行政区划等因素设置的。,(三)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1、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沈阳、北京、兰州、成都、济南、南京、广州等战区和北海、东海、南海等舰队。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内卫武警部队、边防武警部队、特种武警部队、消防武警部队以及交通、水电、黄金、森林警察部队组成。 3、民兵: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平时其成员各司其事,接受必

14、要的军事训练;战时配合军队作战,担负战争勤务,开展游击战争,维护社会治安,必要时随军远征。,(四)武装力量建设的原则,1、坚持党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 2、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3、坚持与周边环境等同的原则 4、坚持质量和数量相统一的原则 5、坚持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三、国防建设成就,(一)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军事理论 1.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2.军事科学理论研究不断加强 3.军队院校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 (二)建设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三)建立了较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 (四)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防动员体制 1.建立了强有力的国防动员机构。 2.储备了一定的国防后备

15、力量和物资。 3.不断完善国防工程和民防工程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了国防法规 (请欣赏视频国庆阅兵),四、国防建设目标,我国国防建设的近期目标:20世纪末,国防现代化的水平有所提高,为21世纪国防发展打好基础。 中国国防建设的远期目标:到建国100周年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相适应。 国防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常备军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国防科技的研究,发展高技术和信息技术武器装备;完善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机制。 国防现代化是中国国防建设的总目标。,五、国防政策,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斗争的基本行动准则,是国家政策的组成部分。国防政策是国家进

16、行国防建设和使用国防力量的准则。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保证。,中国的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1、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3、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5、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6、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7、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8、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四节 国防动员,一、国防动员概述 (一)基本概念 国防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措施,是一种国防行为或国防活动。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政治动员等。 (二)动员的意义 1、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2、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