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绪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66547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区域经济学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区域经济学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区域经济学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区域经济学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绪论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 域 经 济 学 Regional Economics,第一章 绪论,本章主要内容,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 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区域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基 本 概 念,(一)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上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位。 区域的概念(region)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且相对性极强的概念,所以,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分析和理解各种不同的区域。研究的视角和内容不同,对于区域的界定就有所不同。不同的学科由于研究的领域不同,对区域的界定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政治学

2、认为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社会学则将区域看作是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而经济学将区域视为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壳的地域单元,认为整个地球由无数区域组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区域就表现为经济区域。,区域的特征:,1.可度量性 每一个区域都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具体单元,可以在地图上被画出来,它有一定的面积,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可以度量。区域的边界可以用经、纬线和其他地物控制。例如,我国的国界有着明确的经纬度范围,东西之间,自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东经135度03至西端帕米尔高原喀拉湖东岸的东经73度22,跨经度

3、约62度5200公里。南北之间,自南端曾母暗沙附近的北纬3度51,至北端漠河县北面的黑龙江主航道的北纬53度34,跨纬度约50度间距5500公里。,2.整体性 每一个区域都是内部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一定方式和一定比例组合成的有机整体(即系统),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区域的整体性是由区域内部的一致性和强烈的联系性决定的。区域的整体性使区域表现出统一的系统功能,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例如,一个区域某种资源的发现和开发(例如甘肃金昌的镍矿),会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又如改革开放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改变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广东省的经济格局。另外,区域的整体性还表现

4、在区域各部分在增加总体财富方面具有共同的愿望,这既是区域整体性的体现,也是区域整体性形成的动力之一。,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3.结构性 区域的各构成单元或要素按一定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区域有着丰富而多变的结构,例如区域的资源环境结构、城镇体系结构、空间结构、地缘结构、中心一腹地结构等。区域的结构性具有层次性(例如城镇体系结构,具有自上而下的递阶控制的特征)、自组织性和稳定性。,区域的类型,1、区域类型的划分标准 区域划分的标准,因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不同而不同。总体来讲,区域划分的标准有四类:(1)自然标准或物理标准,用于自然区划,例如,气候、土壤,景观等;(2)政治标准或行政管理标准,用

5、于行政区划,例如,行政隶属关系、合作关系等;(3)经济标准或社会标准,用于经济区划(或功能区划),例如,就业、经济活动等;(4)历史标准或文化标准,用于感知区域或乡土区划的划分,例如,语言、宗教、国籍、种族等。,区域的类型,2、区域类型的划分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区域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 (1)根据地表物质多样性的标准,区域一般分为自然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两大类。在自然区域中,有综合自然区、地貌区、土壤区、气候区、水文区、植物区、动物区等;在社会经济区域中,有行政区、综合经济区、部门经济区、宗教区、语言区、文化区等。 (2) 根据区域内领土的性质,区域可分为三种:微观区域(一国内部比国家面积小

6、的地域单元)、中观区域(由两个或多个国家组成的地域单元,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宏观区域(指大洲或世界的区域性分区,例如,东亚、北美、太平洋地区等)。,区域的类型,3、正规区域、功能区域、感觉区域 正规区域可以通过对人口、人均收入、种族历史、农业生产、人口密度和分布、工业生产的测度来定义,也可以通过绘制气温、降水、生长期、无霜期等的分布图来界定。例如, 地形区和经济区等都属于正规区域。国家、省、市、县等行政区域。 功能区就是结节区域,比如同一种语言、宗教、国籍、政治身份、文化等。 感觉区域是用来揭示人们对于一个地区的感觉和态度的概念,因而用来界定人们对于那些地区共有的主观印象。它倾向于反映

7、人们心理图景的构成元素,尽管它有助于揭示人们对世界的结构和秩序的感觉,但也许是形成不恰当甚至错误的陈规的基础。例如,我国南方的客家地区,美国的“阳光地带”等。,区域的类型,4、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均质区域(homogenous region)也称为同质区域,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多个不同空间单元组成的区域。均质区域是根据内部的一致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来划界的,其区域特征在区内各部分都同样表现出来,即在给定的影响条件作用下,区内各部分的响应是一致的。例如,气候区、农业区、城市内部的职能分区(如住宅区、工厂区、商业区、文教区)等,都可看作是均质区。 结节区域(Nodules region)又叫功能区域

8、或极化区域,是由在功能上彼此紧密联系和空间上一体化的异质单元组成的区域,其内部具有功能相互联系、等级分明和核心突出等特点。结节区域所属的范围被各种形式的流动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空间组织。这种结节区域类似于生物细胞或原子结构,它有一个核心和一个与之相补充的周围地区,一个城市和环绕它的流动人口和贸易区就构成了一个结节区域。核心及其周围地区,哪一方离开另一方都不可能繁荣兴旺。,区域的类型,结节区域的构造分为结节点和吸引区。 结节点是对人口流动和能量、物质、信息具有集散功能的特殊地段,通常是范围很小、集散功能很强的一片繁华街区,并以商业和服务部门为核心, 每个结节点按其有效的服务半径

9、服务于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吸引区。 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既有助于我们认识区域,也有助于我们发展区域经济。比如,在选建大型商品生产基地时,要运用均质区域的理念;而在组织地方经济活动时,大多需要结节区域的思想。,(二)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必需的生产要素存在和运动所依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不管它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非物质的信息生产,最终都是落实在一

10、定的区域空间,不同的只是坐落的方式和坐落的地点。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有了这个空间维度,我们才能考虑“何事在何地”的问题以及“为何”的问题。,经济区域具特点:,经济区域具特点:,2、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经济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经济区域具特点:,3、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

11、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一个独立的区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它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优化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发挥自己独特功能的单位。由于不同的区域所赋存的资源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种区内的同质性与区际间的差异性,表现为一种区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化。这样,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经济区域的划分:,经济区域一般说来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国内与国际。一国范围内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世界经济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这里简单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及政府关于经济

12、区域划分的代表性方案。 1、十大经济区域 东北区(辽、吉、黑)、华北区(京、津、冀、晋、鲁)、华东区(沪、苏、浙、皖、赣、闽、台)、华中区(豫、鄂、湘)、华南区(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西北区(陕、甘、青、宁)、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经济区域的划分:,2、六大综合经济区域 东北区(辽、吉、黑及内蒙古东部)、黄河中下游经济区或称华北区(京、津、冀、晋、鲁、豫、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区(沪、苏、浙、皖、赣、鄂、湘)、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藏)、西北区(陕、甘、青、宁、新)。 3、七大经济区域 1996年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

13、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我国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即把我国划分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区及西北地区。,经济区域的划分:,4、三大经济区域 东部地区(12省市区辽、冀、京、津、鲁、苏、浙、沪、闽、粤、桂、琼) 中部地区(9省吉、黑、蒙、豫、晋、鄂、皖、赣、湘) 西部地区(10省市区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三)区域经济,1、区域经济的含义: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核心区域经济,是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亦是指在经济上有密切相关性的一定空间范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它是以客观存在的经

14、济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地域经济。,区域经济学,?,有的学者给区域经济学下了一个形象的定义,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区域经济学者可以不是产业经济学家、财政学专家、金融学专、政策学专家、管理学家但是需要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政策学、管理学等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区域经济问题,,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一)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系统,目的是促进区域发展,任务是揭示区域经济运动规律,寻求促进区

15、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角度去构建区域经济学框架. 包括经济学的、社会学的、文化的、历史的、自然的、环境的、政策的等等。,广义的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区域经济发展、 区际经济关系、 区域经济政策。,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区域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学科渊源及实践,(一)区域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二次大战以前(早期的发展) (1)早在19世纪,殖民地的贫困落后问题,特别是富裕的国家也存在一些贫困落后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但主要是从社会角度研究

16、如何加以救济。 (2)真正受到关注的是20世纪20年代,当时在经济高度发达国家中,一些本来经济繁荣或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英国的北英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与苏格兰地区,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等陷入了结构性经济危机、萧条,到30年代更加严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2、二战以后至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2年(19451957年)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了累积因果论。 赫希曼于1958年在经济发展 艾萨尔德于1960年在他的区域分析方法,3、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于1961年制定了区域再开发法,1965年又制定了公共工程与经济开发法和阿巴拉契亚区域再开发法;日本从1962年开始制定国土综合开发计划,提出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划分各种类型的城市经济圈的构想;法国也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进行区域规划,1963年正式成立全国区域发展委员会,实行领土整治计划地区化,并以9大城市或城市群体为核心,将全国划分为9个经济区;英国于1945年制定战后第一个门业布局法。,(二)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学科渊源及实践,1、古典区位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