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364351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Zn 65 Cu 6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4年7月21日,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共同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要想节能减排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天然气 煤 石油 水能 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 氢能A B CD除外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

2、确的是()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3.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D)=0.4 mol / (Ls) B(C)=0.5 mol / (Ls) C(B)=0.6 mol / (Ls) D(A)=0.15 mol / (Ls)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3、)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C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 H+566.0kJ/mol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5.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加的方法是( )增大反应物浓度 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移去生成物 加入催化剂A B C D6.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

4、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反应速率vA:vB:vC:vD=m:n:p:q,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只有 B C D7.温度压强不变时,1mol NO2高温分解生成NO和O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1.2mol,这时NO2的转化率为( )A10% B20% C40% D50%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二氧化硫 氯化铵水溶液 硝酸钠水溶液 氢氧化钠水溶液AB C D9.室温时,下列溶液混合后,pH大于7的是(

5、)A0.1 mol/L的盐酸和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B0.1mol/L的NaHCO3溶液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DpH1的醋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10.常温时,将的氨水滴加到的盐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混合溶液中,则B若混合液中,则C若混合液中,则混合液的pH7D若,且混合液的pH7,则一定11.下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个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个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

6、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12.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13.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 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 )A. a mL B.(50a)mL C. 大于(50a)mL D. 大于a mL14.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B. C.c(H+)和c(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7、15.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AlCl3 B.KHCO3 C.Fe2(SO4)3 D.NH4HCO316.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A. 9.0 B. 9.5 C. 10.5 D. 11.5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O22H2O4e=4OH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为:Cu2e=Cu2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Fe2e=Fe218.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

8、中含有少量杂质Fe、Zn、Cu、Pt,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已知:氧化性Fe2Ni2Cu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Ni22e=Ni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Fe2和Zn2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19.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20.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

9、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Cl=Cl2H2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二填空题(共24分)21.(6分)(1)已知:C(s)+O2(g)= CO2(g), H= 393.5kJ/mol ;CO(g)+O2(g)=CO2(g),H= 283.0kJ/mol。则 C(s)+O2(g)= CO(g) H= _。(2)家用液化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 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5kJ,试

10、写出丁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已知1 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4 kJ的热量,则1 mol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_kJ。 22.(12分)(1)AgNO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 (填“促进”或“抑制”)其水解。(2)氯化铝水溶液呈 性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 。(3)在配制硫化钠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

11、或“碱性”),溶液中c(Na) c(CH3COO)(填“ ” 或“”或“” 或“”或“”、“”或“”)。三实验题(16分)24.(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MgAl稀盐酸偏向Al2AlCu稀盐酸偏向Cu3Al石墨稀盐酸偏向石墨4MgAlNaOH溶液偏向Mg5AlZn浓硝酸偏向Al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_。(2)写出铝和石墨实验中的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铝 _。石墨_。电池总反应:_。(3)实验4中的铝作正极还是负极?_,为什么?_。(4)实验5中,负极反应为_。25. (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用0.1000 molL的标准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 取标准盐酸注入酸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 mL处 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