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教程 第十四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61355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教程 第十四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产业经济学教程 第十四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产业经济学教程 第十四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产业经济学教程 第十四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产业经济学教程 第十四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教程 第十四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教程 第十四章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产 业 结 构 及 政 策,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理论发展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则与规律及产业布局战略 第三节 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与政策,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区位理论(20世纪初至50年代),又称距离的经济学 冯屠能(J.H.Von Thunen,1826) :农业区位理论,区位国; 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 , 1909) :工业区位理论; 恩伦德尔(Englander,1924) 与普雷德赫(Predohl,1925):当成价格理论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 勒施(1946) :,将贸易流量与运输网络中的“中心地区的

2、服务区位”问题纳入,区位理论,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胡佛(Hoover ,1937 , 1948):考察了运输费用结构、生产投入的替代物和规模经济 伊萨德( Isard ,1956 ,1975) :增加了运输和生产的其它投入品之间的替代关系 新古典经济学:区位选择矩阵 (图),区位理论,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Marshall,1890) :阐述了存在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与规模经济(scale economies) 条件下产业聚集产生的经济动因 。 第一,企业的区位聚集有三个原因 :为降低出现劳动力短缺的可能

3、; 地方性产业可以支持非贸易的专业化投入品的生产;信息的溢出可以使聚集企业的生产函数好于单个企业的生产函数。 第二,提出了工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s) 概念与工业区理论。 第三,外部经济是指整个产业的发展或增长所引起的产业内部生产厂商的整体成本下降,而内部经济是指企业的规模经济性 。,聚集理论,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角度 ,国家的竞争优势。 提出了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s)的概念 利用“钻石”(diamond)的分析途径对产业聚集及产业群进行了分析 分析的

4、重点放在企业上,并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探讨了产业的聚集现象,其整个理论分析框架包括四个方面:1)需求状况,2)要素条件;3)竞争战略;4)产业群(或者说相关及支持性的产业)。,聚集理论,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韦伯:将聚集经济定义为成本的节省 ,将其假定为内部规模经济的外部表现,其模型的目的也只是解释为何这样的经济会导致聚集。 胡佛:引入了区位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es) 与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ies) 的区别,认为与群体规模有关的外部性经济不仅与购买即需求方面的因素有关,而且也包括成本与供应问题,并将任何活动的经济规模分为

5、三个等级。 合作竞争及与此相关的新产业区理论 :含义是指企业(甚至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寻求合作的方式来获得共同发展,即使这些企业在发展新产品及市场竞争中为竞争对手,聚集理论,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聚集理论,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主要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产业聚集的动因 ,通过该简单模型得出一个结论:在贸易(运输)成本高时,两个产业同时存在于两个经济中,而在贸易成本低时,产业聚集的现象首先是可能的,并且也是必需的,甚至可能走上彻底的专业化,递增收益与经济地理。,聚集理论,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斯

6、旺、普瑞沃泽尔与斯多特(Swann,Prevezer and Stout,1998)等人探讨了产业聚集的动态过程:积聚(critical mass)、起飞(take-off)、高峰(peak entry)、饱和(saturation)。 布瑞兹斯与克鲁格曼(Brezis and Krugman,1993) :如果出现新的思想或技术,原有专业化知识的正向反馈效应或者说外部性减弱,聚集收益将被拥挤成本超过,进而引发产业区位的重新选择,进而导致产业的重新布局,也即分散布局。,产业聚集均衡与分散均衡,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产业布局的指向性指产业布局指向性理论的具体表现,主要探讨影响产

7、业布局的因素 。 该理论认为由于企业工艺及技术上的特点等原因而引起的企业区位选择的必然性,使得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明显的区域指向性,这一理论其实与产业聚集与分散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及工业布局具有以下指向性:原料指向、市场指向、原料与市场双重指向、劳动力指向、港口交通运输指向、科技指向、集聚经济指向、大学及研究机构指向,生态效益指向,等等。,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并不相同,这主要受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所影响 。 产业布局的规律性,这主要表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布局模式的不同: 第一阶段为均质产

8、业布局模式 第二阶段为极核式产业布局模式或者说点状产业布局模式 第三阶段是极核基础上的扩展模式-点轴模式,产业布局的原则与规律,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根据产业布局的原则、规律及布局的理论,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及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而采取相应的产业布局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均衡区域发展战略与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进而采取均衡或非均衡配置生产力或产业的模式以达到均衡或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目的,也即产业布局的战略必需与国家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应该自东向西逐步转移,区域经济梯度发展及梯度转移理论适合于我国的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实

9、践,以梯度转移为内涵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也就必然对应着产业的非均衡布局或者说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布局。,产业的均衡与非均衡布局战略,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产业布局的投资政策,也即不同地带产业的战略性投资安排 产业布局的结构调整与功能调整政策 产业布局的组织政策 产业布局的导向与激励政策 ,主要是为促使政府部门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性安排 如果从产业聚集的聚集与分散布局角度讲,产业布局政策可以分为产业布局的集中政策或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与产业布局的分散政策或者说是均衡的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的分类,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重构产业布局机制,健全

10、产业布局政策 强化产业布局政策制定的导向性 产业布局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制定产业布局政策的关键,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如何理解企业区位选择与产业空间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产业布局的理论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企业区位选择与产业布局是否存在指向性? 如何理解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的统一?产业与区域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 产业布局的战略、指导原则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相结合? 产业布局是否存在一般规律?如果存在,在信息经济条件下,又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练习与思考题,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我国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路径是怎样的? 产业布局政策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产业布局政策如何与区域政策有机结合?,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上海财经大学,练习与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