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360592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市流域乡镇污水处理厂(含湿地)DBO及配套管网建设-矾山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复核: 审核: 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市流域DBO项目经理部二一四年七月十六. . 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工程重难点分析24、施工进度计划25、施工工艺技术26、资源配置计划207、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08、其他技术保证措施22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1.1项目部污水处理厂设计图纸、结构设计总说明。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现行的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技术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334-200

2、2)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202-2002)1.4本工程相关施工人员的综合施工管理水平,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来在同类工程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矾山镇污水处理厂调节池施工场地位于荒地地段,地势平坦,土质良好,以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为主。调节池结构平面尺寸12m*11.8m,设计池顶标高15.30m,原地面标高13.70m,基底标高8.825m,最大开挖深度4.875m,根据地质勘察结果显示,场地和地基稳定,土质良好,研究决定基坑开挖采取无防护放坡开挖。拟建施工区 2.2地质情况地质情况如下表所示 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地层描述填土(Q4ml)灰;松散;稍湿;包含砂

3、粒,植物根,粘性土;层厚1.6002.700m。人工形成。圆砾(Q4al+pl)灰褐;褐黄,杂色;次圆;稍密;饱和;包含卵石,漂石;中粗砂砾充填;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灰岩,角砾岩等岩屑;层厚3.0003.600m。冲洪积成因。砂岩(Jl)棕褐;强风化;密实;饱和;破碎;砂土状,夹块;揭示层厚2.1003.100m。湖相成因。 3、工程重难点分析3.1基坑采取二级放坡开挖,制定可行性方案确定开挖顺序。3.2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施工进度计划 污水处理厂基坑开挖施工计划于2014年8月6日开始施工,至2014年8月11日施工完成,共计5天。 5、施工工艺技术5.1技术准备5.1.1开挖前认

4、真审核设计图纸和说明,确认图纸无误。5.1.2工程开工前,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部门、其它服务生产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队技术人员进行本工程综合性技术交底。5.1.3认真研究基坑土层情况和地下水位位置,与勘察报告核实,随时做好监测,遇特殊情况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解决。5.1.4土方开挖前会同业主、监理单位测量开挖区域的自然地面标高,做好记录,作为开挖土方量和开挖深度的依据。5.1.5开挖前复测原地面高程并做好记录,采用全站仪测放基坑开挖线并用白灰洒线标记;采用水准仪现场控制基坑开挖标高;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开挖上部土方使用机械,基底以上预留30cm采用人工清槽。5.2基坑开挖施工施工顺序:施

5、工准备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基坑开挖人工清底验槽下步施工。5.2.1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前,根据现场条件,将施工区域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5.2.2测量放线项目经理部由专业测量人员组成的工地测量组,组织测量人员对设计交付的所有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测,引测控制桩,为建(构)筑物定位放线及施工过程控制打好基础。施工测量仪器应按国家计量法标准进行计量管理,并附有按期检定的合格标识和使用标识,确保仪器的使用有效性和测量精度。5.2.3降水措施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显示,矾山镇污水处理厂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生活废水排水补给,通过蒸发及地表径流排泄;勘察期间勘察

6、深度围未见地下水。现场基坑布设排水沟及集水井进行明排。5.2.4基坑开挖(1)开挖方案设计围的土方全部挖除,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基坑采取两级放坡开挖,放坡系数1:0.5、1:1。施工中根据土质条件可随时进行调整,保证边坡的稳定。基坑底四周外扩1m作为施工平台。(2)开挖顺序:土方开挖采用分层均衡开挖,本工程基坑开挖之前项目部最终决定开挖方式如下:第一层土方开挖至原地面以下2.5米的位置,设置一道1.2m工作平台,详见基坑开挖断面图。第一层土方开挖采用从西北角向东南角逐步推进的退挖方式,分层、分区域开挖,便于倒运土方车辆环形流动,加快土方开挖及倒运进度。第二层开挖采用留置台阶由西侧逐渐向东侧预留坡

7、道处退挖方式,开挖直至基底,开挖深度大约2.375m,坡道南、北两侧按1:1坡度进行放坡,且碾压下陷部分用山皮石填筑,亦为后续施工所用。(3)预留坡道设置:位于组合池与调节池之间,在中部适当位置设置一条宽4m,1:4坡度的预留坡道,作为人员和材料上下的通道。(4)排水及边坡防护措施基坑顶周边设0.5%的坡脚,在坡角处采用编织袋装土包或砖砌体压边。中间平台和基坑底四周设300mm*500mm截水沟,截水沟下铺塑料布防止水渗漏。在基底西北角和东南角设两处集水井,集水井长宽为0.5m,深度为1m,基坑开挖完后坡顶截水沟至坡底排水沟部分边坡均采用防雨苫布整体覆盖,坑底设置竹笼安置水泵,采用水泵(直径1

8、00mm150mm)抽排,将水抽排至附近河沟。现场深基坑满足放坡开挖要求,基坑开挖采用两级放坡,放坡系数1:0.5、1:1。在基坑开槽上口线外1.5m处搭设封闭护栏,护栏高度1.5m并设警示标志,夜间做好照明。 (5)基坑开挖平面图及断面示意图(后附) 5.2.5基坑边坡稳定性验算1.坡率设计设计池顶标高15.3m,原地面标高14.0m,基底标高8.825m,最大开挖深度5.175m,为能充分利用场地,减少边坡防护工程量,拟定土层开挖坡度1:0.5,1:1,坡脚=63。2.稳定性分析土层参数表土层名称厚度(m)容重(kN/m3)摩擦角()黏聚力c(Kpa)填土0.7619.513.835.2粘

9、土6.4919.711.768.9砂岩1.6523.62520不同摩擦角s-曲线图第一层填土:=13.8,=63,由不同摩擦角s-曲线图查得s=7.8,由式(1-75a)得:Hc=35.2*7.8/19.5=14.08m安全系数K=1.3,所以允许最大高度为:H=14.08/1.3=10.8m0.75m,坡体稳定。 第二层粘土:=11.7,=63,由不同摩擦角s-曲线图查得s=7.5,由式(1-75a)得:Hc=7.5*68.9/19.7=26.2m安全系数K=1.3,所以允许最大高度为:H=26.2/1.3=20.2m6.49+0.76=7.25m,坡体稳定。 第三层砂岩:=25,=63,由

10、不同摩擦角s-曲线图查得s=12,由式(1-75a)得:Hc=12*20/23.6=10.2m安全系数K=1.1,所以允许最大高度为:H=10.2/1.1=9.2m0.75+6.49+1.65=8.8m,坡体稳定。 5.3基坑开挖注意事项5.3.1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1)认真研究基坑土层情况和地下水位位置,与勘察报告核实,随时做好监测,有特殊情况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解决。 (2)按设计图纸要求做好测量控制和基准点的设置,并定位放线。将建筑物控制点引至既安全又方便投测的位置,标桩做好,建筑物自然地面标高方格网测好,并做好标高工作基准点,定期观测。 (3)本工程自然土表层高低变化不大,但是基坑基底标

11、高不同,挖土深度应严格控制,挖土顺序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进行,安排专人对基底标高进行控制,机械开挖时应预留200mm厚土用人工进行平整,以免扰动基底土。地勘报告显示开挖深度围有1-2m的砂岩层,若遇到坚硬砂岩,可采用破碎锤人工开挖至基底。 (4)本工程采用横向分段,竖向分层,对称开挖,确保土体能量得到均匀缓慢释放,严禁一次性开挖至基坑底部。 (5)土方开挖之前铺设临时道路,进车与出车分道行驶,形成循环,保证道路畅通。(6)基坑开挖时,两操作人员距离应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在挖土机工作围之,不许进行其他作业。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 (7)基坑开

12、挖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基坑周围变形观测,注意基坑四周土壁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反馈信息并做好支撑或放坡。 (8)加强坑底的排水措施,在基坑的四周设排水沟、集水井,再用水泵将积水排出,做到排水通畅。(9)基坑边必须有宽度不小于2000mm的操作面。(10)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应加强对边坡位移的监护,开挖完毕,基坑四周设5%的泄水坡度,坡向坑外。(11)本次开挖从东南角和东北角两个方向退挖,西侧施工道路与基坑之间使用租赁的厚1cm钢板铺筑3m宽临时便道,与施工道路顺接,以便运输车辆能够接近基坑边线,随着开挖面积的扩大以及开挖点的移动,随时调整临时便道位置。 (12)由于施工现

13、场存放场地紧,基坑周围3m围不得临时堆土或施加其它荷载,不得影响临近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的使用及安全。考虑基坑边坡稳定要求及材料运输到基坑的通道和机械作业空间,土方全部外运到指定弃土位置,土方运距均在1km以,土方运输采用自卸汽车。5.3.2排水沟、集水井通病及治理(1)明沟排水不畅1)现象地下水不能顺利的通过明沟排入集水井,造成地下水降不到设计深度,基坑土含水率高等,影响基坑土方工程的施工。2)原因分析排水沟没有随基坑土的挖深而加深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够,或排水沟没有一定的坡度,使水不能顺利的流进集水井。基坑面积大,排水沟设置少施工操作疏忽,泥土将排水沟堵塞,水流不通。3)预防措施基坑四周设置

14、排水井和排水沟,应距坡脚有足够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0cm。与基础外边线也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不影响基础施工。排水沟和集水井应与基坑开挖的水平施工长度同步进行。排水沟一般宜挖成梯形,宽度等于或大于0.4m,深度为0.4-0.6m,排水沟应有1%-5%的坡度,使水流不致阻塞而於塞。安排专人及时清理排水沟的淤泥。基坑面积大时,可在基坑控盲沟将水引至基坑周围的排水沟,加快地下水的排泄。4)治理方法由于边坡塌方造成排水沟损坏、堵塞,可挖去塌方土,在边坡叠放土草袋,使边坡稳定,在重新开挖排水沟。(2)集水井排水不畅或失效1)现象集水井水排不出,影响排水沟的水流入集水井,造成基坑降水效果差。2)原因分析选择的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