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359684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93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 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 方案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高新 区综合医疗机构年终考评 方案 5.供电部门 24 小时值班制,有完整的交接班记录。 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 1.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 2.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 制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且 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有 适量应急物资储备,有应对应急物 资设备短缺的紧急供应渠道。 3.有必备物资储备目录,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使用登记。 第二部分医院服务第二部分医院服务 门诊流程管理门诊流程管理 评审标准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评价要点分值分值实际分实际分考核原因考核原因备注备注 1.有改善门诊服

2、务、方便患者就医的具体措施。 2.有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明示,相关医务人员知晓。 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 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 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3.患者、医务人员对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满意程度的评价。 1.门诊布局科学、合理,流程有序、连贯、便捷,门诊楼分层挂号收费,门诊标识要清楚,有导诊 指示线路图。 2.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 3.门诊要有导诊、分诊、护送服务、轮椅、单架车,显著位置设置电子屏、滚动显示字幕等各种便 民措施。 4.有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 5.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6.有减少就医环节的信息支持系统,实行门诊分层挂号

3、、或科室、诊室直接挂号、缴费或自助挂 号、缴费等服务。 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 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 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 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 7.切实落实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 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当提前告知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1.以多种方式向患者提供出诊信息,并及时更新。 2.医务人员按时出诊,特殊情况无法出诊应有替代方案并及时告知患者。 3.有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4.医务人员完成本岗位诊疗工作后能主动指导患者进入下一诊疗环节。 5.门诊满意度调查表设专人统计其结果,每月公示并

4、奖罚。 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 出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 效就诊。 6.开展满意度调查等措施,不断完善门诊服务。 1.有门诊流量实时监测措施。 2.有医疗资源调配方案。 3.有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 4.门诊满足患者就诊需要,无因医院原因出现退号现象。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 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 调配合。 5.普通医技检查能满足门诊需要,当日完成检查和报告。 评审标准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评价要点分值分值实际分实际分考核原因考核原因备注备注 1.有应急预案,包括建立组织、设备配置、人员技术培训、通讯保障、后勤保障等。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 案,提高快

5、速反应能力。2.有确保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快速实施的程序与措施。 1.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的机制。 2.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措施。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配套医疗资 源。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 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 3.有措施使门诊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评审标准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评价要点分值分值实际分实际分考核原因考核原因备注备注 合理配置急诊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 本要求。 1.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相关

6、要求。 2.主管职能部门熟悉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3.急诊至少设内、外科专业,急门诊有条件的设妇、儿急门诊。 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 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 求。 4.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辅助检查、药房等区域距离急诊科的半径较短,提高急诊服务效率。 1.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 50%,医师梯队结构合理。 2.急诊科主任由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3.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士不少于在岗护士的 60%,护士梯队结构合理。 4.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 5 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5.若设急诊监护室,则由专职医师与护

7、士负责,单独排班、值班。 6.若设急诊病房,则由专职医师与护士负责,单独排班、值班。 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 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 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 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7.主管的职能部门人员熟悉急诊科人员配备要求。 1.急诊医护人员全部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 能要求”,有考核记录。 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 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医 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2.对轮转的医师和护士有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 1.有统一规范的急诊(含抢救)服务流程。 2.有明确的各部门、各科室职责分工

8、与服务时限要求。 3.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与负责。 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 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急诊服务 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 诊分诊能力。 4.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至少做到: (1)内科、外科专业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2)药学、医学影像(普通放射)、临床检验等部门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 务。 1.设有妇产科、儿科专业急诊工作,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2.医学影像(、超声等)、输血部门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急诊服务。 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 主治医师)主持与负

9、责,急诊服务 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 诊分诊能力。 3.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部门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心肺复苏等抢救设备,有后勤保 障支持服务要求。 评审标准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评价要点分值分值实际分实际分考核原因考核原因备注备注 4.输血部门能提供“24 小时7 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1.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 2.急诊患者、留观患者、抢救患者均有完整的符合规范的急诊病历,记录急诊救治的全过程。 3.有急诊病历质量评价的记录,评价结果纳入医师、护士个人的技能评价。 4.有急诊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的急诊转接服务机制。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基层医疗机构 建立急

10、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5.转送急危重症患者均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 1.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由院级领导负责指挥协调。 2.有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负责协调急诊科日常管理。 3.有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 4.相关管理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5.有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记录。 医院管理部门对急诊实施管理与协 调。 6.有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演练。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与一般急诊患者分区救治,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1.有急诊检诊、分诊制度并落实。 2.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1)1 级级:

11、濒危病人。 (2)2 级级:危重病人。 (3)3 级级:急症病人。 (4)4 级级:非急症病人。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 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 患者。 3.检诊、分诊人员经过培训,掌握履职要求。 1.急危重症患者与一般急诊患者实施分区救治。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 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 患者 2.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抢救,非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妥善处置,有去向登记。 1.有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制度与流程。有急诊留观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 控制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小时。2.有对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72 小时的要求。 建立急诊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农药

12、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 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1.明确界定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与药房等科室职责与配合的流程。实施急诊分区救治、有与医院功能 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 范,各科室职责明确。 2.从功能结构上至少应分为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与诊疗非急危重症患者“两区”。 1.医院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 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且在技术、设施方面提 供支持。 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 娩、急性心肌梗

13、死、急性脑卒中、 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 限 有 明 文 规 定 , 能 落 实 到 位 。 2.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诊科、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剂科以及挂号与收费 等)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 评审标准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评价要点分值分值实际分实际分考核原因考核原因备注备注 3.急诊服务流程体系相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4.有培训与教育,措施落实到位。 1.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 2.有病历可证实,需急诊会诊患者 70%以上可在 30 分钟内获得(内科、外科、骨

14、科、妇产科、儿 科、麻醉科等二级科室或专业组)专科会诊(抽查住院病历证实,下同)。 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 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 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 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3.相关科室与人员均能知晓与遵循。 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1.有各种抢救设备操作常规随设备存放,方便查询。 2.有急诊医护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技能评价与再培训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对于培训不合格人 员实行离岗培训。 3.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 70%(一年内,下同) 4.经培训后,医护人员具备心肺复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正确使用急诊科内的各种抢

15、 救设备。 5.急诊主治医师具备独立抢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 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和创伤急救等技能。 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 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包 括心肺复苏技能。 6.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1.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标准。 2.保障急救用的仪器设备及药品满足急救需要。 3.急救设备有专人保养维护。 4.急救药品有专人管理。 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符合急诊科 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 标准。 5.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仪器设备及药品

16、配置符合急诊科 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 标准。 1.急救设备完好率 100%,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有应急调配机制。 1.有各种抢救设备操作常规随设备存放,方便查询。 2.有急诊医护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技能评价与再培训相关制度,并组织实施,对于培训不合格人 员实行离岗培训。 3.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 70%(一年内,下同)。 4.经培训后,医护人员具备心肺复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正确使用急诊科内的各种抢 救设备。 5.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 85%。 6.急诊主治医师具备独立抢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 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和创伤急救等技能。 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 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包 括心肺复苏技能。 7.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1.有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评审标准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评价要点分值分值实际分实际分考核原因考核原因备注备注 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