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359518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62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 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 稿 人力资源人才管理物流 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 稿 目录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2 (一)专业名称.2 (二)专业代码.2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2 (一)招生对象.2 (二)基本学制.2 三、专业就业面向.2 (一)就业范围.2 (二)就业岗位.3 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3 (一)人才培养目标.3 (二)人才培养规格.3 (三)素质结构.4 五、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4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念.4 (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4 (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架构.5 六、课程体系 5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 5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7 (二)专业核心课程说明 8 七、教学进程表 21 八、毕业标准 23 (一)成绩考核 23 (二)毕业要求 23 九、教学保障条件 24 (一)专业教学团队 24 (二)实践教学条件 25 (三)其他教学资源 25 十、实施建议 26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精神、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教育方针,面向 21 世纪人才需求市场,注重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以 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全方位

3、实现人才培 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物流管理专业 (二)专业代码(二)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620505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基本学制(二)基本学制 学制:三年 三、专业就业面向三、专业就业面向 (一)就业范围(一)就业范围 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以下范围 的工作: 表 1 职业岗位分析表表 1 职业岗位分析表 行业行业岗位岗位主要业务主要业务 生产企业、 采购人员 负责

4、进行采购管理及供应商选择 仓储人员 负责进行库存控制及商品出入库和在库管理 外贸企业 运输人员 负责车辆调配、运输路线及工具的选择 操作人员 负责进出货管理、流通加工、商品配送、运输调度、仓储 管理、货物运输、表单作业、信息管理人员物流企业 管理人员 负责基本客户业务和协调客户关系 操作人员 负责备货、理货、进货及 POS 系统的操作和数据的整理 连 锁 零 售 企业 管理人员 负责连锁商店的业务运作及员工管理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 2、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的客户服务人员 3、从事物流业务处置惩罚中的制单、审单等工作的表单作业人员 4、现代物流企业中进行商品配送、运输调度的规划调度人员

5、 5、从事商品资料、配送客户资料等工作的档案办理人员 6、从事商品畅通加工办理与操作的办理人员 7、从事进货、理货、发货等工作的办理人员 8、从事储位、库存办理工作的办理人员 9、现代物流企业的报关人员 10、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操作人员 (二)就业岗位(二)就业岗位 1.初始就业岗位群 以物流公司企业一线的物流从来人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货代公司、船代公 司、船公司、快递公司、报关员、报检员、理货员、仓库管理员、船务、配送等 岗位为就业岗位群。 2.发展岗位群 以中、高级物流师、业务经理等为发展岗位群。 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一)人才培养目标

6、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宽带”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讲求“宽口 径” 和综合性。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重在转化能力的培养。 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得到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又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具体 讲是面向物流企业、仓库、站埠、运输站、货运中心、商贸配送中心、各类连锁 零售企业等行业部门,培养懂管理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物流作业流程,会选择使 用各类设备,能指导他人进行物流作业活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 业道德,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 高素质物流工作者。 (二)人才培养规格(二)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1.知识结构 (1)具有物

7、流配送中心管理与业务执行的能力; (2)具有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3)具有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的能力; (4)具有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基础能力 (5)具有产品质押监管的基础能力; (6)具有一定创新与再学习的基础能力; (7)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8)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及信息处理的水平。 2.能力结构2.能力结构 表 2 物流管理专业能力结构表 序号能力模块能力要素 1基本能力模块 政治思想素质, 英语交流与沟通 能力, 专业软件操作能力, 自我 学习能力 2物流技能模块 商品养护, 采购与供应, 物流运 输, 仓储配送, 货代, 物流装备, 供

8、应链管理能力 ; 金融物流操作, 质押监管实务 3农业特色能力 掌握农产品基础知识, 农产品养 护,运输,物流操作能力 4专业辅助能力 国际贸易、金融、市场营销、电 子商务、公共关系、会计实务、 商务谈判能力 (三)素质结构(三)素质结构 (1)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爱农情结的培养; (2)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良好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 (4)从事本专业领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五、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五、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念(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念 “工学结合”是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在密切合作、相互促进机制的基

9、 础上,让学习者在职业院校接受普通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技术以及实训教育的 同时,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通过顶岗实习形成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创新能 力,直至完成学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把“工作”与“学 习”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密切关联、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工学结合”有利于 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 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第一,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就是培养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 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是指具有坚定的

10、政治信仰、良好的思想道德(尤其是职业道 德) 、较强的法制意识、良好的诚实守信品质以及爱岗敬业精神等;高技能是指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并且具有在职业(岗位群)水平迁移和向上迁移的能力。 第二,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 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人才培养优势,共同作用于学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校企 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校企共享(包括人力、师资、实训条件、设备、品牌资 源等) ,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文化氛围校企共融等方面实行 合作。 第三,工学结合。“工”即工作,指学生在企业实践,或作为企业员工的一

11、员进行顶岗实习,在工作中培养职业素质和提高技能;“学”即学习,指学生在 学校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培养。工学结合就 是在人才培养方式或途径上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 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架构(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架构 基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过程 划分如下: 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 业基本能力。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创业讲座和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创业启蒙。利用 第二学期的假

12、期让学生到相关物流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学习,了解将来所从事的岗 位。 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设职业岗位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 专业关键(专项)能力。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和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创业体验。并安 排学生在学校内一定暑期的校内专业课程实训。 第五、六学期,开设职业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 合能力。通过企业管理、创业孵化与创业管理、创业体验与创业实践等环节开展 创业实践活动。 六、课程体系六、课程体系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1)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

13、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 知识点进行调研,针对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等主要岗位群设置 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 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1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2)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2)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基本点,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 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建设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性、 生产性、开放性,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专业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思路如图-2 所示。 图-2 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思路图-2 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思路 (3)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群(3)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群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 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产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覆盖会计、电子商务、市场 营销和连锁经营(后两个专业拟开设)等专业。在物流运作链上,商流、资金流、 信息流贯穿其中。而“物流”需要物流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