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编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35943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123 大小:93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63编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1363编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1363编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1363编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1363编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63编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63编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职业院校职业院校 目目 录录 一、学院概况 .3一、学院概况 .3 二、建设基础 .3二、建设基础 .3 (一)区位环境优势显著 .3(一)区位环境优势显著 .3 (二)适应工业强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面向 .5(二)适应工业强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面向 .5 (三)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5(三)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5 (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6(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6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具备良好基础 .6(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具备良好基础 .6 (六)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7(六)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 .7

2、 (七)建立了“四个融合”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7(七)建立了“四个融合”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7 三、建设内容 .8三、建设内容 .8 (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8(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8 (二)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二)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扩大企业在职职工培训规 模 .11模 .11 (三)开发一体化课程,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17(三)开发一体化课程,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17 附件一:重点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方案 .23附件一:重点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方案 .23 (一)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23(一)

3、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23 (二)数控技术专业 .24(二)数控技术专业 .24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26(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26 (四)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28(四)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28 2 (五)光电子技术专业 .30(五)光电子技术专业 .30 (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3(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3 (七)电子商务专业 .35(七)电子商务专业 .35 (八)空中乘务专业 .37(八)空中乘务专业 .37 附件二: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相关材料 .39附件二: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相关材料 .39 (一)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各专业课程设置 .39(一)

4、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各专业课程设置 .39 (二)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安排 .42(二)罗田理工中专教师转岗培训安排 .42 附件三:数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44附件三:数控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44 (一)我院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概况 .44(一)我院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概况 .44 (二)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二)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 路 .46路 .46 (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 48(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 48 (四)加强适应一

5、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65(四)加强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65 (五)加强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训条件的建设 .71(五)加强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训条件的建设 .71 附件四: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76附件四: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76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76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76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课程开发思路 .83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课程开发思路 .83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 .85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体化

6、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 .85 四、建设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 .108四、建设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 .108 五、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训条件建设 .114五、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训条件建设 .114 附件五: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118附件五:某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118 附件六: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119附件六: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119 3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一、学院概况一、学院概况 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是 1999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

7、独立设置,由湖北 省人民政府主办,直属湖北省教育厅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是全国重点建设师资培训基地;2004 年 12 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 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6 年 12 月被确定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 校建设单位 ; 2007 年 11 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 2007 年度“国家示 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07 年 12 被湖北省人民 政府评为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校园占地面积 1610 亩,建筑面积 51.39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5.73 亿元;教师总数 1228 人,其中专任教师 819 人,兼职教师 287 人; 教授

8、14 人,副教授 204 人;14 个系、57 个专业;在校生数 17364 人; 年办学收入 1.2 亿元;教学设备值 9708.69 万元;实训中心 37 个、实 验室 162 个、校外实训基地 183 个;图书馆纸质藏书 65.5 万册、电子 藏书40万册。 目前已具备了容纳在校生20000人、 每年为社会输送6000- 7000 名高技能人才、年职业技能培训 10000 人次的人才培养能力。 二、建设基础二、建设基础 (一)区位环境优势显著(一)区位环境优势显著 学院地处湖北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位于“武汉 中国光谷”的中心。湖北省是我国工业大省, “十一五”期

9、 间,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确定了 4 个目标: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改造 4 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与基础 产业。以培育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石化、食品和纺织 6 个年销售收 入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十一五”期间, 湖北省现代制造、网络通信、纺织、生物制药、电子商务和航空服务等 行业将会有大的发展。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在“十一五”期间,要成为全 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 服务业中心,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东湖高新技 术开发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 10 个“百亿产业”

10、,分别是光通信、移 动通信、半导体、消费电子、激光、创意软件、生物医药、高科技农业、 环保、现代装备制造业等,逐渐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现代 制造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竞相发展的 产业格局。 近年来,以富士康、中芯国际、美国 IBM 等为代表的 40 多个国家 和地区的知名企业落户 “武汉中国光谷” , 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近 50 家。 这些企业入驻后,每年带来人才需求(指“十一五”期间)年均 20 万 人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高技能人才。 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学院实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产业依托, 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也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奠定了基 础。 (二)适应工业强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面向(二)适应工业强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面向 5 多年来,学院针对湖北省经济发展战略和学院所在区域的产业特 征,利用校企相依、产学相连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性职业院校专 业布局适应面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