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5829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 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第二节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 1.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2.王绩(P186) 王绩在初唐诗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

2、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二、“初唐四杰”,1、“四杰” 简介 旧唐书文苑传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生活在高宗、武后朝,才俊志雄而仕途淹蹇,是他们身世的共同点。闻一多说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2、“四杰”的创作情况,“初唐四杰”有着相近的审美追求。首先,他们都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矛头直指风靡当时的“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其次,他们在理论上都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而他们的创作实践,却更侧重于文学的抒情感发作用,追求壮美的境界。,“四杰”的诗歌题材大致有四个方面: (1)边塞诗 其悲壮苍凉

3、的风格,开了边塞诗派的先河。 (2)羁旅赠别诗 这类诗体验既深,情意又浓,吟咏自能真切感人。 (3)感怀述志诗 (4)咏史、咏物诗,3、“四杰”的贡献,(1)对诗歌题材的开拓 闻一多:“正如宫体诗在卢骆的手中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唐诗杂论四杰) (2)转变了初唐诗风 明王世贞称四杰的诗歌“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意象翩翩,老境超然胜之”(艺苑卮言卷四) (3)完善律绝,发展歌行 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四杰”作品讲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P188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它一反传统赠别之作

4、的低沉情调,表现出一种爽朗的气概和豪迈的情怀。 艺术特色: (1)意境开阔,音调爽朗。 (2)章法结构上,形成了律诗起承转合的格局, 层次波澜起伏,与文情顿挫跌宕相应。 (3)格律上的合律与创新。,杨炯从军行 这首诗借乐府旧题描写书生投笔从戎、赴边参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慷慨从军、安定边防、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艺术特色: 1、高度的概括力。 2、跳跃性的结构。 这种跳跃式的结构,有力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风貌。 3、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笔法精炼,平仄合律,音韵铿锵,节奏感强,是初唐诗坛较为成熟的五律之作。,骆宾王在狱咏蝉作品212 诗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5、心情。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杜审言与 “沈宋”,胡应麟诗薮: “初唐无七言律,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宋之问 度大庾岭190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一、陈子昂的生平

6、和思想: 1、生平:(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第三节 陈子昂及其诗歌创作,陈子昂的一生经历曲折多变,思想也是错综复杂的,按照陈子昂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立志磨炼时期(684年进士及第以前) (2)尽心从政时期(684691) (3)归蜀守丧时期(691693) (4)孤愤退隐时期(694700),2、思想:陈子昂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释等多种成分。但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关心现实、忧国忧民的精神,始终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这是他从事文学革新的动力和思想基础。,二、陈子昂的文学(诗

7、歌)革新及贡献 : 陈子昂是一位有着强烈革新意识的诗人。当时风行文坛的,有“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沈宋体,仍是六朝文风的余波。对此,陈子昂在他的诗文革新理论的代表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予以批评。,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有文献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 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1、何谓“风雅”?,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8、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2、何谓“兴寄”,兴,指比兴的表现手法;寄,指内容上要有寄托。合起来用,是指以“托物起兴”、“因物喻志”的表现方法,抒发作者的情思,使诗歌寓有深刻含义。 “论诗的人所重的不是比兴本身,而是诗的作用。”(朱自清诗言志辩)也就是说,重视的是诗里寓有的“兴寄”(比兴)之义。,3、何谓“风骨”?,风是指内容之充实,纯正和感染力。骨指文辞之准确、精炼、道劲和表现力。 穆克宏先生刘勰的风格论刍议,章培恒中国文学史: 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4、何谓“正始之音”?,此处的“正始之音”有两种解释。其一:(一般而言)魏正始时期

9、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称为“正始之音”。 其二:霍松林主编的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中解释为“国风的优良传统。”并引毛诗序云:“正始之音,王化之基。”,陈子昂称赞东方虬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正是诗人对诗歌创作提出的基本原则和诗美理想。 就是要求诗歌创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完美统一,即诗歌必须同时具有内容的美,语言的美和声律的美。,陈子昂的上述主张,貌似复古,实则具有革新之义。这一革新主张,常为后代力图矫正绮靡诗风的革新者所继承,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形成一种传统,对于革新诗歌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的不良倾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 1、主要作品 陈子

10、昂的诗今存120多首。这些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现实内容、昂扬激越的思想感情、雄浑质朴的艺术风格,完全摆脱了齐梁以来绮艳诗风的影响,在端正当时诗歌的发展方向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代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歌。,(1)感遇组诗(38首) 这组诗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多为因时因事而作,或有感于身世,抒发理想;或面对现实,讽刺时弊;或感慨悲怀,倾诉忧愤,从不同方面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广阔胸怀,尤为重要。,(2)蓟丘览古七首 这是一组咏史怀古之作,作于诗人出征契丹之时。诗人在序言中写道“丁酉岁(697),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览燕之旧都,其城池霸业,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

11、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3)登幽州台歌 与蓟丘览古作于同时。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说,陈子昂赋蓟丘览古七首后,“乃泫然流涕而歌”此诗。,四、作品选讲 : 1、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是一首托物寓意之作(咏物诗)。描写生于春夏之间的兰若于秋风一起便枯萎凋零的命运,借以抒发诗人自己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年华流逝而芳意无成的苦闷。,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全诗寓意丰富,寄慨遥深。这种手法直接渊源于楚辞的文学传统,并接受了阮籍咏怀的影响。,2、登

12、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写作背景介绍: 陈子昂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献破敌之计,武攸宜不但不加采纳,反而把陈子昂从随军参谋降职为军曹。诗人赋蓟丘览古七首后,“乃泫然流涕而歌”。可见是在从军失意、壮志难伸的情况下一气呵成的。,(2)分析: 诗中直抒胸臆,以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为背景,融入了对历史、现实与人生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了上下求索的自我形象,显示了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与领悟。,在这仅有二十二字的短歌中,交织着诗人缅怀前贤、吊古伤今的激情,天地无穷、人生短暂的慨叹,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悲哀,志不获骋、理想破灭的苦闷。全诗悲而壮、伤

13、而愤,摒弃六朝气味,饱含盛唐风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清黄周星唐诗快(卷二): “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神!”,(3)艺术特点: A 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全诗不作具象描绘,只是直抒胸臆,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这里明显受屈原远游中时空感受的影响而构思成篇。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但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苍茫遒劲。,B 长短参差的句法。 在句式上采用了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种长短参差的句式造成了音节的相应变化,抑扬相间,声情相应,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2、陈子昂诗歌的风格特

14、征 陈子昂诗歌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但有一个总的特征,即遒劲爽朗、刚健质朴,毫无浮艳靡丽之习。以质朴明快、简练劲健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现得鲜明爽朗,因而具有了建安风骨的特征。,五、陈子昂的地位和影响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忠实地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他的诗一扫齐梁以来诗歌的华靡纤弱之风,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陈子昂的这一历史功绩,历代诗人和评论家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极其诗歌创作,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李白、殷璠提倡风骨,杜甫、白居易重视风雅比兴,都可以说是陈子昂诗论的发展和深化。,他的感遇组诗,一直为后代诗人所效法,如张九龄的感遇诗二十首,就

15、是直接受其启迪而产生的名篇。李白的古风五十首,也受到陈子昂感遇诗的影响。正如朱熹所说, “(李白)古风两卷,多效陈子昂,亦有全用其句处。李白去子昂不远,其尊慕之如此”(朱子语类卷一四零),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杜甫陈拾遗故宅,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 刘克庄,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一、张若虚的生平及创作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两唐书均无传。据旧唐书贺知章传,可知他是扬州人,做过兖州

16、(今属山东)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都。,1、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本是吴地民歌。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云,此曲后被引入陈朝宫廷,成为陈隋以来宫体诗的诗题之一。,2、形式、主题和格调的创新 改五言为七言,变短章为长篇歌行,跳出了“吴声曲”之窠臼。 诗中抒写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纯真而深沉,表现出一种净美、纯洁的格调。(闻一多:“替宫体诗赎了百年的罪”) 将游子思妇之相思同对人生真谛、宇宙奥秘的探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富于哲理意味。,诗的前八句为第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创造出一个明月高悬、月光盈盈的幽美、恬静、朦胧的意境。次八句为第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逐渐将诗情推向高潮。最后为第三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