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试题-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358070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轮机原理及运行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排汽压力升高时,若保持机组功率不变,需增加进汽量,导致轴向推力 。2蒸汽在动叶流道内因摩擦而损耗的动能称为 。3在叶轮上装有两列动叶栅,并在两列动叶栅之间装一列固定不动的导向叶栅,这种级称为 级。4当主蒸汽温度不变,主蒸汽压力降低时,汽轮机的经济性将 。5机组转速和额定功率一定时,转子飞升时间常数与转子转动惯性成 比。6速度变动率较大的机组,在甩负荷时稳定转速也较 。7油动机时间常数越大,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越 。8对于复合调节汽轮机,在高负荷、中间负荷及低负荷区间,其调节方式一般应分别采用定压、滑压及 调节方式。9单位发电量所消耗的标准煤

2、量称为 。10为了提高循环热效率,现代汽轮机普遍采用的循环是 和再热循环。11抽汽压力损失导致能量质量的 。12对于采用节流调节的汽轮机,若定压运行,负荷下降,需使全部调节汽门的开度 。13与转轴自振频率相等的旋转角频率n对应的转速称为 。14对于调频叶片,由低频激振力引起的A0型振动,要求叶片自振频率与激振力频率之间的绝对差值不小于 。15随汽缸排汽温度升高,转子的相对胀差 。16通常情况下,法兰的平均温度比螺栓的温度 。17一般地,如果汽轮机转子发生动、静碰摩,则转子的惰走时间将 。18一般地,转子偏心率(晃度)增大,就表明转子已经 。19启动过程中,汽轮机各级前的压力和温度逐渐 。20对

3、于有些汽轮机,通常将启动分为冷态、 、热态和极热态启动。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21非中间再热汽轮机,主蒸汽压力升高时,若初温保持不变,湿蒸汽区工作级的湿度( )增大减小不变减小很多22汽轮机的初温升高,蒸汽在锅炉内的平均吸热温度提高,循环效率( )升高降低不变降低很多23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在固定不动的喷嘴流道中膨胀加速,蒸汽的压力、温度将( )升高降低不变不升高24亚临界参数机组,在高负荷下运行,采用滑压调节比定压调节的经济性( )高低相等不能确定25在调节系统动态过程中的被调量随时间的

4、变化曲线称( )静态特征线降速曲线动态响应曲线转子惰走曲线26我国规定机组并网后转速的允许变化范围为额定转速的( )1%0.5%0.01%2%27循环水量减少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则( ) 循环水温升增大排汽温度下降排汽压力下降真空提高28表面式加热器因水管破裂造成水从管内流出,则将导致( )加热器端差上升加热器端差下降加热器端差不变加热器端差下降或不变29不属于汽轮机通流部分结构参数的是( )喷嘴截面积隔板、动叶等汽封间隙动叶扭曲型线高压轴封间隙30当零件内温度不均且不对称时,零件将产生变形;如果其膨胀或收缩受阻,零件内部将产生( ) 拉应力热应力压应力剪切应力31无论何种形式的动叶片,蒸汽作

5、用在其各截面上的切向弯曲应力与级内蒸汽流量和理想焓降( )无关 有关但不成比例成正比成反比32叶片的平均静应力愈大,工作温度愈高,叶片材料的抗振强度将( )愈高愈低不变不一定33汽轮机带负荷过程的优化,主要是在确保机组安全的前提下( )减小升负荷速度 提高升负荷速度 增大热应力减小热应力34在电网负荷低谷期间某些机组停机,待到负荷增加时,再将这些机组投入运行,这种目的的停机称为( ) 紧急停机 一般事故停机 调峰停机打闸停机35如果冲转时进入汽轮机的蒸汽过热度太小或为饱和蒸汽,则可能使汽轮机( ) 加热不足出现冷却热应力增大热冲击减小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反动度37转子飞升

6、时间常数38汽缸的相对内效率39大修停机40刚性转子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41影响调节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2热耗率和微增热耗率的区别是什么?各自适用于什么场合?43汽轮机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4汽轮机停机过程有什么特点?五、论述题(每小题7分,共14分)45试述汽轮机回热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什么?46汽轮机启动冲转前,转子的偏心率(晃度)为什么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六、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7某级等截面自由叶片,叶高l=9.8cm,叶片截面积A3.0cm2,最小惯性矩I=0.8cm4,叶片材料的弹性模量E=1.960105Mpa,密度=7.75103kg/

7、m3,转速n=3000r/min,外包T型叶根,根部坚固系数K=0.86,动频系数Bb=2.0,试求常温下叶片A0型振动的自振频率和动频率。48汽轮机的负荷调节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点?汽轮机原理及运行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增大2. 动叶损失3. 复速或(速度)4. 降低5. 正6. 高7. 差8. 定压9. 发电标准煤耗率10. 回热循环11. 下降12. 变小13. 临界转速14. 7.5HZ15. 减小16. 高17. 缩短18. 弯曲19. 增高20. 温态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1.22.23.24.25.26.28.29.30.31.

8、32.33.34.35.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级的反动度等于蒸汽在动叶栅的理想焓降与整级的理想焓降之比。 37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在客定功率对应的驱动力矩作用下,转速由零上升到额定转速所需要的时间。 38蒸汽在该汽缸内有效焓降与理想焓降的比值。 39按预定计划对机组进行大修,以便可能恢复其健康水平和热力性能,这种目的的停机称为大修停机。 40工作转速低于转子的第一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41转子飞升时间常数、中间容积时间常数、汪动机时间常数、速度变动率、迟缓率。(答出4个给4分)。 42一区别: 热耗率主要用于评价机组的运行经济性。(

9、1分) 微增热耗率是指每增加单位功率时热耗量的变化率。(1分) 二适用场合: 热耗率主要用于评价机组的运行经济性。(1分) 微增热耗率主要用于并列机组间负荷分配。(1分) 43在运行中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零件的应力大于材料的承载能力;(1分)振动交变动应力过大,使材料产生疲劳裂纹;(1分)长期运行使材料的塑性变形超过允许范围;(1分)交变热应力使材料产生疲劳裂纹。(1分)44汽轮机进汽量逐渐降至零;(1分)各级前的蒸汽压力和温度逐渐降低;(1分)汽缸和转子逐渐被冷却;(1分)受力也逐渐减小。(1分)五、论述题:每小题7分,共14分。45在加热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尽量多利用压力较低的抽汽,而少

10、用压力较高的抽汽,使抽气在汽轮机内尽可能多作功。(4分)。汽轮机的回热系统即根据这一原则,经技术经济比较,进行优化设计而确定。(3分)。46汽轮机转子的偏心率(晃度)发生变化,表明转子已经发生了弯曲。(3分) 弯曲的转子冲转后,将产生不平衡的离心力,使其弯曲度增加,造成机组振动过大,甚至动静部分产生碰磨,形成重大事故。因此转子的偏心率必须符合要求,否则不允许启动(4分)。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7.(4分) (2分)(4分)48汽轮机有四种调节方式,喷嘴定压调节、节流定压调节、纯滑压调节、复合调节:(2分) 喷嘴定压调节:部分负荷下,汽轮机的进汽节流损失较小,内效率的变化也较小。

11、(2分)节流定压调节:结构简单。负荷变化时,调节级后温度变化较小。(2分)滑压调节:部分负荷下节流损失最小,负荷变化时调节级后温度几乎不变(2分)复合调节:高负荷区,采用额定参数定压运行的经济性一般要高于滑压调节,而中间负荷时滑压运行的经济性较高,同时,其对外界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高。因此,复合调节可以保证在各个负荷下均具有较高的经济性。(2分)一、填空题 ( 每空 1 分,共 10 分 ) 1. 满足 _ 条件的级称为反动级。 2. 一列静叶栅和一列动叶栅组成了从 _ 转换为转子旋转机械能的基本单元,称之为“级”。 3. 当满足 _ 条件时,汽流在渐缩喷嘴斜切部分膨胀并偏转。 4. 在一定条件

12、下,多级汽轮机的余速 _ ,所以其相对内效率比单级汽轮机高。 5. 影响多级汽轮机重热系数的因素有:汽轮机级数、蒸汽的状态、 _ 。 6. 采用凝汽设备后,可以在汽轮机的排汽口 _ ,以提高循环效率。 7. 运行时,汽轮机排汽量由外界负荷决定,要降低冷却水温升 t ,主要依靠 _ 来实现。 8. 为了提高调节系统滑阀灵敏度,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为 _ 。 9. 当负荷变化而引起电网频率变化时,自动分配给电网中每台机组的负荷变化额取决于各台机组的 _ 。 10._ 是传动放大机构的最后一级放大,通过高压油作用来提升调节汽阀。 二、单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1. 反动级的结构特点是动叶叶型 ( ) 。 A. 与静叶叶型相同 B. 完全对称弯曲 C. 近似对称弯曲 D. 横截面沿汽流方向不发生变化 2. 当汽轮机的级在 ( ) 情况下工作时,能使余速损失为最小。 A. 最大流量 B. 最佳速度比 C. 部发进汽 D. 全周进汽 3. 下列哪项不属于汽轮机末级的级内损失 ( ) 。 A. 叶轮摩擦损失 B. 湿汽损失 C. 部分进汽损失 D. 余速损失 4. 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