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355624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88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二章 21 设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案如图 118 所示,其中Q为水箱的进水流量, 为水箱的用水流量, 12 Q H为水箱中实际水面高度。假定水箱横截面积为 F,希望水面高度 为,与对应的水流量为,试列出 水箱的微分方程。 0 H 0 H 0 Q 解 当Q时,H;当 021 QQ = 0 H= 21 QQ 时,水面高度H将发生变化,其变化率与流量差Q 21 Q成 正比,此时有 )()( )( 0201 0 QQQQ dt HHd F= 于是得水箱的微分方程为 21 QQ dt dH F= 22 设机械系统如图 257 所示,其中为输入位移,为输出位移。试分别列写各

2、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及传递函数。 i x 0 x 图 257 机械系统 解 图 257(a):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不计重力时,可得 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二章 00201 )(xmxfxxf i )()(2ttxtx=+ 0,L=iTTK i ) : (1) ) 1)(1)(1( )( 321 + = sTsTsT K sG (2) ) 1)(1( )( 21 + = sTsTs K sG (3) ) 1( )( 2 + = Tss K sG (4) ) 1( ) 1( )( 2 2 1 + + = sTs sTK sG (5) 3 )( s K s =G (6) 3 21 ) 1)

3、(1( )( s sTsTK s + =G (7) ) 1)(1)(1)(1( ) 1)(1( )( 4321 65 + + = sTsTsTsTs sTsTK sG (8) 1 )( = Ts K sG (9) 1 )( + = Ts K sG (10) ) 1( )( + = Tss K sG 其系统开环幅相曲线分别如图 5-51(1)(10)所示,试根据奈氏判据判定各系统的闭环 稳定性,若系统闭环不稳定,确定其 s 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 解: (1)系统闭环稳定 (2)系统闭环稳定 (3)系统闭环不稳定 (4)系统闭环稳定 (5)系统闭环不稳定 (6)系统闭环稳定 (7)系统闭环稳定

4、(8)系统闭环稳定 (9)系统闭环稳定 (10)系统闭环不稳定? 5-15 根据奈氏判据确定题 5-9 系统的闭环稳定性。 闭环不稳定。 5-16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10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五章 0,; ) 1)(1( )( + =TK sTss K sG 试根据奈氏判据,确定其闭环稳定条件: (1) 2=T时,K值的范围。 (2) 时,10=KT值的范围。 (3) TK,值的范围。 解: (1)2=T时 0 2 00 180 21 2 arctan90arctan2arctan90)(= + = 解以上方程得 2 1 = 代入1 114 )( 22 = + = K A得到5 .

5、 1=K 所以:时系统闭环稳定 5 . 1K (2)时 10=K 0 2 00 180 1 arctan90arctanarctan90)(= + = T T T 解以上方程得 T 1 = 代入1 11 )( 22 = + = T K A中1 12 10 1 11 1 10 )(= + = + = T T TT T T A得到 1518. 0=T 所以时系统闭环稳定 1518. 0T (3) 0 2 00 180 1 arctan90arctanarctan90)(= + = T T T 解以上方程得 T 1 = 代入1 11 )( 22 = + = T K A得到 1 121 11 1 )(

6、= + = + = T KT TT T KT A 解以上方程得到: 1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五章 T T K 12+ K =arctan8 . 0)( 以上方程变形得到: 2 8 . 0arctan = (1) 得到9365. 1 解方程(1)得到4483. 2=代入 1 )( 2 + = K A中得到 1 14483. 2 )( 2 = + = K A解得645. 2=K 所以:时系统闭环稳定 645. 20 K (2)时 0K arctan8 . 0)(= 所以:时系统闭环稳定 01K 5-20 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4 2 ) 1( 5 )( + = s es sG s

7、 试确定闭环系统稳定时,延迟时间的范围。 解: 1 ) 1( 5 )( 22 2 = + = A 解方程得到: 618. 2 2 1 =382. 0 2 2 = 即: 62. 1 1 =618. 0 2 = =arctan4)( 1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五章 以上方程变形得到: = 2arctan4 即 2 4/arctan =+ (1) 即:4/ 1 =arctan (2) 将代入式(2)中得到 618. 0 2 = 584. 6= 将584. 6=、代入相频表达式中得到: 618. 0 2 = =618. 0arctan4618. 0*584. 6)( 满足相频表达式 将代入式(

8、2)中得到 62. 1 1 = 366. 1= 将366. 1=、代入相频表达式中得到: 62. 1 1 = =0938. 362. 1arctan462. 1*336. 1)( 不满足相频表达式。 所以取、618. 0 2 =584. 6= 即584. 6时系统闭环稳定。 5-21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1 )( s as sG + = 试确定相角裕度为时参数的值。 0 45a 解:1 1 )( 2 22 = + = c c c a A (1) 00 135arctan180)(=+= cc a (2) 解方程(2)得到 c a 1 =代入(1)中得到 4 2= c 所以:8

9、4. 0 2 1 4 =a 5-22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参数7 . 0, 3=n,试确定截止频率 c 和相角裕度。 解:典型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3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五章 ) 1/() 12/( 2/ )2( )( 1 2 + = + = + = ss K ssss sG n n n n 由于:7 . 0, 3=n 2/ n K = n 2 1 = 所以: 143. 24 . 1/32/=nK2 . 43*7 . 0*22 1 = n 所以试确定截止频率143. 2= c 相频表达式为: 000 1 0 1172790arctan90)(= c c 相角裕度为: 0000

10、63117180)(180)(=+= cc 5-23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sts3%,15%=,试计算相角裕度。 解:典型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1/() 12/( 2/ )2( )( 1 2 + = + = + = ss K ssss sG n n n n 15. 0% 2 1/ = e 解得:517. 0= 3 *517. 0 5 . 35 . 3 = nn s t 所以:26. 2= n 由于:517. 0,26. 2=n 2/ n K = n 2 1 = 所以: 19. 2)517.*2/(26. 22/=nK34. 226. 2*517. 0*22 1 = n 所以试确定截止频

11、率19. 2= c 相频表达式为: 000 1 0 1334390arctan90)(= c c 相角裕度为: 0000 37143180)(180)(=+= cc 5-24 根据题 5-11 所绘对数幅频渐进特性曲线,近似确定截止频率 c ,并由此确定相角裕 度的近似值。 解: (1)截止频率为25. 0= c 0 908arctan2arctan)(= ccc 14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五章 00 90)(180)(=+= cc (2)截止频率为1 . 2= c 00 8 .33110arctanarctan180)(= ccc 00 8 .151)(180)(=+= cc (3)

12、截止频率为43. 5= c 0 2 0 7 .248 1 1 arctan5 . 0arctan10arctan90)(= += c ccc 00 7 .68)(180)(=+= cc (4)截止频率为1= c 0 2 0 6 .213 400/1 10/ arctanarctan10arctan90)(= += c c ccc 00 6 .33)(180)(=+= cc 15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6-2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9)(3( )( + = sss K sG (1)如果要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超调量%20% =,试确定 K 值; (2)根据所求得的 K

13、 值,求出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调节时间,以及静态速度 误差系数。 s t v K (3)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的, 1 20 sKv%15% ,减小两倍以上。 s t 解: (1)系统根轨迹如下: 通过计算得到这时 8 .54=K 这时系统呈现二阶系统特性,这时系统的457. 0= 35. 2= n (2)s n s 26. 3 35. 2*457. 0 5 . 35 . 3 = t 这时:03. 2 27 8 .54 )(lim 0 = ssGK s V (3)20 27 )(lim 0 = K ssGK s V 所以 540K 6-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胡寿松自动

14、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 1( )( + = ss K sG 试设计一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如下指标: (1)相角裕度; 0 45 (2)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radess 15 1 (3)截止频率srad c /5 . 7。 解: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由于radess 15 1 K20=K 这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 20 )( + = ss sG 其对数频率渐进曲线如下: L() -40 -20 1 4.47 26 截止频率为47. 4= c ,相角裕量不满足要求。 0 6 .12)(= c 其希望的对数频率渐进曲线如下(按二阶最佳校正) : L() -40 -20

15、1 4.47 26 20 40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40/( 20 )()( + = ss sGs c G 所以 140/ 1 )( )()( )( + + = s s sG sGsG s c c c G 这是系统的截止频率为,相角裕量满足要求。 20= c 0 5 .65)(= c 6-4 已知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固定不变部分传递函数G和串联校正装置 分别如图 642(a),(b)和(c)所示。要求: )( 0 s )(sGc (1)写出校正后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分析各G对系统的作用,并比较其优缺点。 )(s c 解: (1) (a) ) 110/( 20 )( + = ss sG 11 . 0/ 15 . 0/ )( + + = s s s c G 所以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11 . 0/)(110/( ) 15 . 0/(20 )()( + + = sss s sGs c G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