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355179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 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行业分析报告当代我国 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务工经商、兴办乡镇企业、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农业劳动者实现社会流动 的主要途径。仅仅外出务工经商就吸纳了 8000 多万农业劳动者,还有上亿农业劳动者被吸 纳到乡镇企业,成为乡镇企业工人、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农业劳动者的 数量还将继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速度。 农业劳动者阶层所占比例下降,对于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从金字 塔型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与西方现代化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劳动者 所占比重还是过大,甚至还超过许多

2、发展中国家。1998 年,马来西亚、巴西和墨西哥的农业 劳动者比重分别为 18.17%、24.19%、19.79%。可见,中国农业劳动者阶层规模过大,不但无 法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而且比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大很多,这大大地制约了中国社会阶 层结构的现代化进程。从这一点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者转移很快,其速度 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曾有过的,但仍然只能说,这仅仅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向现代化方向发 展和转变的一个良好开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过程还远没有完成。 2、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阶层在分化2、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阶层在分化 伴随着农业劳动者的逐年减少,整个社会结构的中下层(

3、或底层) 部分也在逐步缩小。当然, 社会结构的中下层部分不仅包括农业劳动者,通常还包括传统型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商业 服务业员工与产业工人。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商业服务业劳动者的数量有所上升,近年来,一些以商业服务业为中心 的城市发展迅速,小城镇的扩张运动还在持续,这些将导致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规模的继续 增长,并开始出现分化,尤其是随着新兴服务行业的出现,随着服务行业的产业层次逐渐提 高和日益规范化、现代化,这个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成员将向上流动,进入社会中间层,从 而对缩小社会结构中的中下层起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产业工人的数量及比例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农村工业化高潮中有明显上升,进

4、入 90 年代以来则变化不大。在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工人在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也可能不 会很大。虽然随着一些传统工业的衰落,会有一部分产业工人流向其他社会阶层,但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东亚和西方一些国家的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密集性工业企业将加速转移 到中国,从而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将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因此,在相当时期内,中国不会像西 方国家那样,出现产业工人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下降的现象。但是,产业工人内 部的分化也将不可避免,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含量的增加,一部分产业工人将成为现代意义 上的技术工人,从而实现向上流动,进入社会中间层。 实际上,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与产业工人阶层的上述变化

5、,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继续 发展下去,这种变化将与农业劳动者的减少一起,正在并将继续为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中下层 部分逐步缩小做出贡献。 (二)社会中间层已经出现,并且正在不断壮大(二)社会中间层已经出现,并且正在不断壮大 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以社会中间层为主体,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态不再是 金字塔型,而是橄榄型,社会大部分成员处在中等和中上层地位,只有少数人处于高层和较 高层,而处于最低阶层的人也是少数。在传统社会,处在最低阶层地位的主要是农民。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 社会中间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条件。 社会中间层不

6、是某个阶层的代称,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 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按照国际学术界的分类,社会中间层主要由两大部分人组成: 一部分是所谓老社会中间层,包括中小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富裕的自耕农;另一部分 是所谓新社会中间层,主要包括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办事员、 商业服务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在受教育程 度和社会声望上也处于中等和中等以上水平。 1978 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中间层规模有了非常快的扩张,可以说是扩张最快的阶层结构部分 (见前文表 14)。比如,从 1978 年到 1999 年,中国私营企

7、业主阶层所占比重从 0 上升为 0.6%, 个体工商户阶层和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重也分别从 0.03%和 0.23%增加到 4.2%和 1.5%,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则从 2.2%左右增加到 12%左右,都翻了几番。这样,中国社会阶层结构 便开始从原先的金字塔型逐渐向橄榄型转变。 但我们所调查的四个县市阶层结构(参见前文图 2、图 3、图 4 和图 5)的比较显示,目前, 中国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构成成分在城市和乡村有很大的不同。在深圳市和合肥市,社会中间 层的主要成分是所谓的“现代中间阶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而在汉川与镇宁两 个县(县级市),社会中间层的主要成分则是“传统中间阶层”个体工商户

8、。由于目前 中国的多数人口还生活在乡村,而县和县级市行政区域的数量也远远超过地级市的数量,因 此,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目前的社会中间层还是以“传统中间阶层”的成分为主,“现代 中间阶层”成分所占比例还较低。 要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完全成为橄榄型结构,社会中间层还需要大大扩张。可以预见,随着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中间层将会不断得到扩张,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 社会阶层结构的最重要部分、最稳定的社会力量,而且,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 有望构成社会中间层的主体,从而使中国的社会中间层更多地具有“现代社会中间阶层”的 特征。 (三)掌握或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三)掌握或

9、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 在中国社会结构较上层的部分或者说居于优势位置的社会阶层中,掌握或直接运作经济资源 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在这类阶层中,除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外,还有私营企业主与经理 人员。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私营企业主阶层从无到有,经理人员从干部队伍和企业主中分离 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这两个阶层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比例都在逐年稳步上升, 而且还将继续上升,尤其是经理人员阶层的比例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发达国家的发展 经验来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形式的发展,企业主的数量将稳定在一定水平或者相对 减少,而企业经理人员的数量将会明显增加。不过,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规模增

10、长还未 达到顶峰,在未来几十年中,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例还会有所上升。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个体工商户只剩下 15 万户,私营工商 业者则不再存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厂长都被当做国家干部对待,属于工人阶级。在当 时的条件下,权力精英与经济精英甚至文化精英是合二为一的,实际上只存在权力精英,厂 长和经理的首要任务不是发展经济,而是讲政治,搞政治挂帅。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企业家阶层,是不可能实现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的。比如,日本的企业家阶层在 1950 年只占 1.9%,到 1

11、980 年已 占到 6.3%,日本的现代化也就是在这 30 年中实现的。 80 年代以来,中国非国有经济尤其是非公有经济发展得非常快,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避免了 国有企业的许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个体工商户阶层和私营企业主 阶层则是这一支撑点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是一种非常有利的 变化。我们看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并没有很快带动经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缺乏一批经过市场锤炼过的企业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迅速的一个重要 原因,则是有了一批在市场上拼打出来的企业家(特别是私营企业主),他们已经成为中国 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2、中国的第一个私营企业主诞生于 1981 年, 到 2000 年底为止, 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有 176 万家,私营企业出资者有 395 万人,私营企业雇工达到 2215 万人。目前,中国私营企业主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为 0.6%,尚未达到日本 1950 年的水平。 当然,这里还没有包括乡镇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后出现的大批私营企业主,如果加上后 者,其比例会大得多,但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其比例仍然是很低的,估计为 1%左 右。 真正的经理人员阶层也是最近 20 年中出现的,特别是 90 年代以后,随着国有企业进行现代 企业改造以及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经理。私营企业

13、主和经理人数 的多少跟经济发展水平是很有关系的。兹以深圳、合肥与汉川为例。据我们课题组 1999 年、 2000 年和 2001 年在三地所做的抽样问卷调查,深圳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在其十 大阶层中占的比例分别达到 6.15%和 3.08%,已经超过日本 1980 年的水平(该年日本的企业 主和经理的比例只有 6.3%);而合肥和汉川的相同比例各自为 2.84%、0.33%和 0.97%、 1.03%,分别只占深圳的 46.17%、10.17%和 15.77%、33.44%(参见前文图 2、图 3、图 4 和 图 5)。显然,深圳的经济发达程度是合肥和汉川所不能比拟的。一般而言,经理人

14、员和私 营企业主多,意味着投资主体多,投资数量多,这无疑会带动当地经济更快地发展。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比例在过去的 20 年当中也有所上升,这是因为经济增长、城市化 推进和国家的社会管理功能的扩张, 导致了政府组织和公共机构的膨胀。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 城市化还将进一步推进,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还要继续扩展,因此,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人 数还可能继续上升。但与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相比,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整 个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的上升幅度不会太大。对于结构性的变化而言,最为关键的一点是, 在三个等级地位最高的阶层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将从目前比例最高的阶层变为比例最 低的阶层,经理

15、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超过国家与社 会管理者阶层所占的比例。 (四)现代化社会阶层的基本构成成分已经具备(四)现代化社会阶层的基本构成成分已经具备 从以上分析可见,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原来的阶层发生 分化, 新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 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 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 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有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见表 15) ,只是各个阶层 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当前中国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和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商

16、 业服务业员工等属于中间层的阶层规模过小, 还没有达到 1950 年美国和 1975 年日本的规模, 而农业劳动者阶层还过于庞大。当然,尽管中国的中上阶层规模过小,但是已占有一定的比 例。今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在构成成分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可能变化的主要是各个阶层的 规模,其中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会大 大地扩张,这是与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变化趋势。 之所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所有基本构成,这种基本的现代社会阶层格 局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从表 16 可以看出,在从 1965 年到 2000 年的 35 年时间内,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 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已经占了主导地位,这种变化 是符合发达国家的发展和变化趋势的。中国产业结构日趋现代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 业结构和职业阶层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 现在,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 从 20 世纪 80 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