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编号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355006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45编号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45编号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45编号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45编号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45编号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45编号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45编号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 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 ,也有“忧国忧民” 。 “边塞况味” ,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 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 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

2、,但凉州词的余响 不绝于耳, 尤其是那两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羌笛与杨柳, 春风与玉门关, 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 而更为堪忧的是, 面对这茫茫荒漠, 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 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 诗人把它放在这里, 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 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 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 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 既有曹植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

3、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 , 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 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 ,意为 “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 畅洞达, 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 杜甫的 “磊磊落落” 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 “三 吏” 、“三别” 像一部史诗, 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的年轻人,“子 孙阵亡尽, 焉用

4、身独完” 的老人,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沉泥” 的受难者, 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 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 气满乾坤。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 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

5、义” 。 B.文中的“边塞况味” ,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 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 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 高一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6、。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 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 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 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 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文学类文本

7、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裱画徐 马犇 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 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 。 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 ,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 ,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 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

8、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 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 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 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 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 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 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 ; 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 难,很少有人敢

9、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 可揭出几层, 裱画人如存贪念, 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 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 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 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 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 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 人做饭,他仍坚持

10、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高一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 哪知晚年并不平静。 改革开放后, 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 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 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 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 “不老实做,我 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 与他们纠缠不起, 裱画徐按照要求, 完成了一批赝品。 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 没有不透风的墙

11、,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 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 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 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 “身不由己,赝品而已” ,还附上了那几 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 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 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小说第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

12、,帮助读者对裱画徐标化 技术的认识。 C.边寿民人称“边芦雁” ,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 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了裱画徐 的品格。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 (6 分) 6.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 有很强的可读性。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使用了哪 些伏笔和照应?(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 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 二个电影大国。

13、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 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 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 场的关键。 “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 ”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 高一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 中骏也表示赞同, 他指出, 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

14、自然认可。 ” (选自“央广网”2018 年 6 月 19 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 “范式转换” “还原真相”等 旗号, 鼓吹 “告别革命” , 大肆歪曲历史、 诋毁英雄, 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 此, 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 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 年 4

15、 月 23 日) 材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 “中国故事” , 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 比如,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 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 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 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 ,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 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 ,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 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 国声音” 。其中, “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

16、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 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 2015 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 ,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 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 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 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 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 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 小城之春 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 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 ,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 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 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 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 亚文化之风气而生。 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 表面化和粗疏化 : 只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