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35435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伟大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东南低而西北高,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的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建设了数以千万记的桥梁,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衣食住行中,桥梁是为人类的“行”服务的。从古到今,桥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依,息息相关,还与战争、戏剧、民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默默地为公众服务着。桥梁是跨河越谷的人工构造物,是架空的路,让行人、车辆、渠道、管线等安

2、全通过。增强桥梁的跨越能力,以克服江河湖海、深谷陡崖、断层软基、风雪雨及地震等险境始终是桥梁建设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而在古代桥梁方面,中国的祖先也有许多创造性成就为世界所公认。英国科技史学者约瑟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华科学文明史中对中国古代的梁桥、浮桥、拱桥和索桥等桥型的发展都作了详细的评述和考证。(一) 梁桥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梁桥为钜桥。该桥建于商代(公元16-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克商都朝歌(今省曲周县东北),发钜桥头积粟,以账济贫民。”自周代以迄汉,中国多造石柱

3、、木梁桥。古代的石梁桥一般跨度都在10米以下,最大的石梁长达23.7 米。迄今仍保留的中国古代石梁桥当推始建于宋八年(1138年)的安平桥, 该桥共362孔,全长5里(2223米)。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1275年所著游记中对此都有记述。两宋时,无论是城市或乡村,在建造大批石梁石墩桥的同时,又把大量的木梁木板桥的木梁、木板改造为石梁、石板,木柱、木墩改造为石柱、石墩。200多年间,仅一地,见于古籍的桥梁就有110座,其中名桥10座。安平桥,有362孔,桥长5里(2223m),故又名五里桥(现桥长2100m),保持了700余年的桥长记录,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桥始建于宋八年(公元1138年),成

4、于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历时13年,坐落在县安海镇和海安县的水头之间,是跨越海湾的大石桥。据安平志记载,因桥太长,建桥时在桥上造了5座亭子,以便行人休息。这座世界上少见的古长桥,被人们认为是1905年黄河大桥建成以前的七八百年中我国最长的桥梁。又如万安桥,俗称桥,共有47孔,建于洛入,桥总长约890m,桥宽3.7m。桥始建于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完成于宋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两桥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万安桥)虎渡桥又名江东桥,位于龙海县北溪下游,南宋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由木梁桥改建为石梁桥。2001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宋代黄朴在虎渡桥记中说,每一

5、桥孔有3根石梁,最大桥孔的石梁每根“长八十尺,广博皆六尺有奇”。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保管部门曾进行过实测,该桥最大的石梁长23.7m,宽1.7m,厚1.9m,与史书记载基本相符。按花岗石的容重为2.7吨/立方米计,最大的石梁重达207吨。根据强度理论验算,当石梁长为23m时,在自重的作用下,跨中界面的弯拉应力达到花岗石抗拉极限应力的90%。在材料力学诞生前500多年,是如何找到这个依据的,很值得探讨。(虎渡桥)木兰陂回澜桥位于市西南木兰村木兰山下,坐落在汹涌的木兰溪水和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是一座具有引水排水、蓄水灌溉、挡潮防洪、航运交通的综合工程,是宋代大型水利设施。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

6、文物保护单位,其名为“木兰陂”。木兰陂由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堤防工程和人行桥组成。枢纽工程由溢洪堰、南北渠道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等组成。溢洪堰高7.5m,长219m,分32孔。闸堰式坝身由闸室、上游护堤和下游阶梯式消能坦水组成,长111.13m,分29孔,总净宽70.4m。在溢洪堰的两端建有进水闸道。石桥是整个工程的配角,为行人所需,石桥墩是为搁置石梁供人过水和墩土上凿槽,供上下水闸门之用。南闸回澜桥,两孔石梁石墩,宽6.1m,建于南宋八年(公元1138年)。整个工程采用筏形基础。工程建成后的900多年以来,一直保护与灌溉这良田20多万公顷。(木兰陂回澜桥)八字桥建于南宋保祐四年(公元125

7、6年),是城市桥梁布局的佳作,在处理桥与周围街道、河流的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桥为单孔石梁,长条石并列,微微上拱,净宽3.2m,净跨4.5m,高5m;石柱壁式桥台,利于水上交通,西面桥台设有纤道。桥下西面第5根石柱上刻有“时保佑丙辰仲冬日建”字样。(八字桥)江东桥的石梁最为巨大。该桥于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由木梁桥改为石梁桥,计有15孔,每空三片石梁。石桥现存5孔,其中最大的石梁长23.7m,宽1.7m,高1.9m,重量达2000kN(200t)。这样巨大的石梁,在没有重型起重设备的古时,其采、运、安装等工作都是十分艰巨的。(江东桥)不论木梁或石梁,为了加长桥跨,采用了多层并列梁,由下向上

8、逐层外挑的方法,以支撑中部的简支梁。在当时石梁称为叠涩;木梁称飞桥或称握桥,即为伸臂梁桥。木伸臂梁在公元4世纪时已有记载。石桥叠涩,出檐不远;木桥伸臂达到20m。现存清代重修的文县阴平桥为单孔木伸臂桥,桥跨达60余米,桥上建有桥屋。宋代将起源于公元4世纪初的、的单伸臂桥从单跨变为多跨,由单伸臂改进为双伸臂和斜撑伸臂;建造地由山区走向平原,从西部地区到东南沿海地区,并且桥上普遍建有桥屋或桥廊、桥亭、桥塔。木伸臂梁利用木料,横直相间,层层挑出成伸臂,两边伸臂之间搁简支梁,是木梁桥的跨越能力增加约4倍。据古籍记载及1949年尚存的、始建于宋代的伸臂木梁桥,在、广西等东南省份较有名的至少有12座。伸臂

9、木梁桥上均建有桥屋或桥廊,桥台上建桥阁,桥墩上建楼或亭。这是出于运用重力平衡的原理增加桥跨的考虑,挑梁的根部必须由一定的重量压紧压牢,并形成整体,否则就难以建造,即便建成也容易倒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永济桥,是一座4孔5墩的木伸臂桥屋,全长644m,建于1916年,5座墩台上均建有桥亭,用桥廊把桥亭互相贯通。桥亭起着重力平衡做用,把装饰与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二) 拱桥世界上对拱结构的起源众说不一。或认为导源于自然界溶洞天然拱;或认为起自崩落的堆石拱;或认为由于砌墙开洞,逐渐由“假拱”演变而成。在中国,从墓葬结构及仅存实物,显示出拱是由梁与侧柱逐渐演变为三、五、七等折边拱,然后演变为圆拱

10、。跨度亦由小变大,由二三米而到达净跨37.02m,并保持了千余年的世界记录。中国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州安济桥,又称州桥。桥为常见圆弧石拱,拱券并列28道,净跨37.02m,失高7.23m,上狭下宽总宽9m。主拱券等厚1.03m,主拱券上有护拱石。在主拱券上两侧,各开两个净跨分别为3.8m和2.85m的小拱,以宣泄洪水,减轻自重。桥面呈弧形,栏槛望柱,雕刻着龙兽,神采飞扬。桥始建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开工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安济桥制作精良,结构独创,造型匀称美丽,雕刻细致生动,列代都予重视和保护,1991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州桥)中国石拱因南北河道性质及陆上运输工

11、具不同,所以构造不同。北方大多为平桥(或平坡桥),实腹厚墩厚拱。南方水网地区则为驼峰式薄墩薄拱。的永济砖拱桥,旧名响岔桥,其拱的砌法与城门砖拱同,桥为3孔,长约45m。现存石拱桥有34座,建于五代1座、宋代6座。其中建于五代的闽侯县金鳌桥和建于宋初的周宁县纯池镇的豪阳桥,均为单孔卵石拱桥。金鳌桥长17m、宽5m、净跨12m。桥在崇圣寺枯木庵旁,古时通往闽北的石板古道上。豪阳桥拱跨7.2m,全长13m、宽3m。两座石拱桥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河卵石叠砌而成,是迄今为止现存最古老的卵石拱桥。观音桥桥跨三峡之间,又名三峡桥,也称栖贤寺桥。桥为文人学士所青睐,宋黄庭坚的栖贤桥铭,宋王十朋的三峡桥诗,宋

12、东坡栖贤桥诗和王伟三峡桥游记等均有提及。桥以山石作基,单券石造,南高北低,单孔石拱,净跨径10.33m,全长20.45m,宽4.1m。拱圈为9道券并列砌筑,厚95cm,现东西两侧各已毁一道,存7道。拱石非常别致,子母榫卯相接,共有107块。观音桥用四种不同的子母榫卯石。在弯板拱石为凸榫,于联锁龙筋则为凹卯,榫卯不外露,外形则美观。子母榫卯相接的构造方式,最早使用与西汉末年东汉初期的砖砌墓拱中。(观音桥)宛平卢沟桥在门外30里,跨永定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完工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桥全长212.2m,共11孔,净跨不等,自11.4m至13.45m,桥宽9.3m。

13、墩宽自6.5m至7.9m。拱券接近半圆形。桥墩迎水面有尖端镶有三角铁住的分水尖,背水面为削角方形。桥面上石栏杆共269间,各望柱头上,雕刻有石狮。金代原物简单统一,自后历朝改换,制作精良,石狮形态各异,且有诸多小狮,怀抱背负,足抚口噙,趣味横生。桥上及华表柱上等的石狮子,已成为鉴赏重点,亦是统一变化的美学原则的具体应用。卢沟桥早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南方江浙一带水网地区,以舟行为主。潮汐河流,软土地基,因此即使是石拱桥亦尽量减轻重量建造为薄墩薄拱。桥孔自单孔多到85孔(吴江垂虹桥,已塌,尚存残孔8孔)。薄拱的拱厚最小者仅及拱跨的1/66.7,而一般拱厚则为1/20左右。唐继枫桥夜泊

14、名诗中的现存枫桥(清代建)也是薄拱。薄墩之薄,相邻两拱券拱石相接,特别是三孔连拱薄墩桥,中孔大、边孔小,两岸以踏步上桥。桥成驼峰形,造型美观。如拱宸桥创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建。中孔净跨15.8m,两边孔各为11.9m。拱券石厚30cm,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约1m,合大孔的1/15.8。现存最长的多孔薄拱薄墩连拱为宝带桥。桥建始于唐,历代多次重修,现存桥共计53孔,全长316.8m,中间有3孔隆起以通船只,桥宽4.1m。桥头建有石狮、石亭、石塔。中国古典园林中亦常见石拱桥,即起交通引路作用,更与园林景色有机结合,或是主景,或是衬

15、景。如瘦西湖中的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就是佳作。(宝带桥)(五亭桥)中国的木拱桥肇始自宋。宋代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画面高峰处有北宋都城汴京(现)跨汴水的一座木拱桥,名为虹桥。为了漕运,水中无桥墩,桥采用了宋明道年间(公元1032-1033年)有一守牢卒子所发明的“贯木”架桥,即大木穿插叠架为木拱。虹桥桥跨约18.5m,拱矢约4.2m,桥面总宽9.6m,其结构模式见图。桥毁于金元之际,几百年来一直认为已是绝唱。近十多年来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北宋南迁,在今、山区中有数十座古木拱桥,结构与虹桥相类似且有所改进,桥跨增加到35m左右。如云和梅崇桥,桥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其结构透视和构造模式见

16、图。又如泰顺县的泗溪溪东桥。桥长41.7m,跨径25.7m,矢高5.85m,桥宽4.86m。桥上建有美丽的廊屋,为了保护木料,两侧钉有蓑衣式木板。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泰顺县的叶树阳桥竟存世511年。(虹桥断面示意图)(溪东桥)现存23座木拱廊桥,其主拱基本构造与虹桥大致一样;而其拱骨联结的横木、桥面布置、第一系统之间设有小排架等均与虹桥不同。主拱骨架均有单层三边形和双层多边形两种组合而成。三边形骨架,两端斜梁以仰角伸向跨中,通过横系梁与跨中平梁,以榫铆嵌合,上承桥面铺装成整体;多边形双层骨架,系在三边形骨架之间穿插五边形骨架;纵横圆木交错相架,上下纵梁夹住横梁,相互挤压,使上下两层组成一体。为加强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