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354261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1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题答案2018新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园林 164 复习资料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2018 年新版)年新版) 课后习题答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0.10.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p p2 2- -4 4,1010- -131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开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 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

2、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 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 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 特征:特征: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 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

3、检验,并随实践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 发展而不断发展。 0 0.2.2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第一,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第一,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马克思在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 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那么, 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

4、泪。 ” 为了这一崇高理想,马克思付出了很多。马克思在伦敦的时候,经济上很困顿,没钱买面包,没钱付房租,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 来维持生活。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 1859 年,他这样写道:“由于需要抽出许多时间来研究我的政治经济学,不得不拒绝(虽然 很不乐意)人们在伦敦和维也纳向我提出的收入极其可观的建议。但是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 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恩格斯说:“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因此,“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第二,马克思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影响。第二,马克思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影响。美国学者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在他的一本小册子

5、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写道, 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在社会历史领域,在人类社会发展领域,我们对马克思是不能回避的。马克思主义 是得到了历史实践证实的,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在遇到一些现实难题的时候,大家都 会向马克思的理论求助。 21 世纪资本论为什么那么火?因为有马克思的资本论珠玉在前。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 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点,不管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 马克思主义的人,都会承认。比如,反对马克思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

6、,短的是饭后一小时, 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没无闻了。但是,马克思的学说不是这样,它遭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 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马克思思想的完备性就在于,它在每个细节上都表现出正确性,并且使他的所有研究者都能领 受到智慧的魔力。”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影响。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影响。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 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这 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力。 0.30.3 结

7、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马克思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发展变化,提供了一 个科学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各种理论流派,使用了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 化的手段,穷尽解数,最终却难以逃脱经济社会危机的冲击。从石油危机、拉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到近年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债 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占领华尔街”国际运动、各国罢工示威等一系列政治社

8、会危机,使资本主义不得不一次次站在 危机的悬崖边。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园林 164 复习资料 2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11.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9、。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 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 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 主义实践的胜利。 1.21.2 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p25p25- -2828) (1)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的智能而言的。正是由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所以根据控制论理

10、论,运用功 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械化,叫人工智能。 (2) 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的智能主要是生理的和心理的过程。 电脑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 类的部分思维能力,但它同人脑相比,局部超出,整体不及。智能机器是人类意识的物化,它的产生和发展, 既依赖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又必须以人类意识对于自身的认识为前提。 (3)(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性) :

11、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 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31.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p38p38- -4040)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 成事物的诸

12、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哲学基础) 。 (5) 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

13、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中国共产 党利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指导中国不断前进。 1.41.4 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p46p46- -5454) 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 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 本环节和基

14、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当中。 (2)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 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实践水 平。 (3)战略思维能力;要求我们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博大胸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通过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园林 164 复习资料 3 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 在原则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

15、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4)底线思维能力;一方面,严守原则,不仅要画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踩雷区,比如说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 法律的底线等,总之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受警惕,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 真正敬法畏纪,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 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另外,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著, 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 (5)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

16、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 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在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贯彻包括创新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党就 一定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2.12.1 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 ,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 ,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p61p61- -6363,7272- -7474) 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 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