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139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353655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15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139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139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139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139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139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1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139(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 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 139 项目管理项目报告路面 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集 139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二)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二)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设计 设计图纸文件校核 观测仪器检验 钻孔造孔放样定位 检测验收 仪器购置设备 加工 外业观测 预留预埋放样定位 检查验收 验收入库 观测资料检查 土建施工 平差计算 设备安装调试 编制成果表 工程竣工资料整理编绘 观测资料整理分析 编写变形分析报告 施工期周 期观测 建

2、筑施工 安装调试 仪器设备 购置加工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 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 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DJ33689) (2)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094)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91) (4)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17942-2000) (5)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SL19797) (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

3、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 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 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 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 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 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 进尺 1 m

4、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 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 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 100mm。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钻孔垂直度应 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的要求。 钻孔进尺满足设计要求后,应通知设计、地质、监理工程师,参加钻孔终孔验 收,并进行单项工程阶段性验收签证。终孔验收后,及时进行倒垂孔保护管、钢管 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安装埋设。各类金属管材、材质型号、加工均应满足设计要 求。倒垂孔保护管应认真组装调试,并进行保护管垂直度检测,保护管垂直度必须 满足其有效孔径大于 100mm,加固以后进行灌浆。钢管标、钢、

5、铝管双金属标、 保护管、芯管应认真组装调试,满足设计要求以后,芯管根部(1m2m)采用水 泥浆灌浆固结,保护管芯管间距 2 米采用橡胶圈加固。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 双金属标保护管、芯管安装完成后,其管口均应安装保护装置,以防损坏。钻孔施 工单位应提交钻孔地质柱状图,钻孔垂直度检测单位应整理并提交钻孔与保护管垂 直度检测资料以及保护管芯管安装埋设竣工图。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 标施工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会请监理工程师会签单项工程 竣工验收签证。 4.变形监测设施予留予埋: 布设在砼大坝各层廊道的变形监测设施(如引张线、静力水准、正、倒垂线测 站、精密导线、弦矢导线

6、、竖直传高、垂直位移监测点) 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予留、 予埋放样测量,并进行予留槽、予埋件安装施工,予留槽、予埋件安装施工应准确 定位、安装固定牢固,完成以后进行检查验收。予留、予埋部位砼浇筑施工完成后 应及时进行复测验收,检测是否变位走样。如存在跑模走样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予 以处理。 5.正垂线埋管埋设安装: 布设在砼坝体中的正垂线埋管(砼管、钢管)应按设计坐标进行放样测量,在埋 管部位准确标定其中心位置,进行埋管定位。埋管垂直度应严格控制在设计允许的 偏差内。埋管应牢固加固,以防止在砼浇筑施工中发生变形。严禁碰撞。砼浇筑施 工完成后应及时复测正垂线埋管垂直度。以调整后续埋管的垂直度。砼管在

7、安装过 程中管口应平顺衔接,防止错台,接口处应用油毡封闭,防止水泥砂浆流入。钢管 在安装过程中管口应平顺衔接,焊缝应平整、严密。正垂线埋管埋设安装完成以后, 应及时整理编绘埋管竣工资料。 6.变形监测设备安装调试: 6.1 倒垂线安装调试:采用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复测保护管垂直度,确定倒垂线 锚块埋设位置。安装倒垂浮体组,安装倒垂线锚块,通过滑轮将安装倒垂线锚块的 不锈钢丝吊入倒垂线保护管,依靠锚块重力张拉不锈钢丝。按照锚块埋设位置将不 锈钢丝在管口准确定位。在倒垂线保护管内安装注浆软管,准确计算埋设锚块水泥 沙浆用量,通过注浆软管平缓注入埋设锚块水泥沙浆。注浆结束后再次检测不锈钢 丝在管口的

8、准确位置,如发现安装位置有偏移,应即时进行调整,使之恢复到锚块 埋设位置。 倒垂锚块埋设安装 710 天以后, 安装倒垂浮体组和倒垂线不锈钢丝固定夹具, 按设计要求计算浮体工作浮力进行倒垂线不锈钢丝张拉。按照浮体工作浮力向浮体 组注入变压器油,在浮体支架上盘绕固定富余钢丝。加盖浮体组保护盖。在砼观测 墩上埋设垂线座标仪基座。 6.2 正垂线安装调试: 复测正垂线埋管垂直度,确定正垂线埋设位置。按照确定的正垂线埋设位置, 安装正垂线悬线装置、固定夹线装置、活动夹线装置。悬挂正垂线阻尼重锤,固定 夹线装置。 在正垂线砼观测墩上埋设垂线座标仪基座。 在正锤油桶中注入变压器油。 6.3 引张线安装调试

9、: 引张线安装前应检验采购的配重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准确测定引张线安装轴 线,按照引张线安装轴线进行端点、测点装置埋设安装,端点滑轮槽、夹线装置 V 型槽与测点读数钢尺高差应控制在1mm2mm 以内。 张拉并固定引张线不锈钢丝。 在测点处安放浮船与水箱。引张线钢丝复位精度应优于0.1mm。 6.4 视准线安装施工: 按设计布置准确测定视准线端点、测点位置,埋设视准线砼观测墩,在砼观测 墩顶部埋设强制对中底盘,强制对中底盘应调整水平,倾斜度不得大于 4。视准线 各测点底盘中心应埋设在两端点底盘中心线的连线上,其偏差不得大于 10mm。 6.5 静力水准安装施工: 静力水准测点、标定点和连通管壁槽

10、、管槽支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土建施工。 静力水准安装施工之前,测点、标定点和 PVC 管应认真进行清洗。测点、标定 点和 PVC 管应按出厂说明进行组装,组装完成注入纯净蒸馏水,注入蒸馏水后必须 认真排净空气气泡,并进行静力水准系统标定。 7.变形监测施工期观测与资料整理分析: 7.1 用于大坝变形监测的仪器、设备须进行计量检测,率定和检验。使用性能必须 满足国家有关计量检测规定。 7.2 施工期观测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期观 测频次应执行设计技术要求。 7.3 施工期观测资料应及时检查、平差计算,并进行资料初步整理分析,及时报送, 雨季、汛期和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

11、观测,以密切监测工程安全施工。 7.4 观测记录,必须内容真实完整,字迹清晰,不得任意涂改。 7.5 年度观测资料应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变形过程曲线,编写初步分析报告。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技 术 设 计 踏勘、选点、建标、埋石 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GPS) 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 仪器设备检校 观测原始记录检查 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整理成果资料 检查验收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 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

12、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 书进行测量作业, 应遵守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 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国 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 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 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 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

13、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 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 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 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 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 和规定。 1.3 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国 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 GPS 测量规范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1.4 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 质情况。例如了解冻

14、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 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 了解以下内容: 2.1 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 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 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 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 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

15、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 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 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 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 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 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3.1.2 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 困难类别。 3.1.3 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施测年代、采用 的技术依据和选用的基准;分析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

16、指出利用的可 能性。 3.1.4 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采用的平面基准、等级划分以及各网点或导线点的点 号、位置、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与联测方案;初步确定的觇标高度与类 型、标石的类型与埋设要求;观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 3.1.5 高程控制:说明采用的高程基准及高程控制网等级,附合路线长度及其构网 图形,高程点或标志的类型与埋设要求;拟定观测与连测方案,观测方法及技术要 求等。 3.1.6 内业计算: 外业成果资料的分析和评价, 选定的起算数据及其评价, 选用的计算数学模型, 计算与检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成果资料的要求等。 3.2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过程如下: 3.2.1 已有控制网成果的精度分析,必要时实测部分角度和边长,掌握起算数据的 精度情况。 3.2.2 根据控制网的用途、工程规模、类型及建筑布置、精度要求来确定控制网的 等级;根据测区地形、起算点情况及使用的仪器设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