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最新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348444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最新(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第十一册二、教材分析 1、从整体结构上看,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 本册教材的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和以往一样采用并列式散点式而非单元式,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上课内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同时本册教材进一步延续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 2、从学习领域上看,强调综合性。 全册共有16课,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一课专题欣赏,“综合探索”领域也是一课,但其他课中也渗透了综合,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三、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在绘画方面具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

2、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具有较好的欣赏能力。但是,学生的美术技能基础和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美术的兴趣也远不如低年级。创作形式上缺乏想象力,一般是比较实际的去描绘事物。造型和审美能力相对低年级比较强。 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对绘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对美术现象进行较为理性和深刻的分析,但每个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门外汉。 四、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分为欣赏、绘画、工艺三部分内容组成。 (一)、认知目标分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 (二)、技能目标分练习和初步学会两级。 (三)、情感目标分接受和初步具有两级。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

3、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教学措施: 这是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过渡时期,欣赏内容和设计教学的内容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这既要尊重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注重知识内容的趣味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更具有理性思维的深刻性。 六、教学进度周次内容课时11、徐悲鸿与奔马2

4、222、戏曲人物2433、水墨人物2644、画家林风眠2855、蔬果造型21066、秋之韵21277、做做陶艺21488、中国扇子21699、小小果壳箱2181010、流动的风景线2201111、公交站台设计2221212、街市新貌2241313、生活与科幻2261414、窗外的风景2281515、新家园16金银器301617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美术万花筒321徐悲鸿与奔马教学目标:1.赏析徐悲鸿的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2.初步掌握奔马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感受艺术美,初步掌握构图技巧。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搜集徐悲鸿的美

5、术作品。教学过程1.感受徐悲鸿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美。(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作品。(2)教师课件演示。2.欣赏作品奔马。(1)从这些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2)教师重点讲解奔马作品。(3)小结3. 分析奔马的艺术特点。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4.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绘画工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课件、范画作品、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技法介绍。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你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1)了解学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情况。(2)师生互动,了解水彩、水粉、素描铅笔、油画棒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3)教师现场演示一些特殊技法(如湿画法等),开阔学

6、生的眼界,拓宽创作思路。2.教师演示作画步骤。怎样开始你的创作呢?教师展示自己的范画和优秀的学生作品。(1)选择自己喜爱的。(2)根据表现内容确定构图形式。(3)确定画面的主次关系。选择最感兴趣的风景作为画面的中心。(4)开始表现。3.学生创作。2戏曲人物教学目标:1.调查戏曲人物的文化艺术成果。2通过戏曲人物赏析,培养戏曲人物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戏曲人物赏析,培养戏曲人物的积极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戏曲人物赏析,培养戏曲人物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欣赏感受。说一说,你了解的戏曲人物?揭示课题:戏曲人物。2.欣赏图片,分析探索。(1)戏曲人物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出

7、来?师生讨论。(2)师生互动:比较戏曲人物特点。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3)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3.范例赏析,拓展设计思路。出示范作,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4.作业展示、教学评价。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欣赏评述。(1)组内交流调查作业。(2)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师生就“戏曲人物”展开话题。2.精心策划,组合构建。3.小组合作。学生创作合作完成作品。4.展示交流会:欣赏作品。3水墨人物教学目标:1.探究水墨人物的形式与内容,理解它的内涵。2.学会水墨人物的基本方法,形成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水墨人物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在设计元素中体现创意思维。教学过

8、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淡色的卡纸若干张、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揭示课题:水墨人物。2.小组学习、欣赏感悟。(1)请每组同学拿出事先收集到的水墨人物。(2)分组研究、讨论。水墨人物一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能发现这些水墨人物有哪些相同之处?(3)小组讨论交流,组际反馈。(4)教师简要小结并板书。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探究学习。(1)欣赏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图片资料。(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水墨人物设计活动。选择怎样的主体图形?主体图形安排在画面的什么地方?(3)画设计草图。(4)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时点评。2.创作实践。(1)请学生说说自己感兴趣的校园生活

9、。如:每年的校园狂欢节活动、校园田径运动会、万圣节的化装舞会、六一节的庆祝活动等。(2)课件展示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水墨人物,学生欣赏。3.展示评价。(1)展示学生的作业。(2)引导学生大胆表述和评议,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3)学生相互签名留念,相互赠送水墨人物。4.课后拓展。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和已经收集到的水墨人物,在班里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会。4 画家林风眠教学目标:1. 了解画家林风眠,感受细节之美。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教学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感受细节之美。教学难点:了解画家林风眠,感受细节之美。教学过程:第一 课时教学过

10、程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1)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2)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展示画家林风眠,感受细节之美。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1.深入讨论。(1)展示画家林风眠的作品?(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画。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2. 大胆创作。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自由画作品。3 . 欣赏交流。(1)评一评,同学或自己的作品。(2)教师评价: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3)小结。5蔬果造型教学目标:1.欣赏蔬果造型画,了解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通过蔬果造型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蔬果造型技术。

11、教学难点:掌握蔬果造型技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1)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3)小结:(4)揭示课题:蔬果造型。2.欣赏蔬果造型画。(1)蔬果造型画给你们什么感受?(2)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展示:蔬果造型的制作过程。2 .重点研究两幅蔬果造型画。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教师小结。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3 .学习蔬果造型技术。4 作业要求:画蔬果造型。5 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的蔬果造型作品,并在

12、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6.课外延伸:课件展示蔬果造型的其他制作形式。6秋之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秋之韵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2.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一个有特色的秋之韵,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秋之韵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一个有特色的秋之韵,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 秋之韵欣赏,初步感受。(1)欣赏秋之韵。(2)相互交流:(3)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2. 秋之韵欣赏,激发兴趣。(1)出示秋之韵。提问:欣赏后,有什么感受?发现了什么?(2)教师介绍秋之韵:(3)欣赏秋之韵,初步了解秋之韵的颜色和造型特点。3.学生创作秋

13、之韵,了解秋之韵的制作方法。(1)出示秋之韵,了解秋之韵的造型特点。秋之韵的造型有什么特点?(2)演示秋之韵的绘制方法。4.学生作业。作业要求:在卡纸片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秋之韵。教师巡视指导。5.作业展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 秋之韵欣赏,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秋之韵知识?2. 秋之韵作品欣赏。学生欣赏,教师总结。3.欣赏交流。4.学生设计,教师巡视。5.组织秋之韵作品展。7 做做陶艺教学目标:1.了解陶艺的造型特点。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环境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陶艺的造型特点。教学难点:了解陶艺的造型特点。教学过程:第一 课 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14、、初步感知。(1)出示图片,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2)教师揭题:陶艺。(3)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陶艺。(4)小结。2.范作欣赏、加强理解。(1)请学生看书中图示,了解陶艺各部件的名称。小组交流。(2)学生上台汇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小组讨论,激发创意(1)怎样设计陶艺的外形?分小组讨论外形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拓展思路。(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并示范几种基本形的制作方法。(3)小组讨论并交流美化方法。2.欣赏拓展,学习制作。(1)出示几种学生范作。(2)明确作业要求:以个人或同桌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漂亮的陶艺。(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并提示:外形和美化上都要有创意,要实用性和个性并重。3 .展示交流,小结延伸。(1)让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同学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