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效益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343888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366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效益_第1页
第1页 / 共366页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效益_第2页
第2页 / 共366页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效益_第3页
第3页 / 共366页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效益_第4页
第4页 / 共366页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效益_第5页
第5页 / 共3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效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与效益(3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的演变与效益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的演变与效益 (一)科学管理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一)科学管理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如同管理的其他活动一样, 人事管理在本世纪初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0 世纪初叶, 泰勒(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美国被广泛地采用。它对人事管理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引起了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革命。 在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之前,企业管理员工的最有效方式通常认为就是不断地监督 和以辞退员工来进行威胁;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员工的生产力是相同的,如果 员工的生产力不能达到相同的标准,就会遭到解雇。而科学管理理论认为,所有 员工的生产力不可能完全

2、相同。泰勒、弗兰克(Frank) 、莉莉安吉尔布莱斯 (LillianGilbreth)和亨利甘特(HenryL.Gantt)等人相信,企业应该采取科 学和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设计工作。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个原则 1: (1)对员工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并使之拥有工作所需的技能;而 在过去,则是由员工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3)与员工齐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做。 (4)管理者与员工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者把自己比工人 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在过

3、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被推 到了员工身上。 泰勒宣称企业如果遵循这些原则,会给员工和管理者双方带来繁荣,员工会获得 更多的收入,企业也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泰勒还认为,企业管理员工的关键 是通过开发精确的工作分析方案来选择员工并以此来支付员工报酬。根据当时普 1 Fredick W. Tayer: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New York: Harper ij;i,j=1,2,n 目标函数(6-1)的实际意义是,在所设计的报酬方案下,委托人获得最大的期 望产出。约束条件(6-2)是参与条件,即企业家所获得的报酬 Si扣除自身付出

4、的成本 Ci(Xi)后的剩余,还应高于其保守效用 Ui,否则他就不愿充当代理人。约 束条件(6-3) 、 (6-4)是激励相容条件,即在给定的报酬方案下,i 类企业家不 必装扮成 j 类企业家,j 类企业家也不必装扮成 i 类企业家。这两个条件保证具 有不同成本的企业家不能因为相互冒充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为便于说明问题,现考虑行为成本高低两种类型的企业家,第 1 类企业家的成本 低,第 2 类企业家的成本高,他们的边际成本之间存在关系:C2(X)C1(x); 且设他们的保守效用 U1=U2=0。那么,求解委托代理问题(6-1)(6-4)(其中 i=1,j=2)得: S1=C1(X1)+S2C1

5、(X2)(6-5) S2=C2(X2)(6-6) C1(X1*)=1(6-7) C2(X2*)=1+(1/2)C1(X2*)C2(X2*)(6-8) (6-5)式说明,高成本企业家的报酬等于其成本;(6-6)式说明,低成本企业 家的报酬除了弥补其成本支出以外,还要将其剩余产出的部分奖励给他,这部分 的数额就是他完成与高成本企业家同等数量产出时,比高成本企业家相比节约的 成本量。 (6-7)式说明,低成本企业家的最佳产出目标是在仅有该类企业家时的 最大可能产出,此时其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产出;(6-8)式说明,高成本企业 家的最佳产出要比在仅有该类企业家时的最大可能产出要低,并且与该类企业家 在企

6、业家群体中所占比例有关。上述结论可用图 6-4 表示。 高成本企业家的最优产出目标为 X2*,低成本企业家的最优产出目标为 X1*; 优化 报酬方案为: S2=C2(X2*)=A+D S1=C1(x1*)+S2C1(X2*)=S2+C1(X1*)C2(X2*)=(A+B)+D 图 6-4 成本高低不同两类企业家的激励报酬方案图 6-4 成本高低不同两类企业家的激励报酬方案 在这样的报酬方案下,高成本企业家的所得 S2只够补偿其为获得产出 X2*所付出 的劳动,即图 6-4 中的 A+D 部分,不能够分享其产出的剩余部分 C。换言之,委 托者不鼓励高成本企业家的产出超过 X2*;反过来,高成本企

7、业家出于自身行为 成本以及与其它企业家比较的考虑,也不会过多的增加产出。 对于低成本企业家来说,他的报酬 S1不仅能补偿其付出的劳动 A+B,还能获得其 产出剩余部分(C+D+E+F)中 D 部分。那么,低成本企业家就没有必要装扮成高成 本企业家了,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他所能获得报酬仍然为(A+B)+D,如果其产 出也为 X2*, 则报酬也为 A+D。 换言之, 委托者鼓励低成本企业家尽可能多地产出。 上面从委托代理角度讨论了不同行为成本企业家的激励报酬方案,但在实际生活 中,企业家的行为成本是未知的,不同企业家之间也难以区分,因此,产出计划 主要是通过报酬方案的设计得以实现。企业家的最低报酬应

8、以行为成本最高者的 所得为基数(A+D) ,再加上各自产出中成本付出部分(B)。 四企业家年薪确定存在的困难四企业家年薪确定存在的困难 尽管从原理上能够对企业家的薪酬提出合理的确定方案,然而,其实现还存在一 些困难有待克服。 1 企业家的行为成本是什么?如何估算?为了获得资产所有者期望的产出,不同 类型的企业家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数量上。例 如,企业家自身的成本就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长期投资成本(如受教 育、培训、遭受失败等付出的代价) 、短期成本(经营企业的劳动付出) 、机会成 本和风险等。此外,还有经营费用等。对于给定比较对象的企业家们,从什么成 本角度,

9、用什么计算方法,找出他们中成本最高者并确定其报酬数额,是制定激 励报酬方案的基础。 2 资产所有者期望企业的产出是什么?对于资本家而言,企业的目标主要是经济 利益最大化;对于国有企业,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除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一目 标之外,还有诸如劳动就业、环境保护、协调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等目标。不同 的企业家,各自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其企业目标也就存在差异。要设计出 有效的激励报酬方案,就得找出他们的共同目标和不同目标,并进行综合化、计 量化,使其与企业家成本具有可比较性。 3 企业家的成本与企业产出之间的存在什么样关系?企业产出在多大成份上是由 企业家贡献的?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设计激励报酬

10、方案的依据。 4 企业家比较对象的选择。一般说来,企业家比较对象越多,激励作用就越小。 比较对象的确定不能由委托方一方确定,应该取决于代理者 企业家自己的参 照对象。那么,企业家的比较对象是按地区、行业选定呢?还是按企业类型,或 通过对企业家素质的测评分类给定呢?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企业家薪酬问题主要是解决企业家激励问题,实现企业所有者的目标;不 能依靠年薪制解决企业业已存在的所有问题,还需要通过组织重构、财务重构和 经营重构来寻求其它措施,甚至对企业家薪酬研究的本身进行创新,比如将企业 家作为领导团队成员,由研究企业家个人薪酬改为研究团队薪酬等。我们认为, 经理工资市场化是解决企

11、业家薪酬问题的最好办法。但在企业家市场还没有形 成与完善之前,对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助于经理工资市场化的进程。 第三节知识工作者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第三节知识工作者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表 现在技术的较量上,而技术的竞争又表现在人力资源,特别是知识工作者 (knowledgeworker)的较量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一大环境,为知识工作者的 流动创造了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 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为知识工作者的流动提供了可能,于是知识工作者的全 球流动也将日益频繁,成为未来人力资源流动

12、的一大趋势。尽早地预见知识工作 者流动的规律, 对于国家或地区构筑人力资源战略, 有效地开发与使用人力资源,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虽然彼得德鲁克教授早在二十世纪五十 年代就提出知识工作者的概念,当时知识工作者在中国提出是近年来的事情,有 关的学术研究并不充分,知识工作者流动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前瞻性课题。笔者下 面对知识工作者流动的特点、原因和对策做出初步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给出 主要启示。 一知识工作者及其流动特点知识工作者及其流动特点 (一)知识工作者(一)知识工作者 随着知识与技术全球化创新的涌现、速度型企业的出现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现 代企业正面临着一种新的竞争环境不间断的

13、变革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一 环境下,国家、企业要生存,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通过管理找到知识创 造、传播和运用的最佳途径。而知识的产生与应用归根到底离不开高效率和高素 质的员工。也就是说,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 增殖,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工作者来实现。 知识工作者,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 彼得德鲁克首先发明这个术语的时候,他实际上所指的知识工作者是经理人或 者执行经理。今天这个术语在实际使用中已经被扩展到大多数白领或者职业工作 者。 知识工作者作为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更多追求

14、来自工作本身的满足。具体来说,他们具有如下特点:(1)他们主要从工作中 获得内部满足感;(2)他们的忠诚感更多的是针对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公司老板, 他们有自己的福利最大化函数,他们是否加入某个企业取决于自身的选择,而不 是被迫加入的;(3)他们是“自愿者” ,如果待遇不公或者收入未达到他们的期 望值,他们很可能自谋出路;(4)为了和专业的发展现状保持一致,他们需要 经常更新知识,他们对专业的投入意味着他们很少把工作定义为每天工作 58 小时,每周工作五天;(5)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报酬,他们希望在工作中拥有 更大的自由度和决定权,同时也看重支持;(6)他们的工作更多地依赖知识自 身拥有的知识而不是

15、外在条件或工具,因此,他们具有更大的流动性。 (二)知识工作者流动的特点(二)知识工作者流动的特点 知识工作者流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 流动频繁 由于知识工作者自身都掌握一定的技术,他们追求的是自身的发展,同时兼带优 厚的福利,一旦他们发现当前的环境不再适合自己的发展或待遇不公时,他们便 会另谋出路。据美国的一份调查,1976 年的大学毕业生到 1980 年时,他所掌握 的知识已有 50%陈旧老化, 到 1986 年完全陈旧过时。 因此, 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 促进了知识工作者流动的加快。为应付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知识工作者更加受 到大公司、大企业的青睐,因而他们也更易流动。 2 流动

16、方式多样 随着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流动方式也层出不穷,如考任制,即实行公开招考, 用人单位自由选择人才,人才也可凭借实力自由选择单位,这种方式备受知识工 作者推崇;兼职制,这种方式鼓励知识工作者的智力流动,一个人可以同时服务 于几个单位;交流制,美国经常组织大学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使理论和应用技 术相结合;优惠制,为促进知识工作者向边远地区流动,在工资、住房、财物等 方面对他们采取优惠政策;轮换制,在采取优惠政策的同时实行轮换,以调动知 识工作者开拓边远地区的积极性。这两种方式的配合使用对我国目前西部大开发 战略下的人员流动而言,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考。 3 流动失衡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技术环境相对落后,无法有效地抗衡发 达国家对人才的吸引力,从而造成本国的人才流失。近年来人才流动的一个显著 特点就是知识工作者移民比重增大。发达国家所实行的移民政策和优越的技术环 境均促成了这种定向流动。类似地,在一个国家内部,人才流动也严重失衡,大 量知识工作者从边远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如我国西部、西北部地区长期以 来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孔雀东南飞”现象。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