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弹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4534032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弹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弹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弹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弹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弹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弹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2020)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弹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弹力(第二课时)【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1) 认识力的作用。(2)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1)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2)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3)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1)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2)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2、;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教材分析】弹力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二课时。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力以后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力的存在,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弹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并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学会使用工具准确测量并描述力的大小。但学生对“弹

3、簧测力计”这个工具很陌生,在读数上有很大的困难。本课要帮助学生理解弹性原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要教会学生正确读数,除了知道最大量程,还需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顿,知道在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回顾上课“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实验,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做铺垫。第二个活动: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作用、结构和力的单位。第三个活动:学习使用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要的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第四个活动: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性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性

4、能有一个了解,同时也需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力以后的学习,学生主要从施力方向上认识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但学生对力的大小缺乏准确的数字认识,不会使用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在学习新工具的过程中将会有很多的问题。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性原理制成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

5、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工具十分感兴趣,渴望使用新工具。通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力以后的学习,学生对力的存在和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活动,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作用、结构和力的单位。知道量程和分度值。2通过实验,能够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 通过小组活动,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制作弹力玩具。科学探究:1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弹性与弹力。2. 结合力的测量,能够在教师的引

6、导下研究影响弹力的因素。3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必要时要收集一定的数据。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观察需要有一定的顺序。2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应用弹性知识。3. 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2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学会设计并制作弹力玩具。【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起物体需要的力。【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弹力玩具。【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弹簧测力计、文具盒、水杯、夹子、气球、塑料袋等身边的物品。【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7、】一、知识回顾1课件出示上课中“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图片”,提问: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关系?生: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地越长。2追问:如果继续无限制地在弹簧上挂钩码,弹簧会怎么样呢?生:弹簧会失去弹性,无法回到原来的长度。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介绍弹簧测力计做铺垫。明确这个实验的研究结论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 描述: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2. 学生先观察图片,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 描述: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2. 发放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说一说它

8、的结构。注意:观察时,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3学生观察活动。4. 借助大的弹簧测力模型模型介绍其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挂钩。5. 结合板书,讲解正确量程和分度值:“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小一格的大小就是分度值,比如这个测力计的最小一格是0.1,读数时加上力的单位,读作0.1N。测力计上最大能测量的值就是它的最大量程,如这个测力计的量程就读作5N。”6. 问:你们手中的测力计的最大数值是多少呢?想想它可能有什么作用?生:5N。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数值。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包括:工作原理、作用、力的单位。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再看实物,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重点培养学生观

9、察的能力和有一定观察顺序额习惯,再由教师借助大模型介绍结构名称,学会读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三、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 借助视频演示测力计的使用:使用之前的注意事项。2. 学生齐读课件上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处;(2)要让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3)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被测物体的重量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3. 看完视频后,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测量老师手中的一个鸡蛋呢?生:可以把鸡蛋放在袋子里。追问:什么样的袋子?重的行不行?生:不行,就放在一个轻的塑料袋里。4. 分发小组塑料袋:“对于不能直接挂起来

10、的物体,我们借助质量忽略不计的塑料袋。下面大家一起试一试,测量提起一个鸡蛋,需要多大的力”。5. 学生测量鸡蛋,师巡视、指点、汇报。6. 课件展示更多的物品:苹果、橡皮、粉笔、胶带、文具袋、水杯、衣物、书包、书等等。我们可以利用手中5N的测力计测哪些物品呢?追问:为什么不能测书包?生:书包太重了,超过了5N。7. 填写实验记录单。8. 学生汇报交流。设计意图:在研究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后,介绍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弹簧测力计,帮助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工具的使用,符号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在读数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多的困难,需要不断使用测力计,在练习中逐渐克服困难。四、设计弹力玩具1开火车

11、小游戏:说一说你知道的弹性物品。2开火车小游戏:说一说你知道的弹力玩具。设计意图:通过对有弹性的物品、身边的弹力玩具做知识回顾和铺垫,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做材料的提示和准备。3描述:杠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弹性物品和玩具,你们想不想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弹力玩具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利用弹性物品设计弹力玩具。4小组讨论: (1)我们小组想制作的弹力玩具的名称是什么?它能干什么?(2)我们小组想利用的弹性物品有哪些?还需要什么非弹性物品? (3)我们想怎么制作这样的弹力玩具?5分发大画纸,小组合作画玩具的设计图。6小组上台汇报交流:它是如何利用弹性来工作的?设计意图:通过画设计图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能力,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时与玩具的导入部分相呼应。【板书设计】9弹力形状或体积 弹性 弹簧测力计 弹力 力的单位:牛顿(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