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典型案例记录簿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336148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沟通典型案例记录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校沟通典型案例记录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校沟通典型案例记录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家校沟通典型案例记录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家校沟通典型案例记录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校沟通典型案例记录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沟通典型案例记录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学期:_昌邑市北孟镇第一中学家校沟通典型案例记录簿家访教师:_使用说明1、每本记录簿,用于一名典型学生。2、家访教师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筛选,确定自己负责学生中的特殊人选。3、制定好相应的计划,多关注学生的思想、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容,力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步骤认真做好辅导纪录。4、对阶段性的评价,要结合前后表现进行对比。5、学期末及时做好总结。北孟一中家访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统一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共同做好做好全员育人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制定家访制度。一、家访形式1、走访学生家庭;2、书信、便条联系;3、请家

2、长来校座谈二、家访容1、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双向沟通家校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形式以及总结推荐其成功的经验,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3、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家长做好学校的正面宣传工作;4、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5、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等。6、探讨、制订学生成长教育方案或方法。三、家访原则1、计划性原则。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充分掌握学生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优缺点,并对学生家庭及家长情况有所了解。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家访

3、的要点。2、性原则。家访时既要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更要了解学生在家表现,要充分尊重家长,不自以为是,认真倾听家长(或学生)的不同意见和建议。3、有效性原则。家访要全面细致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肯定成绩,恰如其分地指出缺点及不足,饱含期盼地提出学生的努力方向及奋斗目标。认真听取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仔细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听取家长意见建议,激发家长的希望,明确对家长的要求。4、赏识性原则。家访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肯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通过家访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家访时,对优等生优点讲足,缺点谈透,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困难生要充分肯定,寻找原因,多谈希望,

4、鼓励奋发图强,不断进步。5、重复性原则。学生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情况在不断变化,重复家访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才能不断健康成长。6、分层次性原则。家访必须分层次进行,重点是学有潜力的学生,特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学生,外来务工的子女,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有转学或流生倾向的学生,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或发生特殊情况的学生等。四、家访注意事项1、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2、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3、尊重家长,抱着热诚欢迎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意见,切忌与家长“斗气”。4、牢记安全第一,注意家访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五、考核1、学校把

5、教师家访情况作为教师师德情况的重要依据,在评先、评优及职称晋升中,对该学年度没有家访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家访记录情况存入教师本人师德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聘任、职评的重要依据。2、对家访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家访经验进行推广北孟一中家访教师资料表性别年龄任教学科教师简介教师寄语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姓 名班级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电 话爱好特长主 要个 性特 点日常行为及心理表现家 庭成 员姓 名年龄工作单位文化程度电 话备注父 亲母 亲家 庭情 况家校沟通计划教师对学生家访记录家访方式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过程家访对象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过程家访对象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过程家访对象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过程教师通过家访对学生发展的阶段性评价家访前家访后教师感悟教师对学生家访记录家访方式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过程家访对象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过程家访对象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过程家访对象家访时间家访对象家访过程教师通过家访对学生发展的阶段性评价家访前家访后教师感悟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家访学生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学期教师工作总结 备忘录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