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5867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1) 人教新课标版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第一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 B.用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C.用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生石灰 D.用石墨为原料制取金刚石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空气 C.蒸馏水 D.石油3.一些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生石灰(CaO)做干

2、燥剂,该物质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4.人间四月芬芳菲,春天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5. 下列药品的包装箱上应贴有标志的是( )A.浓硫酸 B.红磷 C.氯化钙 D.硫酸镁6.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7.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属于安全措施的是()A.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

3、验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8.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燃烧匙 B.烧杯 C.蒸发皿 D. 试管9.食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为补充铁提倡使用加铁酱油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C.常吃加入明矾(KAl(SO4)212H2O)而炸制的油条 D.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加入过量的防腐剂10.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CO、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B.都

4、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11.(4分)用名称或化学式填写:(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胃酸的主要成分 ;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4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1)个钠离子;(2)个氢氧根离子;(3)氧气分子 ;(4)硫酸 。13.(4分)我们曾做过: 木炭硫粉铁丝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用序号填写,下同) ;产生耀眼强光的是 ;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 。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

5、根本依据是 。14.(4分)根据下列要求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2)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3)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4)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 。15.(5分)苏丹红是一类染色剂。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物品中,家用的红色地板漆或红色鞋油通常含有苏丹红的成分。根据2004年4月MSDS提供的数据,苏丹红存在有限的致癌作用,不可服用。2005年2月23日中国政府发布紧急公告,禁止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下表是苏丹红1号的有关信息:编号化学式C16H12N2O外观暗红色或深黄色片状晶体溶解度在水中:0.01g/100 mL ; 汽油中:任意比例互溶熔点404

6、406 升华475 致癌原因在人体内分解出一种有毒的有机物(苯胺)试回答下列问题:(1)苏丹红1号中含有 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在上表给出的信息中,属于苏丹红一号物理性质的有(填编号) 。(3)苏丹红1号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癌作用,主要是因为该物质在体内发生了 变化。16.(分)维生素C (C6H6O6)又叫坏血酸。1907年挪威化学家霍尔斯特在柠檬汁中发现,现已人工合成。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人体长期缺少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据诺贝尔奖得者鲍林研究,服用维生素C对预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试

7、回答: (1)每个维生素C分子共有 个原子;(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 ,各元素的质量比C:H:O= 。(3)写出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17. (5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为: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可用 排空气法收集;又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18.(5分)下图是化学实验中的部分仪器装置: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 。(2)A装置可用来制取的气体是 , B图实验操作的名称 ,C图实验操作的名称 。四、计算题(本题共4分)19.小强同学发现自

8、家农田里的水稻生长不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化肥知识,建议父亲施用氮肥硝酸铵(NH4NO3)。计算:(1)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60Kg硝酸铵含氮元素的质量。第二部分五、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一种氨基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能力,半胱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N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半胱氨酸属于无机物 B.半胱氨酸属于氧化物C.半胱氨酸属于化合物 D.半胱氨酸由15个原子组成21.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

9、Ba4Cu6Ox,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x的值为( )A.12 B.13 C. 15 D.2622.农业上常用饱和的食盐水进行选种。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B.食盐水在空气中变质而不能继续使用C.溶液依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水分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23.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强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为La2O3,对应的碱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La(NO3)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制得LaCl3的是( )A .La+HCl

10、 B.La2O3+HClC.La(OH)3+HCl D.BaCl2+La(NO3)324.向氧化铜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C.滤渣中可能含有氧化铜 D.滤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锌25. 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A. 碘的受热和冷却 B. 白磷的燃烧C. 电解水 D.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六、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26.(共6分)(02黄冈市)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

11、。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很广泛,例如制化肥、制纯碱等;近年来,氨还用于环境治理。(1)实验室收集氨气可采用的方法为 、氨气在一定条件下(高温、催化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工业上,在细菌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废水,使其变为无毒的N2和CO2,从而清除对环境的污染,有关的反应为:6 NH3 5 CH3OH + 12 3 N25 CO219 H2O,上述反应的B处应填入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3)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气可将有毒气体NO2还原为N2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共4分)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褐铁矿(主要成分是)、菱铁矿(主要成分是)、黄铁矿(主要成分是).其中理论上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为_,理由是_.28.(4分)将质量相等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写出能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已知:A、B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29.(6分)下图是一定条件下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只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B、C、E、F均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单一气体。(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