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新桥中学高中地理 小专题24 农业 鲁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5735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新桥中学高中地理 小专题24 农业 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常州新桥中学高中地理 小专题24 农业 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常州新桥中学高中地理 小专题24 农业 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常州新桥中学高中地理 小专题24 农业 鲁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常州新桥中学高中地理 小专题24 农业 鲁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新桥中学高中地理 小专题24 农业 鲁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新桥中学高中地理 小专题24 农业 鲁教版必修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专题24农业一、 农业生产活动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季节性和周期性: “不违农时”实例:A、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地域性)B、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季节性、周期性)C、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地域性)D、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季节性、周期性)3、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投入 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和动植物(或种子)成为必要投入劳动力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

2、化肥、农药等,投入比重在逐渐增加 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占60%以上产出:农产品一部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粮食、肉、奶、蛋、水果、蔬菜等),另一部分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棉花、橡胶、桑蚕丝、甘蔗、皮、毛等) 注意农业投入要素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逐渐增加,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业产出。特别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进耕作方式等,已成为的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4、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按投

3、入多少分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集约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按产品用途分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原始农业按农业的发展历史分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二、农业区位因

4、素以及变化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光热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作业;山地畜牧业、林业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对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影响很大。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一般不宜发展种植业。干旱

5、、半干旱地区的限制性因素,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稳产高产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逐步形成。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劳动力:劳动者的数量、素质及生活习惯等对农业有较大影响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花卉业)具有地价低

6、、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优势(3)科技因素:也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注意: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基础,是重要因素,而社会经济条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

7、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根据经济技术条件,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但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市场需求的变化是由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过来经营规模则会缩小。(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变化)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农业技术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

8、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者)的要求不同。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一般来说,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不同类型的农业,单位面积的产值有着很大的区别。实例:古巴的甘蔗气修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

9、水灌溉。黑龙江大豆夏季日照时间长 土壤肥沃珠江三角洲的基塘河网密布,地热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5、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或作物农业区位的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和盆地地区林 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半干旱、干旱地区渔 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水 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 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棉 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 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 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 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 果湿润、半湿润

10、的暖温带地区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地 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需 水 量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例1:在蔬菜、花卉等的栽培方面,发达国家采用玻璃温室,生产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多采用塑料大棚。据此回答:1这种温室农业属于A自给农业 B粗放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农业2玻璃温室主要改善作物

11、生长的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3我国海南岛利用光热条件,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的生产供应北京市,主要依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优良的品质和政策优势 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A B C D例2: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具有较大的优势。回答:1.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 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 D.投资多,能耗大2.面对入世的

12、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C.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应对国外粮棉倾销3.我国入世已一年多,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花卉、蔬菜,其出口情况反而不如棉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 B.缺少完善的生产-销售渠道C.我国花卉、蔬菜的生产成本较高 D.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例3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3、(1)图示农业属于:A.粗放农业与自给农业B.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C.粗放农业与商品农业D.密集农业与自给农业(2)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A.园艺业B.游牧业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3)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地区是:A.恒河平原南部B.波德平原北部 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例4(2010山东文综T128分)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例5(2009海南高考)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920题。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种植面积(万h) 总产量(万t) 1979 18.0 896.0 1980 360.6 16335.2 1999 1335.0 40513.5 2000 1523.7 42399.7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80年 1999年大城市郊区 70 20其他农区 30 8019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1999-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