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335726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美术的辉煌,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第8单元,江西省乐平中学历史教研组 马国胜,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材历史必修3第8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是本单元的第2课,上承文学下接音乐与影视艺术。,本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19世纪以来,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又不断地产生厌倦,这就造成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形成各派崛起、大放异彩的繁荣局面。,教学要求及目标,教学要求: 知道并欣赏19世纪以来浪漫

2、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主义、现代主义等美术作品。 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知道这些美术作品的作者,体验作品的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理解:19世纪以来各类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类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 情景再现:分组讨论并请学生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历史比较:对比各类美术流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各类美术流派

3、既有对原有艺术的继承,又有个性。这些艺术家立足于社会现实,对艺术执著追求,对生活无限热爱,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之作; 通过对艺术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及要点,进入19世纪,伴随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在美术领域会呈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呢?我们先从欣赏一幅画开始吧!,马拉之死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这副画有什么艺术特点?,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产生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

4、,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新古典主义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形成的借古开今的潮流。,内容上,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2、特点,3、代表人物及作品,二、浪漫主义美术,背景,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

5、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特点,3、代表人物及作品,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1、现实主义美术: (1)兴起与特点: 兴起: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基本特点: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6、代表人物及作品,2、印象画派,(1)兴起: 时间:19世纪后半期 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科学技术的进步:光学领域出现新成就,即“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 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2)特点、人物及作品:,三、现代主义美术,1、概念: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 2、出现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 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3、特点:

7、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艺术形式多样化。,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毕加索西班牙:格尔尼卡,教学小结,请同学概括19世纪以来出现的主要美术流派。各举一个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19世纪以来的美术史表明,各个美术流派之间是互相对立、互相补充的关系,未来发展的趋势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艺术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艺术创造即使是曲高和寡的,最终也要为世人所认知、所理解,只有这样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知识点梳理,谢谢,再见!,大卫拿破仑加冕 这幅画描绘的是1804 年12 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为自己举行皇帝加冕式的宏大场面。为了巩

8、固帝位,也是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显得“合法”,他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来到巴黎为他加冕。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当教皇举起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来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王冠戴在皇后约瑟芬的头上。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拿破仑的举动是想说明他的皇位不是上帝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返回,安格尔泉:画家笔下的这个少女纯洁,典雅,恬静,健康,美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画面左下角那朵含苞未放的雏菊下是她的象征。头顶上的绿叶,脚下明净如鉴的潭泉,幽静的山都增加了这幅画的意境。从这幅画里,人们感到的是一个宁谧、幽静的抒情诗般的境界,心灵得到慰藉

9、,感情得到升华的崇高境界。泉使人联想到山泉,联想到生命的源泉,联想到少女的纯洁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返回,大卫马拉之死:马拉握着鹅毛笔的右手无力地垂落在浴缸外。脸上是一种因被害而愤恨和痛苦的表情。这幅画的构图较为单纯,马拉是死在他为人民而工作的岗位上的。他那悲壮的形象,值得法国人民为之哀痛和崇敬。木墩下有一行题字AMarat,David”(献给马拉,大卫)。光线显然是从左侧投入的,它照亮着马拉的身躯和

10、面部。画面的明暗处理比较调和,具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大卫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单纯质朴的感情和坚贞的正义感。,返回,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国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周围硝烟弥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图中那位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

11、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返回,米勒-拾穗者作于1857年。这幅画原来的题目是八月。,米勒采用横向构图描绘了在秋天的阳光下,三个农妇在刚收割过的田里弯腰拾穗的情景。背景是一垛一垛高高的麦垛,显示了一派丰收的景象。三个正在弯着腰,低着头,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剩落的麦穗的妇女形象,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的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着。对于农民来说,散失在田里的麦穗是多么的宝贵啊,它含有“粒粒皆辛苦”的真理。在造型

12、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纯朴浓厚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罗曼.罗兰曾评论说:“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女神”。,返回,米勒播种者作于1850年,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面上只有一个人物播种者,他顶天立地,占据着画中央,为了突出人物,背景和道具减到最少程度,构图极其单纯,除了远处一个赶着牛耕地的农夫以外,前景上只有这个顶天立地的播种者。播种者的雄姿整个儿浸融于暗红色夕阳的逆光和黄昏的暗影之中,他脸上和身上的色彩和线条,却是模糊不清的。只隐约可见他身着褪了色的红上衣、蓝裤子,扎着白色绑腿,但这一切均被朦胧暗影所

13、融化、糅合,仿佛同大地溶在一起了,使他那大步流星的雄健的播种姿态形成一个“全体形态的效果和剀切的动作而表现的”(米勒语)美的形象。,返回,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返回,莫奈日出印象 1872年创作日出印象。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

14、早晨的港口。海水在旭日的照射下呈现出橙黄色和淡紫色,天空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三只小船在雾气中模糊不清,船上的人或物依稀可辨,船在摇曳中缓慢前进,远处是工厂的烟筒、大船上的吊车。经过晨雾折射过的港口构成了一个整体上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返回,凡高向日葵 作者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返回,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1937 年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