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5699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 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二、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三、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四、 二、简介背景 五、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

2、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七、 三、配乐朗读 八、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九、 四、复述故事 十、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第二课时 一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 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

3、位 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5、我对木兰的看法 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二学生合作探究 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流探究成果 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 四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五布置作业 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木兰 是女郎(依恋、感伤)(儿女情)军营 男子汉(得意、自豪)(英雄气)替父从军图少女思亲图辞官还乡图换妆相认图征战沙场图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