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335672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23)一、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一)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 )于( )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 )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为( )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 )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 )列( ),不能者止。危( )而( )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 )用彼相矣?且尔言过( )矣,虎兕出于( )柙,龟玉毁于( )椟中,是( )谁之过( )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 )而近于费,今(

2、)不取,后世必为( )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 )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 )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远人不服,而( )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也;而谋( )动干戈于邦内。吾恐(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也。” 1.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 2.第2节孔子用了哪三种说理方法?各有何作用? (二)梁惠王曰:“寡人之( )于( )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 ),则移其( )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3、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 )邻国之政,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 )战,请以( )战喻( )。填然鼓( )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 )而( )走( )。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 ),是( )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 )食也;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 “五亩之宅,树之( )以( )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之教,申( )之以( )孝悌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 )有饿莩( )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 )岁,斯( )天下之民至焉。” 1.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2.最后一节孟子用了哪两种说理方法?各有何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水乡的日子

5、 史良高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阴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榻上数天上的点点繁星。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蛳,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

6、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盘中的美味。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那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偶尔一阵狂风吹来,荷叶们便快活得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舞,我们这些伢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钓鱼。祖父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茭草上捋下一把“高苗”撒向鱼群,接着将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钩上

7、,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鳊鱼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五条。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

8、大人一顿训斥。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到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